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燕
首先我想說,你爸媽的話很在理。現實生活中,講究實用,人也是一樣,要“有用”,而且要“經久耐用”。這需要老老實實穩扎穩打才行,華麗的水袖功夫的確不太經用;而且從現狀來看,“會計”確實比“美術”的“贏面”大得多。當然,你說的也有道理,莊子不也總是強調“無用之大用”嘛。問題是:大家力推的,你不太想要;你想反抗的,其實是你現在無法改變、甚至是你所依賴的。這種矛盾一開始就存在,和文藝青年是不是天真沒有太大關系。即便天真,如果你足夠成熟到可以守住天真,還有什么可糾結的?
我說的“成熟”,不只是年齡的增長。歲月可以催人老,卻不一定催人“成熟”。對于現在的你來說,成熟只有一條最基本的標準,那就是理性。所謂理性,一是擺脫情緒,二是直達核心。
對于第一點,你需要確定的是,美術是你真心熱愛并愿意為之付出努力,忍耐辛苦甚至是痛苦的“事業”,而不僅僅是你逃避學習的借口,或是“學了藝術就能上個好學校”的投機做法。少數人走的路往往都不是捷徑,看似近便,實則險阻重重。尤其是現在你已高三,選擇美術要付出的汗水可能比拼文化課還要多出好幾倍,而且背后風險昭然,正如你爸爸所說,可能兩頭都落空。
關于第二點,你需要提升對自己的判斷能力,才能直達核心。心理學上講,一個人的世界可以分為四個區域,陽光區域(自己知,別人也知)、面具區域(自己知,別人不知)、盲點區域(別人知,自己不知)、潛能待開發區域(自己不知,別人也不知)。越成熟的人,待開發區域越大,因為這個區域意味著“較強的自我覺察,勇于向人表露內心的看法,樂于接受別人的反饋,并能從中學習和反省”。
在要不要學藝術的問題上,你在面具區域做得不錯,而在盲點區域,你就要認真考慮父母的建議,因為他們說的在概率上確實更容易發生。不要為了堅持而堅持,為了反對而反對。多參考周圍人的意見,比如請熟悉你的文化課老師和美術老師,給你一個相對專業的評估,同時把這個評估也拿給爸媽看。如果你真的有才華,我相信你父母也不愿耽誤你,那你就可以爭取一個機會,和爸媽立下軍令狀,去找個畫室全力以赴一個月。然后問問專業老師,以你的稟賦和努力程度,參加藝術類高考沖擊名校有幾成勝算。經歷過這些,相信你更能看明白問題的核心,會做出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文藝絕不僅僅是白色棉布裙和匡威球鞋,文藝的夢想也要依托理性的力量才能啟航。美與智慧本該天真出塵,但若想留住天真,就必須讓自己足夠成熟,足以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