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磊 劉 彬 李 玉 朱莉莉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呼吸內科一病房,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念珠菌血癥病死率高達45% ~75%〔1〕,真菌早診斷,早治療,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尋找一種快速、敏感、特異的早期預測深部真菌感染的方法極其重要。本研究探討白色假絲酵母菌感染的早期臨床診斷。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5月我院呼吸內科住院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齡35~75歲,平均(66.8±10.2)歲,均經電子支氣管鏡下取呼吸道分泌物培養證實為白色假絲酵母菌,并經氟康唑(大扶康)治愈或顯效。有基礎病24例〔支氣管哮喘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2例,肺癌4例,特發性肺纖維化4例〕。
1.2 標本采集 于晨起7:00~8:00取患者空腹靜脈血2 ml,3000 r/min,分離血清置于-70℃儲存備用。于8:00~10:00經電子支氣管鏡肺泡灌洗,灌洗液送檢。
1.3 檢測方法及判定標準 血清(1-3)-β-D-葡聚糖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ACC公司,血清標本在檢測前用血清處理液(含0.6 mol/L KCl和0.125 mol/L KOH),(37±1)℃溫育10 min,其余按說明書嚴格操作。檢測試劑盒判定標準:0~10 pg/ml為正常范圍。檢測數值>10 pg/ml為異常,判定為陽性。陽性率=陽性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
1.5 結果 血清(1-3)-β-D-葡聚糖(12.06±3.48)pg/ml,陽性16例。如表1所示,早期判斷呼吸道白色假絲酵母菌感染的危險因素主要有年齡、用激素情況、近3個月反復用抗生素情況、住院天數、有無基礎疾病及抗生素應用過程中新出現的臨床特征。

表1 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檢測結果〔n=40,n(%)〕
呼吸道白色假絲酵母菌感染沒有特異臨床特征和檢查,致使早期診斷困難,50%〔2〕以上病例在早期不能獲得實驗室陽性報告,常常延誤病情,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報道認為血清(1-3)-β-D-葡聚糖檢測診斷真菌感染的陽性率為 81.82%〔3〕和65%〔4〕,而本研究結果,陽性率只有40%,原因可能在于病例數、男女比例、界值、真菌類型等不同,本研究認為,臨床上不能過分依賴該檢查。
本研究發現有以下臨床特點利于真菌感染早期診斷,主要危險因素依次為:①年齡≥65歲。②抗生素應用過程中新近出現的咳嗽、咳白色黏痰、痰拉絲。③近3個月用抗生素頻率(>1次)。④抗生素應用過程中新近出現的發熱,低熱為主。⑤有基礎疾病(多為肺部)。⑥抗生素應用過程中新近出現的雙肺低調干啰音。臨床發現,具備至少兩點可考慮試用抗真菌藥物治療。
1 李若瑜,王端禮.密切結合臨床提高真菌學檢驗水平〔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3;26(9):521-3.
2 張秀珍,胡云建,陶鳳蓉,等.臨床細菌室必須重視真菌檢測〔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9):888-9.
3 李光迪,王應芳,施鑫鶴,等.血清(1-3)-β-D-葡聚糖在深部真菌感染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20):3244-6.
4 Ellepola AN,Morrison CJ.Laboratory diagnosis of invasive candidiasis〔J〕.J Microbiol,2005;43(spec):6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