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容
摘 要:新形勢下的小學體育教學,應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擺脫“放羊式”的“瘋玩”;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小學生體育學習能力的培養展開論述,希望可以為小學生的體育學習帶來幫助。
關鍵詞:小學體育學習;學習情境;合作探究式學習
新課程改革是順應時代的發展和要求的改革,它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教師也有了新的要求。它鼓勵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自己的教育思想進行大膽地改革與創新,與時俱進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特別是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不但要不斷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還應注重在體育教學中適時融入思想品德的教育,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一、創設良好的體育學習情境,有效激發小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和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采取有效的手段,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的激發。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體育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濃郁的學習氛圍里始終保持最積極、最活躍的心態,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和探索。例如,在“蛙跳”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示范標準動作和跳法,也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蛙跳的相關圖片、視頻,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把學生分成幾組進行“蛙跳接力賽”,這樣學生就能通過比賽很快進入體育學習情境,發揮自己的能力。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培養小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小學生的責任心和榮譽感。
其次,教師在組織體育教學時,應結合學習對象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體育學習特點,安排合適的場地,并對現有的場地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具有極強感染力的教學情境,應注意對色彩、音樂等輔助物的利用,同時還應注意圖形和場地標志線應科學、準確、醒目,這樣的學習場景和環境更像“運動會”的現場,可以使學生身心愉悅,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去。
最后,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小學生自尊心的保護,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注重小學生共性發展的同時,還應尊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善于觀察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能“心中有數”,在體育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做到因材施教,為不同層次和水平的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幫助學生獲得成就感,這樣才能使學生對體育學習保持持久的興趣和動力,從內心熱愛體育學習。
二、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培養小學生的體育合作、探究能力
傳統的小學體育課,就是分發給學生一些體育器材,然后讓學生自己去玩,這樣的學習模式雖然是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但在整堂體育課中卻沒有正確、適時的引導,學生只是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和經歷去對相關的體育器材進行操作,但操作并不準確,甚至是錯誤的。另外,對體育活動的相關規則也知之甚少,在活動中只是毫無秩序地“瘋玩”,這樣的體育學習模式不但不能實現小學生體育學習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還可能使不正確的操作和錯誤的學習理念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思維定式,給學生以后科學、正確地學習帶來障礙。所以,當前形勢下的小學體育學習,既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應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實踐證明,要實現上述目標,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大力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最佳的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應對自己的角色有一個清醒、準確的定位,明確自己對體育課堂的作用,積極地發揮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監督者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地探討和參與;(2)在有效激發起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后,教師應繼續采用學生能夠喜聞樂見的方法,幫助學生完成整個學習體驗。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的懷疑精神和質疑精神,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從而幫助學生完成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梢远嘟o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現個人特長的同時,還能通過和同學的交流、探討、合作來有效提升自己。
在合作、探究式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不是上下級關系,也不存在從屬關系,而應是平等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努力構建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自主地探究和實踐,讓學生清醒地認識到體育學習能力的提升不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自身探索和實踐出來的。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有效落實,小學體育不再被輕視或忽視,但小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仍有待提高,而這需要全體小學體育教師的共同努力。希望本文可以收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引發更多體育教育者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喬治.正確歸因學習動機促進小學生體育自主學習能力提高[J].運動,2014(9).
[2]鄒紅.如何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J].東方教育,2011(11).
[3]陳菊洲.試論如何運用英語口令培養小學生體育興趣[J].科教導刊,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