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林
摘 要: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從閱讀教學中挖掘寫作訓練素材,通過續寫、改寫、擴寫、仿寫以及寫讀后感等,讓寫作訓練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采取自評、互評與師評結合的作文評改形式,讓評價促進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搭建班級交流、網絡交流平臺,讓學生寫作更有成就感,從而構建一種常態化的作文訓練模式,讓作文訓練回歸正常的狀態。
關鍵詞:初中作文;讀寫結合;評價;交流;常態
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關于作文訓練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薄盀閷W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少寫命題作文?!边@樣的表述旨在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素材,自由地、真實地表達,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然而,語文教學中作文訓練一直處于近乎隨意的狀態,可以說,關于寫作教學,一千個教師有一千種教法。語文教材關于寫作訓練的內容編寫也是一變再變,但是不管怎么變,學生怕寫作文、寫不好作文的實際沒有改變。
怎樣讓作文訓練擺脫盲目,呈現常態化呢?
一、寫作與閱讀教學同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挖掘訓練素材,讓訓練內容更加豐富,讓訓練形式更加多樣,讓訓練更為常態
具體根據語文教材閱讀材料特點,設計續寫、改寫、擴寫、仿寫、讀后感等不同形式的訓練,讓作文訓練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以讀促寫,相輔相成。
1.對敘事性強、能激起學生興趣的文章,設計續寫訓練
如續寫《皇帝的新裝》,游行大典之后會怎樣?《丑小鴨》一文之后,丑小鴨又回到了養鴨場,故事會怎樣?這樣的續寫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預知事物的能力。
2.對形式有特點、能換角度理解的文章,設計改寫訓練
古詩改寫成詞,詩歌改成記敘文,記敘文改成說明文;小說改成劇本。還可以改變語體:文言改成白話;改變結構,順敘改成倒敘,重新組織材料;改變人稱: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第三人稱改為第一人稱。如:將《化石吟》改寫成散文,從韓麥爾的角度寫《最后一課》,《木蘭詩》改編成《木蘭從軍》等等,這樣的改寫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對留有余味、能調動學生想象的文章設計擴寫訓練
很多短小精悍的文言故事,如《夸父逐日》《塞翁失馬》《智子疑鄰》《詠雪》等,都給學生很多想象的空間。開展擴寫訓練,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又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一舉兩得。
4.對有思辨性、能激起學生共鳴甚至爭論的文章,進行寫讀后感訓練
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如《楊修之死》《香菱學詩》《范進中舉》《出師表》《孔乙己》《變色龍》《愚公移山》等,都為學生寫讀后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特別是讀后感將課本與學生的生活直接聯系起來,帶著學生從書本走到書外,可謂活學活用。
5.對能喚起學生回憶、能激發學生情感的文章,進行仿寫訓練
如學了《散步》《荷葉 母親》《背影》《秋天的懷念》等體現家庭親情、母愛的文章,布置學生寫自己的家庭親情故事或者家庭成員;學了《我的老師》《王幾何》《羚羊木雕》等體現師生情、同窗情的文章,布置學生寫自己的老師或者同學;學了《濟南的冬天》《春》《夏感》等描繪自然之美的文章,布置學生寫自己眼中的大自然,發現身邊的美,用文章贊美自然。
二、推行常態化的作文評改方式,自評、互評與師評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評價更加立體,讓評價更加高效,讓評價更加及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四學段目標指出:“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因此推行一種常態化的作文評改方式對于作文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
1.自評
組織中學生進行作文自評自改,這種做法不但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到的知識得到應用,而且還使閱讀教學得到進一步深化;既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也促進了語文第二課堂的開展。
2.互評
充分發揮學生在作文評價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變一支筆批改作文為幾支筆,甚至幾十支筆批改作文。在評改別人的習作時,相互觀賞比較,相互啟發,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學有榜樣。
作文互評互改,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在整個過程中,促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盎然。將書面表達與口頭表達融為一爐,把被動地接受變為主動地參與。
三、搭建常態化作文展示平臺,增進交流,相互激勵
寫作本質上就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但是由于平常作文交流還太少,學生寫作的成就感遠遠未能被激發。為學生另外搭建一座常態化的交流平臺,讓學生在交流、展示中獲得自信。
1.搭建班級交流平臺
如在教室布置班級優秀作品展覽欄,組織學生編寫班級優秀文集,督促學生整理個人文集等,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成就感。
2.搭建網絡交流平臺
信息化年代,學生很習慣網絡交流,博客、空間等,都是交流文章的很好的平臺。
總之,“不動筆墨不讀書”,把作文訓練與語文閱讀教學、學生生活緊密結合,并通過形式多樣的評價,通過有效的交流平臺,力求通過常態化的寫作訓練,讓學生習慣作文,熱愛寫作,讓作文訓練成為語文學習的一種常態。
參考文獻:
張萬春.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初探.語文建設,201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