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紅+耿偉
為落實山東省素質教育精神,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我校競爭力,我校于2011年9月開始實施了1+4高效課堂教學改革。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課程的改革,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教師。因此,教師必須更新觀念,重新定位教師角色,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
一、教師應該從知識灌輸型轉變為學習引導型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一味地進行知識灌輸,進行“填鴨式”的講解。學生不求甚解,被動地接受,很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1+4高效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探究式學習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轉變。1+4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1即是自主學習,教師提前制定能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案,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更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來面對自己的工作。新課程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發展與探究中學習知識,建構知識,為了達到這一目的,1+4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制定了合作探究,展示反饋,精講點撥的環節,有助于教師改變過于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努力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注重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從轉變自己“講課”為主的教學行為做起。
二、教師應該由知識單一型轉變為綜合型
新世紀呼喚綜合型教師。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教師的角色一旦確定,就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此次1+4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能動性,教師要預設更多的課堂問題,單一的知識結構遠遠不能適應新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學習,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為綜合型教師。
三、教師應該從呆板的經驗型轉變為教學創新型
一個國家創新型人才的多少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實力。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主要在教育,而教師是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要想培養出創新型人才,自身就要先成為創新型教師。在1+4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形勢下,每一位教師都面臨著新的機遇,新的挑戰,在從事研究的道路上接受新理念,繼而研究新教學,逐步成長為教學的創新者。
1+4高效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教師的權威地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融入課堂,體驗生活。走進1+4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教師只有進行理念的更新和角色行為的重新定位,才能真正體現出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在實踐過程中體驗創造與成功的快樂,實現教書育人的生命價值。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