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榮
摘 要:幼兒期是兒童創造力的萌發時期,是形成創造性思維的最佳時期。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思維方法和思維素質。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該鼓勵幼兒去創造并且努力培養創造能力。論述了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重要性,并理論結合實際闡述了在平時的學習游戲、家庭生活教育中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幼兒期;創造力;家庭生活教育
現代研究表明,3~6歲是一個人大腦發展的重要階段,是人的認知發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人的認識能力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愛因斯坦說:“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創造力幾乎概括了這個世界的一切,它推動技術進步,它甚至是知識的源泉。”現階段,大家也認識到了創造力培養的重要性,但是不難發現現如今培養創造性存在很大誤區,非但不能很好地激發、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反而很可能會扼殺幼兒的創造力。
那么如何對幼兒進行創造力的培養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營造寬松愉悅、安全和諧的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技巧的奧秘之一正在于兒童從一個好老師那里很少聽到禁止,而經常聽到的是表揚和鼓勵的話。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幼兒會自發地陶醉于充滿樂趣的想象創造活動之中。比如,在幼兒園的游戲中,他們會無拘無束、輕松自在地當營業員、銀行工作人員,用積木輕輕疊起\堆砌出各種造型的汽車、城堡、火箭、大廈等等。因此,我們要積極營造寬松愉悅、安全和諧的氛圍才有利于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創造性活動促進幼兒創造性的發展
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兒的創造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時刻注意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特別是利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來啟發孩子。如歌曲《我會變》,旋律輕快,很有節奏感,孩子們很喜歡學。老師就可以讓幼兒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創編:鼓勵孩子想一想還可以變成什么,為什么要變成它,同時鼓勵他們用身體動作去表現。作為教師,還要不失時機地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要多對幼兒說“讓我們試一試”“當然可以”一類的話,要多鼓勵、多支持、多肯定、多欣賞,多給幼兒創造的氛圍,這樣孩子的積極性就更高了,就能更好地發揮創造的潛能。
三、游戲活動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游戲是幼兒有目的、有意識地模仿社會生活的活動,在游戲中他們以自己的知識和想象去反映和表現社會生活,所以游戲又是幼兒的主要實踐活動。如一個孩子在玩建構游戲時,搭建了很多的大、小房子,其中有多層的高樓也有隨意的小積木,當老師問他地上的小積木是什么時,他說:“這些是土堆,這些是地下隱形房子的入口。”當老師問為什么有地下房子時候,他說:“老師昨天不是說地下有地鐵嘛,那地下也有房子。”可見利用游戲的實踐性功能是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
四、注重過程和提問,激發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教育過程不應單純是傳授知識、機械記憶、訓練技能的過程,而是老師引導幼兒參與活動,讓幼兒樂于觀察、樂于嘗試、樂于合作的過程。”因此活動中老師還應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老師要更多地鼓勵、支持幼兒大膽操作、探索并提供豐富的材料。如,在主題活動“水果”后,有的小朋友就拿著火龍果皮玩起來,把它當成“電話”在玩“打電話”游戲。于是我及時引導幼兒:“小朋友們,火龍果皮還可以做什么?”孩子們這下可高興了,七嘴八舌地說:做小船、炒菜的鍋、帽子……說出了若干個答案。我隨后馬上投放了許多相關的材料組織孩子進行操作活動。就這樣我緊緊抓住了教育契機,不著痕跡地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
五、巧用家長資源,挖掘幼兒的創造力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因此我們還要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潛能,讓家庭也成為激發幼兒創造力的良好場所。比如,在探究“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時,我就讓孩子回家和家長一起制作“小電話”,他們有的用廢舊的紙杯,有的用果凍盒……作品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當他們拿著做好的“小電話”與老師通話時,高興的心情溢于言表。這些活動不但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提高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挖掘了孩子的創造力。在家庭中開展創造活動,家長要注意激發幼兒創造的興趣,拓寬幼兒的知識面;還要注意自身因素對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影響,要熱愛并積極參加創造活動,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時的幻想引發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創造性活動。由此可見,教育者一定要為幼兒提供廣闊的空間,正確對待幼兒的創造性表現,用期待和賞識的目光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體驗創造的快樂,具備創造能力,進而最終成為一名真正的創造者。這正是我們老師要做的。
參考文獻:
劉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J].學周刊,2011(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