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勇濤
【摘 要】Visual Basic (VB)是一門較為優秀和實用的可視化編程語言,在許多高校里作為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而開設,授課對象是非計算機專業的大一年級學生。該課程內容較多,側重理解與運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感覺該課程難學、教師也覺難教,導致教學效果很不理想。以VB中的數據類型的導入及教學方法為例,探討了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快速入門的辦法,以期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教學效果。
【關鍵詞】VB;數據類型;教學方法
【Abstract】Visual Basic (VB) is regard as one of good and practical visual programming language, has already become a required fundamental course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of non-computer majors. But in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there exsists the diffcult about instruction and study. This paper takes the instruction object as example for how to teaching the basic data type, and exploring improving the instruction method.
【Key words】VB instruction;data type;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0 引言
VB(Visual Basic)是Windows環境下的一種方便實用的可視化編程語言,同時也是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科目中設置的一門開考語言,在國內許多高校里被作為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針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大一年級學生而開設。該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程序設計和簡單的系統開發及應用的能力。學生通過學習,可以理解計算機程序編寫設計方法以及面向對象的編程思想;通過強化運用與編程實踐,從而具備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及可視化編程的能力。同時,有了該門課程的學習基礎,學生也可報考計算機等級考試的二級科目“VB語言程序設計”,取得考試證書,為將來畢業找工作添磚加瓦。
1 存在的問題
VB語言內容較多,既有結構化程序設計部分,又有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部分,兩者均比較抽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反映VB課程聽起來枯燥、難懂,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理解不了學習的內容,更談不上靈活運用,因此逐漸產生厭學情緒。不少教師也同樣反映,在開課前經過精心的準備,對課程的授課內容作了認真的組織,電子教案、例題、習題也作了相應的挑選和設計,但在課堂上,感覺到學生領悟力不夠,反映平平,導致教師的教學熱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教與學嚴重脫節,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言,一門計算機語言的學習,要想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首先得讓學生明白課程的學習目的,更為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授課方式方法、知識的引入及案例的設計,要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能夠充分認識和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較為枯燥和抽象的內容的導入上,應盡可能做到深入淺出、形象生動、貼近實際,以幫助學生加強理解、盡快入門。因此,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研究該門課程的學習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程知識的易受度,幫助學生迅速入門,進而達到學以致用,是教師在VB課程教學中必須要認真面對和妥善解決的問題。
2 VB教學中的疑難點分析
VB語言的內容相當豐富,包含有數據類型、變量、運算符、表達式、結構化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知識。其中,數據類型、變量、運算符和表達式構成語法基礎,是編程中的最基本知識,重在精確掌握和熟練運用;結構化程序設計分為順序結構、分支結構和循環結構,其中以循環結構最難理解和掌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需要學生理解類和對象這些概念,學習各種控件類的使用,利用它們設計界面型應用程序,難的是事件處理過程的設計,主要還是建立在對前面基礎性編程內容的掌握和運用上。學生要達到對VB語言較為熟練的運用編程,對基礎編程部分的學習、理解和熟練掌握是必須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這些知識的恰到好處地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是十分重要必要的。
3 用生動的引例導入,提高知識的易受度
以VB語言中的基本數據類型為例,如果一開始就告訴學生有哪幾種數據類型,比如,告訴學生數據類型分為整型、實型,整型又包括Integer(整型)、Long(長整型)、Byte(字節型)。實型又包括Single(單精度的浮點數)、Double(雙精度的浮點數)和Currency(貨幣型)。對于剛接觸計算機語言編程的學生來說,自然會產生一頭霧水的感覺,這樣的導入學習內容的方式是不被提倡的。如果能從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分類的生動例子著手,說明分類的好處,再以數據為例,分析數據的特征和處理特點,讓學生首先清楚數據為什么要分類,再過渡到計算機中數據的分類及編程語言中的表示,則可加深學生對數據的理解,進而結合基本數據類型的知識進行學習,就能容易接受和理解這些數據類型了。
VB中的數據類型較為豐富,例如整型類型又進一步細分為Integer(整型)、Long(長整型)、Byte(字節型)。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些類型的區別,能夠正確運用它們,在VB授課時,我們可以刻意設計一些學生可以共同參與的內容,使之與將要學習的VB知識進行很好的銜接,以提高學習的效率。比如:設計一段小程序讓VB計算兩個數的運算結果。
程序代碼如下:
通過改變變量a、b的值,觀察程序的運行狀態和結果。比如,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不同進制數的表達。“假如我們想在該程序中輸入八進制或者十六進制的數,怎么辦?”接下來,可以將a、b的值改為整型形式下的臨界值,比如,a=20000、b=12767和a=20000、b=12768,以觀察值得溢出情況,讓學生了解Integer數據類型的表示范圍,從而引出Long型數據的概念。最后,趁熱打鐵,說明除了Integer(整型)、Long(長整型)數據外,還存在著一種單字節的存放無符號數據的Byte(字節型)數據。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將整型數據類型的不同范圍、不同進制表示方式很自然地表述出來,而且學生很容易地在潛移默化中將知識理解和消化。講解完整型數據后,接著可以繼續引導學生,“那么在VB種如何表示帶小數點的數呢?”于是順利地進入實型數據的講授環節。
4 強化實驗環節,進一步加深學生理解
VB程序設計對于初學者來說本身就比較抽象,再加上如果盲目地讓學生對照著課本編寫一些針對性不強的程序,很容易使學生對此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厭學情緒,對于VB課程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下轉第219頁)(上接第164頁)結合課程教學進度及講述內容設計一些小程序的編寫,讓學生以此為突破口在愉快的氛圍中培養學習興趣,讓他們體會到程序設計不是枯燥無味的、抽象難懂的課程,而是可以用來很方便地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
針對數據類型的內容學習,可以設計一些簡單計算題,讓學生上機操作體會。特別是針對日期型數據,讓學生體會日期的加減法運算,通過結果理解相應的知識點。比如,針對數據范圍及溢出的解決方案,可以設計如下的代碼: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a As Integer, b As Integer, c As Integer
a = 20000
b = 12768
c = a + b
Print c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Click()
a = 20000
b = 12768
c = a + b
Print c
End Sub
通過程序的運行結果,讓學生自行總結造成的原因。通過對相關問題的整理和學習,學生除了對數據范圍的概念加深理解外,還會很自然地理解VB的顯式聲明方式和隱式聲明方式。這和在課堂上強行填鴨式灌輸相應的內容相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總結
在VB的教學中,對一些知識的講授需要巧妙導入和總結歸納的方式,切忌按照教材的順序機械地羅列出來。并且應注重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精心設計實踐內容,引導學生通過上機實踐自我總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當然,對于知識點的講授切記不可能采用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在VB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講授的具體內容、具體情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進行。
【參考文獻】
[1]趙改連,王圓圓,郭艷陽.案例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在VB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電腦,2011.
[2]周明.初中VB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2.
[3]徐寶文,鄭國梁,周曉宇.程序設計語言研究與發展[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8.
[4]歐明璜.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VB教學的創新改革[J].中國科教新導,2008
[責任編輯: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