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兵
摘 要:語言實踐是語文學習活動的載體,從依據文體,設計語言實踐活動;課堂提問,引領語言實踐活動;聯系生活,用情感體驗培養語感;結合內容,給予語言實踐空間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關鍵詞:語言實踐;文體;提問;生活;內容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學生具備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以及文字的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加強語言實踐練習,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語文教材上的內容,并能熟練掌握聽說讀寫的技能,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不斷領悟語言的魅力,逐漸增強對語言的感知和應用能力,最終做到學以致用,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一、依據文體,設計語言實踐活動
在落實語言實踐活動時,教師首先應當對課文的文體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這樣有利于課堂的順利進行。了解文體是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教師設定教學目標的依據。同樣在編排教學內容時也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語文課本中會出現很多不同的文體,教師在備課時需要了解所教課文的文體,事先歸納好這一文體的特點,并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加強對文體的理解和應用,同時引導學生對比新學文體和已學文體的區別,并用已有的知識來分析同一文體的不同課文。可以說,在了解文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可以豐富和優化語文課堂。要知道,語文教學和文體教學是息息相關的,如果學生對文體毫不了解,那么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表達,都會出現很大的困難,教學效果遠遠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師必須注重語文文體特征的教學,不能每一種不同的文體都采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如,說明文和記敘文教學的側重點應該是不同的,教師可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它們的特征針對性教學。所以說,加強語言實踐活動的前提是了解課文的文體,并設計正確的教學目標和內容。
二、課堂提問,引領語言實踐活動
提問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但采用何種提問方式才能明顯拓展學生思維一直是很多教師思考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有不少教師的提問方式是歸結性的。以《軍神》的教學為例,教師在一開始上課時便向學生拋出這樣的問題:通過閱讀課文,可以總結出劉伯承的哪些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這個問題被反復提出,學生的回答也只是很寬泛的幾個詞:堅強、勇敢等。這樣的問題并不能真正使學生拓展自己的語言和思維能力。又如,在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這一課時,有老師提出: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是通過哪幾個方面來描寫祖國的?這個問題一提出,很多學生陷入茫然的狀態,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去回答這一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并不具備如此強的概括能力,也無法組織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而這個問題對學生的思維也有一定的限制,很難讓學生有更廣闊的空間去思考。但若將問題改為:通過熟讀課文,你對每一個自然段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學生會很容易展開思維。很顯然,開放性的問題對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拓展有很大幫助。
三、聯系生活,用情感體驗培養語感
在教學語文閱讀時,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共同走進課本,融入自己的情感去體驗和領悟文本,并結合實際生活經驗,真正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例如,在講解《蝸牛的獎杯》第二自然段時,首先讓學生多次朗讀這一自然段,對其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其次抓住教學重點,鼓勵學生相互討論,共同探討這一段所要表達的主旨;最后讓學生明白不應該像蝸牛那樣居功自傲、不思進取,而應該正確對待自己所獲得的榮譽,保持謙虛的態度,一直努力進步。教學過程:先讓學生再次朗讀這一段,告訴學生多讀書可以幫助理解所寫內容。當教師在黑板上重點標出“遙遙領先、所有的對手”等時,問學生:通過閱讀,有哪些動物參加了比賽呢?最后誰是冠軍?有學生回答:蝸牛是冠軍,因為它遙遙領先其他的動物。還有學生回答:我發現這一段在描述蝸牛超過那些動物時,舉例后還用了省略號,說明有很多動物在蝸牛的后面,數都數不清。教師立刻表揚了這位學生,夸贊他讀書讀得很認真,注意細節,能夠通過閱讀文章的文字和標點正確回答出問題。
四、結合內容,給予語言實踐空間
在語文課堂上加強需要實踐的訓練,就必須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改進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老師仍然把教學重點放在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上,但只是一個人站在講臺上講解,而學生在不停地記筆記,雖然每個學生看起來都很認真,但死記硬背只能達到一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去進行相關的語言實踐,這不僅能增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力,更讓學生對語言學會表達和運用。現在很多教師采用的是隨文練筆的方式,即在課堂上要求學生根據文章的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隨文練筆不是簡單地寫讀后感,也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是將閱讀和寫作兩者完美結合,提升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比如,在教學寫景類的文章時,學生會跟隨文章優美的語言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在這時可以讓學生模仿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寫一寫熟悉的景色。當然,語言實踐教學不能忽略口語練習,口語交際是最直觀,也是最能體現語言能力的表現方式,加強說話訓練是不可或缺語言實踐活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語言實踐訓練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活動方式,有利于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符合語文教學的基礎要求,順應了當今時代發展的潮流,真正提升了學生的語言運用技能。
參考文獻:
[1]蔡花.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真正學會運用語言[J].閱讀與鑒賞,2012(08).
[2]陳莉.中段語文教學中詞語的積累與有效運用[J].教師,2013(19).
[3]胡紅梅.讓識字與閱讀同行[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