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鋒
(秦皇島市海港區海陽鎮中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興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傾向,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體育興趣是學生自覺進行身體活動、增強體育意識的先決條件,是學生個體能力發展的前提。體育興趣具有不穩定性,需采取多種手段加以強化,才能使學生興趣在有效的學習時間內得到保持,引導學生由無趣到有趣,由有趣到樂趣,由樂趣到志趣。體育課對大部分中學生來說是有興趣的,但是由于體育課的教學內容的方法往往流于形式,內容單調重復,方法簡單缺乏新意,學生漸漸對體育課的感受性降低,慢慢失去了興趣,最后還可能對體育課產生一種厭惡習理。為此,培養中學生學習的興趣,勢必成為學校體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鑒于此,體育老師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應改善手段和方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教學效果。
有些學生身體素質不好,運動能力不強,上體育課時不能達到老師的要求及基本的鍛煉標準,在學習中逐漸落后于其他同學,導致自信心不足,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降低,甚至對體育產生排斥心理。這部分學生主要是身體特別肥胖或者瘦小,或者是身體上有某種缺陷,這些客觀因素都會磨滅學生對于體育的學習興趣。
體育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是關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多種多樣,重點是要是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獲得身體素質的提高和心理需求的滿足。當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降低時,尋找學生缺乏興趣的癥結,并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以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
有些學生身體素質、運動水平都處于中上水平,但是由于曾經有過不好的運動經歷,心理上對所有運動或者某項運動產生排斥感,自信心不足,不敢進行類似的體育運動,導致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直接影響體育學習成績。
縱觀中國歷史,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重文輕武的思想占據統治地位。封建社會的這種思想影響久遠,現代很多家長仍持有這種思想,認為體育學習作用不大,尤其是在現今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這種思想更是根深蒂固,很多家長都認為文化課程學習是學校學習的重點,體育學習可有可無。這種傳統思想直接影響著很多學生,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習興趣降低,遵從家長的要求將體育學習的時間分配給文化課,體育成績不理想時,缺乏應有的緊迫感和羞恥感。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想完成教學任務困難重重。
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的編排一定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權利,是他們身心發展的客觀要求,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結合學生喜愛游戲的特點,將枯燥的教學內容編寫成趣味性強,方便、易懂的小游戲,對于體育教學來說,生動有趣的課堂內容就是成功的開始。教學內容的設計不要過于復雜,盡量選擇簡單易懂,活動量不大,針對性強,學生之間互動頻繁的方式,使學生在游戲中既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使身體素質得到提高,又可以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滿足感。當然教學內容的設計不能僅限于幾個小游戲,應該強調游戲的多樣化,創設豐富多彩的游戲,通過多樣化的游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因素也是影響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這其中的教師包括體育教師和其他任課教師。課堂是有教師和學生組成的,教師和學生是課堂上不可缺少的兩個角色,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具有兩面性,教師不僅應扮演好教授者的角色,將各種體育知識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還應該扮演學生的角色,與學生處與同等地位上一起參加游戲,進行練習,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見你作為伙伴、朋友,愿意與你溝通和交流,在平等的互動中發現他們學習中的問題,與他們一起解決問題。
讓學生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學習體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漸培養出學習體育的興趣來,在學校開展廣泛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體育學習不只是為了提高身體素質,更是與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緊密相連。應建立起學好體育光榮學不好可恥的思想觀點,將體育教育提升到與文化課同等的地位上,在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的同時,加大對體育學習的宣傳力度,使學校,學生家長都能改變傳統的重文輕武的片面觀點,真正從思想的深處接受和認同體育的重要性,成為體育教學發展的堅實后盾。
傳統的教育模式和現行的以文化課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升學主要依據的選拔制度,嚴重制約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文化課的分數甚至成為評價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標準,使學生和教師的在學習和教學上的功利性過強,學生把大部分課余時間都分配給文化課,體育學習的時間被瓜分殆盡。要提高體育教學效果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應試教育的升學評價標準,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制定靈活的升序選拔制度,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體育教學方法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步驟、程序、規則、方式等,包括教法與學法。教法起著組織、控制、激發、引導、示范、說明、概括、評價等作用,學法起著主體、目的、內化、發展等作用。教法和學法是有機聯系不可侵害的整體,有什么樣的教法,就會有某種相應的學法,或者為了建立某種新的學法,就必須采取相應的教法。 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穎體育教學方法:一是,要堅持內因(學生)與外因(教師)的辯證統一;二是,要堅持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三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教學手段為核心,以教學組織為主線,以教學策略為龍頭;四是,要對原有的教學方法進行科學的選擇,合理地組合,正確地運用。體育課的組織形式要生動活潑,多樣化,教學手段靈活,不斷改變作業條件,允許學生個性發展和愛好的選擇。
總之,要想成為一名符合時代要求的體育教師,就必須不斷學習和掌握本專業學新理論知識,了解體育教學改革的動態、信息,提高從事教學和科研的能力。
[1]李薇,李進.體育心理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宗理.學生的心理探究[J].黃河體育科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