倪麗萍
摘 要:三年級是小學語文作文的起步階段,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至關重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二學段是習作的起始階段,要鼓勵學生大膽習作。單一的作文評價方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習作個性化的需要,作文評價的多元化是新課程作文評價改革的熱點問題之一。因此,探索構建多元有效的評價體系,以評促寫,以改促文,真正提高作文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習作興趣及習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多元評價;評價目的;評價主體;評價方式
一、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
目前,一般學校所開設的習作課時十分有限,并且有的學校并沒有單獨要求開設習作課,負責任的老師會單獨開設習作課程,但是課時量相對于學生的習作水平而言是“杯水車薪”;即便開設習作課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老師雖然費心盡力地教授學生,但是通常是“受累不討好”的狀態;并且老師對學生習作的評價在提高學生習作水平中的作用并沒有達到理想水平。
二、多元評價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性分析
1.小學語文習作評價現狀
評價在習作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評價的合理與否、科學與否對小學生的習作水平影響很大。但是,這種評價應有的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目前,對于小學生習作的評價,呈現單一化趨勢,并且以傳統的評價方式教師評為主,這就導致了教師工作量大、繁瑣,但是學生卻往往不領情,評價成了可有可無的教學附屬品。所以,若想使評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要改變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
2.評價的目的
充分重視對小學生語文習作的評價是本著提高小學生習作水平這一基本目標提出來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評價的實際作用其實不止于此。在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活動或者是學習效果以及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甚至是學生的生活狀況都可以得到相應的了解。那么,評價的目的就不只是對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還在于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素質教育的實現。
3.評價多元化
(1)評價主體多元化。即對小學生習作評價者不能僅僅是老師而已,而應該對這一評價的主體進行拓寬。一個老師的教學思維模式是基本固定的,如果只是單獨的一個老師對小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就會出現小學生作文模式、思維的同化,在一定程度上扼殺小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建議對一篇小學生的習作要由不同的老師進行評價;或者是由學生內部互相評價等。總之,避免單獨一個教師對小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
(2)評價內容多元化。目前,我們對小學習作的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字、詞、句子進行批注修改,檢查是否有使用不當或者字詞寫錯的情況,還有對學生對習作主題的把握程度的評價,而較少關注學生對習作中滲透的思想的關切,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疏忽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因而,要努力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3)評價方式多元化。在以往的評價中,我們都是通過教師的批語或者教師在課堂上的宣講對小學生習作進行評價。其實,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單一,而且不能達到理想的評價效果。運用批語的形式,雖然比較簡潔直接,教師也能少些壓力,但是很多學生并不關心老師的批語甚至看不懂老師的批語;而課堂評價的方式又不能顧及整體。因而,就要開拓更多積極有效的評價方式。例如:教師可以面對面地對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或者自習時間;還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對習作進行評價等。
(4)評價標準多元化。以往的評價比較注重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其實主要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運用情況的評價,這樣評價的目的,無非就是想讓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內容有更好的掌握,在考試中拿到更高的分數。但是,這樣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和知識面的拓展。在評價中應該加入對學生、對課本或者課堂以外的知識的熟識度的評價,這樣可以鼓勵學生努力吸取有益的文化知識,可以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習作水平。
本文通過分析目前小學語文和小學習作的教學現狀,對多元評價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闡述。總體而言,在小學語文習作評價中要基本實現評價主體、方式、內容和標準的多元化才能真正發揮評價在小學生語文習作水平提高過程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秀麗.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J].學周刊:B,2012(08):175.
[2]魯會麗.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5):187.
[3]許楚風.先導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4):215.
[4]何靜.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探微[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0):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