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韻 李劍
結緣旅行,萬里征途從小“驢友”開始
提起這兩次遠途旅行,不能不提到黃歆軼的父親黃海濤。事實上,曾是小學美術教師的黃海濤做“驢友”已有十來年了,在他的影響下,妻子黃芙蓉也加入了“驢友圈”。出生于這樣一個旅游愛好者家庭,黃歆軼4歲時就成了一位小“驢友”,跟著父母跋山涉水,去過不少地方。她小小年紀就游遍了新疆、西藏、敦煌、內蒙古等地,小學五年級時就隨家人爬到了珠峰大本營。對于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黃歆軼來說,旅游一點都不陌生,“在路上”也成了她鐘愛的一種生活方式。
早在2003年左右,黃海濤就萌生了帶黃歆軼和彭馨瑤遠游的想法,考慮到她們當時年齡尚小,未能成行。而這次的“環球旅行”,也是黃家父母醞釀很久的一個重要決定。2012年夏天,爸爸媽媽詢問黃歆軼和彭馨瑤是否愿意休學一年一起自駕旅行,姐妹倆驚訝之余,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個突如其來的邀請:“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會,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緊接著,一家人便為這次遠行忙碌起來,向老師、學校請假、辦手續;準備皮卡車、帳篷、飯鍋、藥品等各類出行必備用品,對旅行知識進行“惡補”……
黃歆軼和彭馨瑤清楚地知道,她們此行除了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是宣傳2014年南京青奧會。姐妹倆自己動手,事先做好所到之地的“行程攻略”,并準備了充足的南京青奧會宣傳資料,她們還在母親的幫助下,做了兩份調查報告問卷,分別是《中國家長教育觀念的調查報告》和《中國青少年快樂指數的調查報告》。做好這些準備后,自2012年7月2日起,她們便跟著長輩,自駕環游中國并穿越歐亞大陸,踏上了這段別開生面的宣傳南京青奧之旅。
旅途遙遠,收獲滿滿的感動和成長
與“到此一游”的輕松心態不同,在旅途中,黃歆軼和彭馨瑤感覺肩上的責任沉甸甸的,“我們不光是游客,更肩負著宣傳南京青奧會的使命”。每到一個地方,一家人就會去當地的廣場、社區分發宣傳資料,向當地人介紹南京、宣傳青奧,她們還征集了各地民眾對南京青奧會的祝福。姐妹倆還走進當地的學校和景點等地分發調查報告,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目前國內家長和學生的心態,也希望能夠推動大家認識到體育對教育的重要作用,為青奧做一份貢獻。
不過,上面幾項“工作內容”的執行并非一帆風順。“我們經常被誤以為是發小廣告的,沒少受到無視和白眼。”彭馨瑤說。一開始,姐妹倆心理上難免會受到打擊,但隨著走過的地方越來越多,她們一次比一次坦然,一次比一次淡定,不僅成功地發出了很多宣傳資料,還回收了多達三千多份的調查問卷,收獲頗豐。
“在歐洲,我們的英語進步得飛快。”黃歆軼笑稱,是爸爸媽媽的“放手”加速了二人的英語“養成”。過海關、辦手續、尋住處都被姐妹二人“承包”了,口語水平自然也得到飛快地提升。
與此同時,姐妹倆的性格也變得更為開朗樂觀。彭馨瑤天性有些內向,但因為在旅途中頻繁地與陌生人接觸和交流,她的個性變化很大。“一開始,我也有些‘犯怵’,不敢上前與陌生人‘搭訕’。”但出門在外,很多時候“身不由己”,彭馨瑤只能硬著頭皮主動上前,一次、兩次、三次……拋開一開始的害羞和膽怯,她漸漸敢于走上前去,自然地向陌生人微笑問好。
也是在旅途中,彭馨瑤真切地體會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走出家門和國門的她,拜訪中國駐歐洲各國大使,拜訪當地市長,與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相談甚歡,與當地學校、華人組織聯系舉辦活動,用各種形式宣傳南京青奧會。一路上,她見識到了神奇廣闊的大千世界,更覺得要虛心地學習。她發自肺腑地感嘆:“在世界面前,我顯得很渺小。”
成長路上,姐妹二人也結識了許多朋友,收獲了許多感動。黃歆軼不止一次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沒有邊界,真情可以跨越語言和種族。在瑞士首都伯爾尼,黃歆軼一家人沒有在酒店住宿,而是住在帳篷里。他們自己動手做了蛋炒飯、豆漿之類的簡餐,并與住在營地里的陌生人一起分享。當他們從市區游玩回來時,竟看見有一大堆巧克力放在自己的帳篷前,旁邊的卡片上寫道:“很高興認識你們,祝你們旅途愉快!”而巧克力的主人已不知去處。
進入北極圈后,在前往摩爾曼斯克的路上,一家人發現了一所農村學校,黃歆軼和彭馨瑤主動上前,和正在上體育課的俄羅斯孩子交流。語言不通,她們就連說帶比劃。后來,在學校英語老師的幫助下,姐妹倆向他們介紹了此次旅行的情況和來到學校的目的——宣傳南京青奧會!師生們熱情地帶著小姐妹參觀了圖書館、教室、閱覽室、辦公室等。姐妹倆還給他們上了生動的一堂課,教中文,介紹中國,講述旅行故事,宣傳青奧會……她們為俄羅斯孩子送上南京青奧會的會徽,在歡聲笑語和感動的淚水中,依依惜別。
就在這一次次難忘的經歷中,姐妹倆不斷地接收到來自他人的善意,也欣賞著世界的千姿百態。她們帶著滿滿的感動和對未來的期盼,結束了這場非凡的旅行。
努力學習,期待未來再次出發
2013年8月底,從歐洲回來后,原本在啟東上學的黃歆軼經過入學申請、參加考試后,如愿來到南京樹人學校繼續學業,此時她讀初三,彭馨瑤讀初二。
黃歆軼的初三過得可不輕松。畢竟中斷了一年課程,又有中考在前“虎視眈眈”,黃歆軼面對的挑戰不少:要適應新的學校環境、新的教材;因為辦手續推遲了一個月才開始正式上課,而時間在緊張的初三尤為關鍵……由于家離學校很遠,光是坐公交往返就需要近兩個小時,甚至有一次,黃歆軼竟在車上站著睡著了。盡管有不少困難,她仍憑借自己的努力,慢慢找回學習狀態并堅持下來,最終考入了心儀的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值得慶幸的是,初中一年的旅行時光給了黃歆軼難得的自我規劃能力,她并不是被動地聽從家長、老師的安排,而是逐步學會了合理安排時間,規劃自己的生活。如今,正讀高三的黃歆軼身兼數職,既是班長,又是學校學生會秘書長、昆曲社社長,她還常常去兒童醫院和社區做義工,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連外婆都忍不住問她:“活動這么多,你還有空讀書嗎?”但異常忙碌的她卻將課外活動與學業安排得井井有條,可以說是學業、活動兩不誤,過得十分充實。
2014年,黃歆軼和彭馨瑤還參加了南京青奧會火炬手的選拔。經過了報名、演講、才藝表演等重重選拔,兩姐妹雙雙入選,成為青奧會中唯一一棒姐妹火炬手。“去了那么多國家,我們一直在宣傳青奧會,所以更想當上青奧會火炬手,舉著火炬在南京跑一圈。”黃歆軼說。
談到未來,姐妹倆都表示,現階段還是會好好學習,專心于學業,有機會的話還想出國讀書。“想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黃歆軼說。有過這么一段難忘的經歷,未來是否還會再次出發呢?黃歆軼微笑著,看了看身邊的爸爸。黃海濤說,如果有可能,希望在姐妹倆上大學之后能再來一次“間隔年”,這一次,他的雄心更為壯闊:“希望能自駕游環中國、非洲、美洲,最好還能去一次南極。”雖然只是初步構想,但姐妹倆對未來的旅途充滿了期待。相信在未來的時光中,這對小姐妹會更好地提升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一路前行,抵達她們想要去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