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
今天讓學生甲講評一道題:
在數列{an}中,若對任意的n∈N*均有an+an+1+an+2為定值,且a7=2,a9=3,a98=4,則數列{an}前100項的和S100等于?
學生甲講解如下:
∵an+an+1+an+2為定值,
∴an+an+1+an+2=an+3+an+1+an+2
∴an=an+3
即周期為3,
∴a1=a4=a7=2
a3=a6=a9=3
發現a2不會算了(可能太緊張了)
又用另一種思路進行講解,思路如下:
,發現3為一循環,到99剛好又是一循環,第100項又開始了循環。
我站在臺下很著急,覺得沒講好,非要用自己的思路才好。等到學生甲講完之后,我點評了該生的做法,最后總結說自己的做法更好。
回來之后就在想,為什么自己總覺得自己的方法好,不聽聽學生的想法呢?學生的這種思路應該是從數學的本來出來,一一列舉,這應該是數學最本來的東西。剛開始的數學家們研究數學也就是從列舉開始思考的,學生的想法沒錯呀,可我卻非要認為自己的更好。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該怎樣,扼殺了學生的思維,這是對學生的傷害。學生的這次受打擊,肯定會影響其他的學生。教了這么久,怎么還是認為自己是對的,不能肯定學生的想法,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從何而來呢?第一次感到講臺很可怕,對學生的影響很大。
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自己的思維太僵化了。
如今的課堂應更多地交還給學生,畢竟參加高考的是他們,他們的想法更重要,更應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從他們的角度思考,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們。從以前的教學中就發現,強行教給他們的知識,遺忘得很快,反倒是他們自己學會的知識,記得很清楚。轉變思路,還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筆者參加工作雖已十年,但自認為接受新的知識還是很快,對學生的各種想法都還是能夠接受,沒想到今天對學生的這種思路竟不認可,教學的改變真的不是很容易。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