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核動力航母:美國海軍“企業號”
1958年財政年度,美國訂購了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該艦被命名為“企業號”。
“企業號”是美國海軍史上名聲最響亮的艦名之一,現役的CVN-65已經是第八次使用這個名字,綽號“BigE”。它1958年2月動工建造,1961年11月加入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它的排水量有8.56萬噸,全長342米,寬40米(水線),最大甲板寬76米。動力裝置為8座西屋公司的a2w壓水反應堆,驅動4臺通用電氣公司的蒸汽輪機,航速33節。
最短命航母:日本“信濃”號航母
標準排水量62000噸,服役時間10天,這兩個數字足以說明“信濃”號航空母艦的特別之處和凄慘境遇。
1944年11月19日,“信濃”號竣工,服役時的性能數據為:標準排水量62000噸,公試排水量68060噸,滿載排水量71890噸,全長266米,寬36.3米,吃水10.31米,航速27節,續航力1萬海里/18節,艦員編制2515人。
11月28日13時30分,“信濃”號搭載大部分艦員和少量工人離開母港橫須賀,開始處女航。20時許,正在自由游弋、意圖營救落水B-29飛行員的美軍潛艇“射水魚”號發現了“信濃”號航母,并開始追擊。29日凌晨3時許,“射水魚”號抓住良機,在1280米的距離上順次發射了6枚MK14-3A魚雷,航速46節,定深3米,一分鐘不到,第一枚魚雷就擊中了“信濃”號右舷艦尾,隨后又有3枚擊中。
“信濃”號已經發生右傾,而自信滿滿的艦長阿部俊雄認為幾條魚雷奈何不了皮糙肉厚的“信濃”,在糾正傾斜后下令繼續以18節的速度前進。然而,軍艦很快再度右傾,并且越來越大。到早上6時許,艦員們驚訝地發現“信濃”號動力全失,右傾達20度,在海浪的推動下隨波逐流。“濱風”和“磯風”試圖將“信濃”號拖向海岸,但到上午9時35分,右傾已達35度,阿部俊雄認為回天乏力,下令棄艦,2515名船員中只有1080名得以生還,包括阿部俊雄在內的1435人與艦同沉。
“信濃”號,這艘耗費6年時光、傾注無數心血、被當作挽救日本國運最后一根稻草的巨艦,到頭來沒有發射一枚炮彈,沒有起降一架飛機,就化為布滿海藻的殘骸長眠深海,連天皇裕仁聽聞此事后都發出一聲感嘆。
迄今服役時間最長的航母:印度“維拉特”號航母
這艘于1959年就服役于英國皇家海軍的“赫耳墨斯”號,目前艦齡已經達到創紀錄的52年。該船在英國皇家海軍服役期就長達26年之久。1986年,“赫耳墨斯”被印度購得,將其更名并改造成目前的“維拉特”號。在經歷了多次升級和長達24年的服役之后(最近一次大修在1999年開始,2001年結束),“維拉特”號又迎來了一次為期21個月的大修,包括對電子設備和發動機的改進。
根據印度原先的計劃,“維拉特”號在服役53年后也就是2012年完成退役。
迄今最大航母: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當今世界海軍威力最大的海上巨無霸,一共有10艘同型艦。這一級別的首艦“尼米茲”號于1966年開始建造,1975年啟用,最后一艘“布什”號也于2008年完工,2009年交付美國海軍。
所有“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都是采核動力推進,裝備4座升降機、4臺蒸汽彈射器和4條攔阻索,可以每20秒彈射出一架作戰飛機。從排水量來說,“尼米茲”級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從第五艘起由于加裝了幾千噸重的裝甲防護板,使其滿載排水量增至10.2萬噸,成為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軍艦。“布什”號完工后這10艘艦的總排水量幾乎達到100萬噸。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是一座浮動的機場和海上城市,艦上甲板面積相當于3個足球場,艦身高達30層樓。它攜帶的核燃料可用13年。艦上還有廣播站、電影廳和郵電所、百貨商店、服裝店、理發店、冷飲店,僅照明燈就有2.9184萬盞。
每艘“尼米茲”級航母都可搭載上百架戰斗飛機,飛機起落輔助設施配備的是最新型的c-13-2型彈射器,在直角甲板和斜角甲板上各有2座,4座彈射器同時使用可在1分鐘內將8架飛機送上天。
(根據新華網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