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菊杰
第三單元自測題 (滿分:100分 時間:100分鐘)
一、基礎練兵場(25分)
1.閱讀下面的語段,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4分)
在漫長yōu 遠的歷史長河里,傳統文化仿若一根風雨不蝕、亙古不朽的碩大紅飄帶,維系著泱泱華夏的繁衍生息,浸漬( )著百姓的幸福。那縈系著hé 家團聚情愫的春節,那纏裹( )著幽幽軟糯粽香的端午,那氤氳著思念、哀傷的刻骨清明……祖國的民俗文化像一條長河,流淌在每個中華兒女的血液里。
2.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人類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
B.網傳天然氣要漲價,爭先恐后前往燃氣公司營業廳購氣的市民濟濟一堂。
C.最近,一些地方由于水土嚴重流失而導致新建高樓塌陷時,人們幡然醒悟: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是得不償失的。
D.誦讀經典對提升學生修養、陶冶學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據老人后來回憶,包里除了剛從銀行取的3000元錢外,還有銀聯卡、身份證、手機等證件。
B.聽到兩位警察在特大槍擊事件中遇難的消息,我的心長時間久久不能平靜。
C.通過開展賽龍舟、包粽子活動,可以使屈原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
D.人們被拾荒老人那樂觀的情緒、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染了。
4.默寫。(4分)
(1)今夜月明人盡望, 。(《十五夜望月》)
(2)青山有幸埋忠骨, 。(杭州岳墓對聯)
(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 。(林則徐書兩廣總督府對聯)
5.我們身邊有許多精彩的民間技藝和健康的民風民俗,請你仿照示例,選擇一種熟悉的民風民俗,加以描述。(40字左右)(4分)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節賽龍船。龍船形如柳葉,船頭船尾刻有彩色的龍頭和龍尾,水手們穿紅著綠,一人擊鼓,一人舉旗,陣容整齊。比賽開始,鑼鼓齊鳴,但見水手們和著鼓聲,槳起槳落,動作剛勁;龍船如飛,爭先恐后,緊張激烈。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吶喊助威,場面蔚為壯觀。
6.為了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的了解,實驗初中七年級師生開展了一次以傳統節日為專題的探究活動,請你參加并完成以下任務。(5分)
(1)請分別寫出以下對聯所對應的傳統佳節。(2分)
話舊他鄉曾作客,登高佳節倍思親( )
柳枝裊裊報春意,杏花團團念祖恩( )
(2)面對部分國人對傳統節日愈來愈淡漠的情況,一些學者提出了“保衛傳統節日,弘揚傳統文化”的主張,為了響應這個主張,請你擬寫一條宣傳標語。(3分)
7.在商務印書館舉辦的“2015中青年語言學者沙龍”上,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了《2014網絡語象報告》。報告提出,伴隨著社會心態的轉變,如今的網絡流行語少了些“憤青”心態,多了些輕松調侃,如“萌萌噠”“暖男”等新詞。請你另寫出兩個網絡新詞,并談談你對此現象的看法。(4分)
二、閱讀精品屋(35分)
(一)閱讀《水調歌頭》,完成8~9題。(5分)
水調歌頭
蘇 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8.以下對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這首詞上闋寫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向往和對人間生活的熱愛,下闋寫詞人在月下對親人的懷念和祝福,自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情緒。
B.“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一句,抒發思念親人的感情。表面看來,好像是對月有怨恨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
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從人到月,從古到今,詞句對自然和社會做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詞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闊大,描寫虛實結合,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9.簡析“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一句中“轉”“低”“綺戶”三個詞語的表達效果。(3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10~13題。(14分)
考核
劉紹泉
電話鈴響了,她伸手去接,里面是一個粗大嗓門的男聲:“勞服公司嗎?”
“不是,您打錯了。”她說。
對方“哦”了一下,“咔嚓”掛了電話。
她有些失望,重新拿起抹布擦桌子、窗臺。每天,她就這樣盼著電話鈴響,希望鈴聲能給她帶來好消息。三個多月前,她去“再就業信息服務中心”填了表,她不知道會不會有哪家單位看中自己。
剛剛過了兩分鐘,電話鈴又響了。沒想到,電話里仍然是剛才那個聲音:“請問是勞服公司嗎?”
“不是的,先生,您又打錯了。”她忍不住好笑,拖長的語氣中帶著幾分怨嗔。
男人似乎覺得有些意外,怔了一下,說:“真糟糕!那……您能不能給我查一下勞服的電話號碼?”
“您打114吧。”她說。
“我知道,可是114老是占線。”男人歉意地笑了一下。
“嗯——好吧,您稍等。”她從桌上的書堆里找到了那本破舊的電話號碼簿,翻了半天,也沒查到勞服公司。
于是,她拿起話筒,說:“對不起,我沒有查到勞服公司,您自己再查查吧。”
“哎呀……我有點急事,不太方便,麻煩您再給我查查好嗎?我一會兒再打電話給您。”
還沒等她回答,那邊就掛了電話。她有些納悶,不知道那個人遇到了什么麻煩。猶豫了片刻,她撥了114,卻一下就撥通了。她查到了那個電話號碼,找筆記了下來。
不一會兒,那個電話果然又打了過來,那個男人剛“喂”了一聲,她就把查到的電話號碼告訴了對方。
“沒錯,謝謝您!”那個男人高興地接口說道,“您是叫紅梅嗎?”
她很驚訝對方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字,忙問道:“您是誰?”
“我是勞服公司,”男人說,“我們公司需要一個做接待工作的人,看來您可以勝任。明天您來報到吧。”
她明白了,高興得跳了起來。
(選自2004年第8期《文藝生活·精選小小說》,本刊有改動)
10.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3分)
11.文中畫線的句子屬于什么描寫?從中我們能看出“她”是一個怎樣的人?(4分)
12.文章最后一段說“她明白了”,你覺得“她”明白什么了?請你想象并描述一下“她”當時的心理活動。(4分)
13.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考試、考核,有的考核人的知識水平,有的考核能力高下,有的考核人情世故,有的……請談談你對本文中“考核”的看法。(3分)
(三)閱讀下文,完成14~18題。(16分)
兩部鼓吹鬧春風
漆宇勤
(1)如果不是翻開日歷,還真的忘記現在已經是春天了。在這么一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城市生活,每天上班下班看到的不是汽車,就是呆板的水泥建筑。路邊偶爾有點綠色,都是那種帶著病態的灰綠。蝴蝶不飛,春風不舞,春天,還真的缺少了一個信號。
(2)可是晚上到了。剛剛打開書本,突然聽到蛙聲。先是一聲,接著又一聲;先是一只,接著又一只。很快的,此起彼伏,窗外竟然是呱呱呱的一片。
(3)我索性打開窗戶,不說話,安靜地聽著。是真的,正對著書房窗戶的小區花園的空地上,真的還有青蛙棲居。伴著蛙鳴的,還有微微的風,穿過窗戶,撫摸我的額頭。于是我知道,東風起了,春天到了。
(4)我知道,幾年前的時候,這里本來就是農田。這個城市向北擴張的時候,推土機開過來了,腳手架立起來了,一幢建筑物又一幢建筑物拔地而起了。在這種環境下,類似青蛙和蟋蟀之類的生物應該是隨著推土機開進來的步伐而撤退的。可是,竟然還有這么幾只青蛙在機械和水泥的夾縫中留了下來。我想,這一定是最戀家的那幾只吧,舍不得舊日的巢穴和緊貼皮膚的那些溫婉的泥土,于是固執地留了下來,借宿在小區中央的小小綠地里。這片綠地的地下,也許本來就屬于青蛙們原先家園的一部分,而現在,新的泥土覆蓋了這個地方原來的模樣,青蛙們只能在淺淺的花草下面寄居。
(5)出于經濟因素,我將自己在城市中的巢安在了城市北邊的這個偏僻角落。記得當初來看的時候,開發商才開始整地。我站在那里,順著售樓小姐的手看過去,一片水洼被填平了,一些雛菊蜷縮在挖掘機的履帶一側,更多的植物(或者動物)重新回到土里。當時我沒看到青蛙,但是我想,那個時候被挖掘機驚醒并趕走的肯定也有青蛙,或者如果旁邊有個小池塘的話,應該也還有魚。然而我也知道,很快,這些都將被效果圖上四四方方的建筑物所代替,我不正是沖著這個來的么?
(6)可是,竟然有幾只青蛙沒有被趕走,它們留了下來,陪我度過這個呆板的春天!
(7)老實說,從音韻學的角度來講,蛙聲實在并不怎么動聽。可是,有了它就有了生氣!有了它就有了自然的清純!有了它就有了春天!
(8)據說,南齊的孔稚圭性格疏狂,居宅周圍山水裝點,自得其樂。因庭徑內外野草叢生,故青蛙爭鳴,晨夕喧鬧。他不以為嫌,反而將蛙鳴戲稱作“兩部鼓吹”,自得其樂。有一次,仆射(算得上是個大官了)王晏排儀仗、吹笳鼓登門拜訪他時,頗嫌庭外蛙聲聒耳、令人煩躁。而孔卻答曰:我聽鼓吹,殆不及此。
(9)由此看來,孔稚圭算是知道了蛙聲的天真了。
(10)于是不由得又想起鄉下的那一片天真的蛙聲了。那才叫真正的“兩部鼓吹”呢,絕對不是一個仆射的儀仗笳鼓的聲勢可以比的。那里的青蛙是豪放派,每天晚上在我屋外的水田里毫無顧忌地、放肆地扯開喉嚨。它們絕不像我現在窗外的這幾只,小心翼翼地,明顯地底氣不足。也許是被周遭環境的急劇變化給嚇壞了吧,它們已經沒有原先的膽量與勇氣了。再或者是親友散盡、洞穴無蹤,無論怎么樣的春光也提不起歌唱的精神了。要不,就是沒有了自己的家園,寄居在開發商眼皮底下僅有的一塊綠地,因為寄人籬下而不敢放肆?其實我們人又何嘗不是一樣?隨著閱歷的不斷增加,隨著生活的不斷擠壓,那種自然和率性是越來越少了。
(11)記得我曾經在一段文字中說過,水泥叢林中的世界即使再喧囂,骨子里也是一片死寂的頹廢。于人如此,于其他不幸生活在城市中的動物也如此。
(12)但是不管怎樣,畢竟還是有幾聲青蛙的鳴叫,讓我在這個春天可以打起精神。感謝它們。
(選自漆宇勤的新浪博客,本刊有改動)
14.在本文中,“兩部鼓吹”指的是蛙鳴。在作者的世界中,蛙鳴和春天有什么關系?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3分)
15.文中第(5)節,畫線句中加點的詞“這些”指的是什么?(2分)
16.文中第(8)節選用孔稚圭的故事有哪些作用?(4分)
17.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第(10)節中畫線句的表達效果。(3分)
18.如何理解第(11)節中畫線的句子?(4分)
三、文筆展示臺(40分)
19.曾經的歲月帶給我們許多感動、啟示,有許多故事如歌般時常在我們心中浮現,請以“那兒, 依舊”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①將題目補充完整;②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可以記敘經歷、發揮想象、抒發感情;③不少于600字,字跡工整,力求寫出真情實感;④文章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