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瓊
我們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除了少數宇航員以外,絕大部分人都無法親眼目睹地球的全貌。七年級上冊地理(商務星球出版社)第一章就是學習抽象的地球知識,對于我們教學設施薄弱的西部農村學校,除了地球儀外,就沒有任何的學具,孩子們對龐大地球的感知,確實很難形成影像。現根據這幾年的實踐,分享心得如下:
我叫學生把自己的身體當作地球,頭頂就是北極,用N表示;因為在此上方懸掛著明亮的北極星,所以地球相應的這端就叫北極;在北極周圍的海洋相應的叫北冰洋。兩腳底中心是南極,用S表示;它和北極南北遙遙相對,所以叫南極;在南極周圍的大洲相應的叫南極洲。腰桿皮帶一圈為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手摸皮帶處(赤道)立刻想到毛澤東的詩詞“坐地日行八萬里”,就是說赤道長4萬千米。地球的“皮帶”長4萬千米,說明它很大,如果要給它穿上衣服,至少需要多少布呢?要5.1億平方千米的布。
經緯線和經緯度經常被學生混淆,我是如下讓他們記憶的:手指皮帶大聲說出“赤道”,同理,像這樣的圓圈,邊說變用雙手比出這些圈,它們就是緯線圈,形狀圓圈,延伸方向是左右,左西右東,所以緯線指示東西方向。赤道度數為0度,以它為起點,向上為北向下為南,逐漸遞增到90度,即頭頂北極為北緯90度,腳底南極為南緯90度。從皮帶向上到頭頂為北緯,這部分是北半球;相應的北極在北半球。從皮帶到腳底為南緯,這部分是南半球。
把緯線牢記后再來學習經線,從我們的頭頂連線到腳底這就是經線,形狀為半圓,延伸方向上下,上北下南,所以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北極是經線的最北端,站在北極點,周圍的所有方向為南方。同理,南極點是經線的最南端,站在南極點,周圍的所有方向為北方。
學生在判斷經線是東經還是西經時,極易出錯。我首先讓學生觀察兩個面對面站著的人同時舉起左手或右手,因為他們是面對面站著,所以方向相反。當地球的0度經線面對我們時,左西右東,就是說0度的左邊是西經右邊為東經,西經用W表示,東經用E表示。當地球自轉半圈也就是180度經線面對我們時,同理,與面對面站著的同學一樣,方向相反,此時,就為左東右西,就是說180度的左邊為東經右邊為西經。最后歸納:0度中間站,左西右東;180度在中間,方向反之。
哪部分為東半球或西半球,學生很難分得清。我讓學生邊敘述邊走路:站在0度經線,向左轉,走20經度的路程,就來到了西經20度;回到0度,向右轉,走160經度的路程,就來到了東經160度;它們所包含的范圍就是東半球,我們中國就在東半球,剛才我們就在東半球飛速地觀光了一遭。按此法,一邊表述一邊用筆畫出東半球所涉及的關鍵經線,標出度數和半球。因為這部分的經線中有九分之八為東經,所以就命名為東半球,此半球包含了度數最小的經度——0度。在學生記熟東半球后,補充完剩下的經線,即西半球部分。同理,因為它占的西經度數是東經度數的8倍,因而命名為西半球,此半球包含了度數最大的經度——180度。
以上是我的一點學習心得,希望能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