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英語寫作是語言邏輯、語言習慣和語法結構的綜合體,是學生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最高技能之一。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圍繞某一主題清楚,連貫地表達思想,兼顧語法,準確地運用詞匯,適當使用過渡詞,達到以信息能力映射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
目的。
一、重視詞匯教學,夯實基礎
很多學生在起始銜接階段,還沒有形成讀寫的概念,遣詞造句與寫作上往往“翻船”,書面表達能力上有明顯的不足,教師按照“聽說領先,讀寫緊跟”的原則來教學,注重單詞的過關率,長期運用不同的方式使學生牢牢掌握好重點詞匯,從而在書面表達的時候能信手拈來,不能困于詞窮。通過作文來使用詞匯是重要的語言教學原則,再依據科學的教學方式如詞匯測試、閱讀理解練習、閱讀后詞匯教學前的作文練習、目的性詞匯教學、詞匯教學后的作文練習及定時作文來完成語言輸入輸出的信息轉化,效果卓效。
二、多做翻譯,學習建構正確句子結構
句型結構是語言的骨骼,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建構句子訓練,如,翻譯句子、用句型造句、選詞填空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通過有針對性的閱讀、觀察、模仿,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詞匯、句型的意識。
交代句子的主要成分有主語和謂語,次要成分有賓語、定語和狀語,以及這些成分的概念、作用、表示法、用什么詞充當及如何判別等。簡單句按功能分別講清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及感嘆句。按結構則要學生們搞清楚五種基本句型。按動詞形態要講明to be,to do,to have與there be結構等。通過相應練習學會分析句子,理解句子。復合句著重講定語從句和名詞性從句,通過大量的典型例句,重復呈現復合句,在學習者腦海中留下內在印象。
三、注重發散性思維,養成英語思維習慣
除了詞法、句法、語法等問題,我們更多的應是關注濃厚的母語文化背景下的語言思維活動。語言學家Duodena Kelly認為:“寫作不僅是語言活動,而且是思維活動,思維是寫作活動的基礎,思維方式制約著表達習慣。”參考英語課程標準中所列出的常見話題,通過分析現有英語教材中的寫作體裁分配,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相關話題與體裁的寫作訓練。通過實踐,在教學中將集中教學與發散性思維相結合更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初中階段,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學生往往出現語際語言錯誤,所寫的英語句子漢語意念重,雙謂語錯誤,無主句現象非常普遍。漢語的具體思維使“動詞連用”成為現代漢語句法顯著特點之一。英語的抽象思維卻制約了一個句子只能有一個謂語動詞,其他的動詞必須以非謂語動詞或以從句的形式出現。對于任務型寫作來說,學生根據已給的話題或觀點自由發揮,只要邏輯通暢,不偏話題,表達通順,任何習作都是好習作。
四、背誦—模仿—練習的RIP模式
英語寫作需要模仿,既需要模仿英語的語言習慣,又要模仿用英語寫作的方法以及技巧。學生研讀范文應系統分析文章的內容、意義、篇章結構和寫作技巧等,學習和體會作者的融思想和內容為一體、處理主題句和其他句的關系、篇章結構的過渡等方面的寫作技巧,分析文章采用的線索、分析開頭和結尾的技巧、歸納整理好的表達方式和句子結構等。培養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和嚴謹的學風。根據學生的英文水平,從有控制的寫的練習到有指導的寫的練習,按照各寫作訓練的要求進行系統訓練。模仿是寫作道路上的一級臺階,是真實性寫作或創造性寫作的前奏。考試中的書面表達一題大多屬于模仿寫作。模仿寫作可采用五步寫作指導法,即閱讀要點,避免跑題;逐字斟酌,拓展成句;先后有別,重排句序;適當增補,連成短文;教師指導,認識加深。充分運用英語寫作之背誦(recite)—模仿(imitate)—練習(practice)的模式。
總之,英語寫作必須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一環緊扣一環地進行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本功,進一步提升審題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評價能力等。作為教師,應保持敏銳的意識,反思教學模式,厘清思路,改變方式,提高課堂成效,促進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和自我超越。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