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乃超 攝影/FACE東
化作中國結試駕吉利博瑞3.5L 旗艦型
文/張乃超 攝影/FACE東
2010年8月2日,吉利汽車正式完成對福特汽車旗下沃爾沃轎車公司的全部股權收購。在這四年中,吉利并沒有在并購完成時就拿出采用了大量沃爾沃技術的吉利汽車,而是在這四年中不斷的嘗試以及研究中造出了這臺讓我刮目相看的產品。
依稀記得吉利汽車在剛開始造車時提出的論調,“汽車不就是四個輪子一個沙發再加一臺發動機嗎”。也許當初的吉利并不了解這個有著近乎百年歷史的汽車行業,也不了解這個行業意味著什么,所以當初吉利的產品難免讓人失望。盡管在2014年推出的新帝豪開始打動了我,但是卻沒有給我一種顛覆的印象。但是今年年初試駕的這臺吉利博瑞則真正給了我一種顛覆的感覺。我從吉利身上看到了一股臥薪嘗膽的狠勁兒,這股勁兒我在其他的自主品牌上也看到過,但是這次試駕的吉利博瑞卻給我帶來一次顛覆般的體驗。四年臥薪嘗膽,總歸是讓人看到一個全新的產品,這個產品也讓我從心底泛起了一股來自內心的自豪。
3.5L V型6缸發動機、水波漣漪造型前臉、酷似溜背車的造型、哈曼Infiniti音響系統將這些元素綜合起來,這臺車的價值遠遠超過其公布的15萬-25萬元的預售區間。有人說自主品牌并不缺配置,這句話沒錯,但是我想補充一句,自主品牌已經從不缺配置變成了用心造車。至少我在這臺博瑞身上看到了一份誠意。
博瑞的動力系統目前搭載了兩款不同的發動機,分別為具有120kW最大功率以及250N·m的1.8T渦輪增壓發動機以及一臺具有180kW最大功率以及326N·m的3.5L V型6缸自然吸氣發動機。在未來的一年中,吉利也計劃推出2.4L版本的博瑞車型。
在我個人的印象中,自主品牌的車型與V型發動機以及大排量發動機并沒有太大的交集,甚至大部分自主品牌都在用粗制濫造的方式宣布著自己的“自主知識產權”。換句話說,一個汽車廠商,如果依靠技術崛起,那么不能邁過的一道坎便是V型發動機,這不僅僅是意味著一個車企技術的成熟,也意味著這個車企終于在這場軍備競賽中獲得了一席之地。V型發動機帶來的不僅僅是駕乘上的精密性,更多的是對材料以及技術的肯定。這也是為什么我在看到博瑞這臺車的配置表的時候我會有一種莫名的沖動,要去試試這臺3.5L V型6缸發動機的功底。
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動力儲備可以說是相當出色的,這是那些借助渦輪來壓榨發動機的小排量車型所不具備的。低速駕駛是博瑞的油門反應非常靈敏,很輕易的便將我的駕駛欲望勾起,車內的精密性和換擋的平順性也可以說是相當的出色。說的夸張一些,這臺V型6缸發動機帶給我的直觀感受可以說并不比我所駕駛過的任何一臺V型發動機差,更重要的是,這臺發動機是吉利自主研發的,內部代號為JLV-6G35V。行駛在高速路上,強大的動力儲備完全做到了氣定神閑,超車時很少遇到發動機轉速被拉到紅線的狀況,與此同時發動機動聽的聲音也隱隱約約的傳到車內,時刻在宣告著自己的與眾不同。
變速器的反應也比較出色,升擋動作非常積極,降擋時雖然會有一點沖擊但是還是可以承受的。前雙叉臂、后多連桿式獨立懸掛的選擇在這個級別的車型中并不多見。換句話說,這項配置可以說是大量C級車才有的配置。整個底盤調校非常沉穩、扎實,駕駛時方向盤可以很清晰的將路感反饋到手中,并且也保證了車輛的舒適性,懸掛的阻尼調校始終,具有一定的韌性,當車輛駛過顛簸路面時,懸掛能夠有效的過濾大部分的車輪震動。
談及吉利博瑞的外觀設計,不得不提一下彼得·霍布里,霍布里1992年-2002年期間擔任沃爾沃的設計總監。2002-2011年負責設計阿斯頓·馬丁、捷豹路虎以及沃爾沃等諸多豪華品牌旗下車型。2011年則開始擔任吉利集團造型設計副總裁。四年的時間,讓彼得·霍布里設計出了一個深諳天人合一境界的作品。
陳寅恪先生曾在民國時提出“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的論調,在自主品牌打拼逾十年的時候,終于走出了“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這一步。這臺吉利博瑞的外觀設計可謂是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吉利。
當你面對吉利博瑞的時候,首先震撼你的便是那個宛若黑洞一般的前進氣格柵,第一眼望去便有一種非平靜的湖面一樣的感覺,吉利的徽標好像是湖泊中的一片樹葉,激起一片漣漪。同時這樣的設計也給人帶來一種無限想象的空間,給觀者一種無限大的空間感,這是一種視覺上無限的空間。就像是我常說的,好的照片是蘊含沖突的,一個好的設計也是蘊含著沖突的。一個看似平靜卻波濤洶涌的前臉,既蘊含著道家文化中的清凈無為,寧靜致遠的韻味,也有著一股近似于黑洞一般的吸引力。
進氣格柵內的造型則采用了經常可以在皇家園林中看到的回字紋來進行裝飾。與此同時,霧燈進氣格柵的位置也采用了回字紋的設計元素。大燈的設計則保留了類似沃爾沃的方形大燈設計,并未因為技術的進化而讓大燈變得越來越小。光帶式LED日間行車燈將近遠光一體式頭巾以及遠光輔助照明燈區分開。同樣的設計在去年推出的新帝豪上曾經看到過。霧燈進氣格柵的線條設計則采用了吉利家族化的設計,與燈光總成的設計一樣,相似的設計也曾在吉利新帝豪上看到過。
吉利博瑞的側面線條非常的流暢,從大燈的上沿延伸出的線條貫穿了吉利博瑞的整個車體,車頂的溜背式設計則給吉利博瑞增加了一分動感,車頂的輪廓線與腰線的結合則讓這臺車的尾部從側面看上去非常的性感。轉到車尾,整車最漂亮的視覺中心便出現了。車尾的造型設計在自然光下立體感十足,而且尾燈的設計看上去略顯俏皮,讓整車的視覺中心從前臉的寧靜致遠變成了尾部的“憤怒笑臉”。尾燈點亮的瞬間,博瑞帶著那一點點的不屑從我們的眼前飄走。
吉利博瑞的外觀設計可以說是彼得·霍布里歷時四年的經典之作,既保證了車輛的美觀大方,也讓整車的文化韻味更加的濃厚。吉利的設計終于從一個呀呀學步嬰兒成長成了一個剛剛弱冠的青年。總的來說,這樣的外觀設計是顛覆性的,帶有著吉利的自豪,行走在我們的身邊。
吉利博瑞的內飾設計和做工也隨著外觀的進步而有了長足的進步。整個中控臺設計依然是簡約大氣的風格。在按鈕區域則采用了鋼琴烤漆的元素對其進行填充,旋鈕的阻尼搭配吉利與哈曼聯合開發的娛樂影音系統則讓整個檔次提升了不少。
三幅式真皮方向盤則采用了平底設計,打孔真皮則讓握上方向盤的瞬間舒適感爆棚。并線輔助、車道偏離預警、車輛碰撞預警、自適應巡航以及城市預碰撞安全系統的搭載使得吉利博瑞在安全配置上也不輸于目前市面上正在銷售的合資品牌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博瑞所搭載的城市預碰撞安全系統在時速30km/h以下才能夠激活,并且會在必要的時候踩下剎車并剎停。在15萬-25萬元的價位中,要是找到搭載這些系統的車型,也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除了這些配置之外,車內也有很多討巧的設計,舉例來說,傳統意義上的門把手都設計在一個獨立的位置,然而吉利博瑞的門把手卻巧妙的隱藏在了車門板內的線條中。當你拉開門把手的時候,胳膊肘可以很輕松的將門板頂開,這樣如果乘坐的人員是一個瘦弱的女士,那么就不會出現推不開門的問題。
車內的靜謐性以及音響效果也是讓人沉醉其中的一個因素。據吉利的工程師說,吉利博瑞的車內音響調校是有順序的,音質最佳的位置是副駕駛員后側的老板位,其次是駕駛員的座位,再次是副駕駛位,最差的音質是駕駛員背后的秘書位。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吉利在造車時以人為本的初心。
也許關于吉利博瑞的事情,說上千言萬語也說不完,也許只有親身體驗過才能真正知道吉利博瑞所帶給你的驚喜,這種驚喜來自于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回到前文那句話,自主品牌不缺配置,我想現在已經不是不缺配置的時代了,而是不缺好做工和好設計。現如今,自主品牌們最亟需的便是重新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如今的自主品牌已不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也許再過兩年,他們的時代就會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