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我是七臺河市第二中學的政治教師薛憲云,我說課的題目是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單元第二課第四框題《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
下面我從說設計理念、說學生、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教學反思六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結合我校學生基礎薄弱、興趣不濃、思維活躍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中采取學生體驗式為主的教學方式,不僅解決了課標對學生的知識要求,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熱情和信心。
二、說學生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特長生比較多,文化成績相對較低,基礎薄弱,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濃,所以本節課我設置“情景再現”“讀一讀”“想一想”“暢所欲言”等欄目,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習積極性,也能夠讓學生體會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責任和價值。
三、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分析
《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是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單元第二課第四框題,本框題承接了教材第一課“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之監督權”這部分內容,又為后面第四課“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的學習埋下伏筆。所以學好這個框題為學好以后的政治常識打下了牢固的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列舉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渠道和方式,感悟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責任和價值”,根據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本校高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訂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公民行使監督權的合法渠道以及意義,學會如何行使監督權。
(2)學會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材料結合起來,逐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逐漸提高對公民行使監督權的責任和意義的認識,鼓勵學生初步樹立積極參與民主生活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平等開放的教學環境中,根據案例,分析民主監督的渠道,開展探究活動,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初步體會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責任和價值,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權利,逐步增強主人翁責任感。
(2)進一步加強法制觀念教育,逐步培養依法行使政治權利的行為習慣。
(3)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逐漸養成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重點、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學情和本節課的特點設立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渠道;公民實行民主監督的意義。
難點:公民如何負責任的行使民主監督權。
為了講清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情況,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一談。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輔之以學案導學法。利用圖片、小品等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分析案例和結合學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來順利實現教學目標。
(二)學法
依據學案,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現在我來具體說一說,我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體現我的設計理念和實現教學目標的。
五、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通過學過的內容導課。
設計意圖:問題導課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出示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
(三)“想一想”小欄目
設計意圖:通過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根據之前的案例和劉某的實例,使學生在合作中有感而發歸納出民主監督的意義,以及負責任的行使監督權,培養學生維權意識和義務意識,逐步增強學生主人翁責任感,提高了學生的政治素養,使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四)暢所欲言
你遇到過或看見過有關公民行使監督權的事情嗎?當時這件事情是怎么解決的?
設計意圖:學生講案例,其他同學分析、交流,通過學生的情感體驗,擴展了學生思維,學以致用,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使學生的思想進一步升華,順利地實現了本節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五)小結
通過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知識的整合能力,學生通過談收獲,回歸到本節課的主題,完成教學目標,首尾呼應。
(六)質疑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惑。
(七)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既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又能體現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六、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主要采取了學生體驗式為主的教學方式,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的體驗、合作探究的體驗、情感的體驗,不僅順利地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
我認為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這樣面對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新生成的問題上,才會有充足的準備。
要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一個機會,他們會給你一個驚喜。
存在的不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本節課會涉及社會的消極面,要給學生正面的引導,在這方面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如果在加入一些賞識教育會更好一些。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