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信用關系縱向化、社會信用環境差、擔保體系不健全、財務信息不透明的問題。在我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實質就是信用困境,為此政府和商業銀行應積極營造良好的信用服務環境,中小企業自身應主動加強信用建設,運用互聯網創新融資渠道,進而打破信用困境,有效解決融資難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信用建設; 價值鏈服務; 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08-0098-03
[作者簡介]趙陽陽(1990-),女,漢族,山東濰坊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一、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一)經濟新常態的界定
經濟新常態就是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在經濟結構對稱態基礎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可持續穩增長。經濟新常態是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從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中國GDP增速從2012年起開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別為77%、77%、74%,是經濟增長階段的根本性轉變,中國告別過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長,經濟呈現出新常態,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我國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點:1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年均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由以前的10%左右的增長速度回落到7%左右。2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發展逐步轉入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發展的主要動力正逐步轉向依靠轉型升級、生產率提升和開拓創新。3動力,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服務業發展及創新驅動。這就要求企業要調整發展戰略,在經濟新常態下,依靠服務與創新驅動發展。
(二)經濟新常態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中小企業的作用更加凸顯,但經濟增速的放緩也加大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雖然政府和銀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融資金額少,頻次高;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方式受限;信用度低,銀行信貸歧視等系列問題的存在,使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實質是信用的困境問題及其與商業銀行和擔保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要想有效解決這一難題,就必須加快建設中小企業信用體系。
二、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現狀
(一)信用關系縱向化
經過長期的制度演變,我國形成了一種由某種集權制或者國家權威維持的縱向信用關系。現行的融資體制的社會基礎是一種縱向的信用關系,這種信用關系以國家信譽為依托,并通過自上而下的組織活動來體現。這種信用的指向是單向的,即自上而下。事實上,也只有國家才有動力維護這種信用體系。國家極力控制縱向信用聯系中的每個環節,為國有大型企業服務,將民營中小企業排斥在這種信用體系之外。在這種縱向的信用體系中,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大多是基于政府的評價標準,而政府的定位難免出現偏差。
(二)社會信用環境差
信用是經濟主體在長期博弈過程中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形成的行為約束。當前中小企業的社會信用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程度相比嚴重滯后。近幾年,逃廢金融債權成為突出的社會信用問題,企業逃廢債現象嚴重破壞了社會信用基礎,使銀企互信基礎變得相當薄弱。
(三)擔保體系不健全
我國還沒有一套健全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擔保制度不夠完善,擔保體系不健全,擔保風險高。主要表現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數量少、擔保品種單一,擔保能力差,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擔保需求;信用擔保法律法規不符合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許多擔保標準過高使得中小企業望塵莫及。中小企業的抵押資產少,信息不對稱程度高,信用擔保風險程度高。
(四)財務信息不透明
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存在財務透明度不高和信息不對稱問題。一是財務報表問題。一些企業為了獲得銀行的貸款,不惜修改企業的財務報表,甚至做假賬,使得銀行對于中小企業提供的財務信息信任度降低,進一步加大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二是信息不對稱。這種信息不對稱不僅存在于企業與銀行之間,還存在于中小企業與擔保機構之間。中小企業的財務信息不夠真實,企業內外信息不對稱,投資者利益難保證,加大了企業融資的難度和成本。
三、經濟新常態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信用問題的對策
(一)政府方面
1完善信用制度,營造良好信用環境
政府應建立健全信用評審和授信制度。積極引導相關主體參與規則的制定,建立各類企業的信用檔案庫,為中小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擔保貸款和信用貸款建立信用基礎。推動中小企業、商業銀行和信用擔保機構橫向信用聯系,共同致力于構建一套企業信用、機構信用與個人信用等相關信用均得到合理衡量的綜合信用體系。
同時構建嚴格而有效的保障、監督制度,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的信用環境。借鑒美國政府的經驗運用信用產品和信用評級制度,采取多種手段引導更多的主體參與信用評級或利用評級結果,構建良好的金融秩序,為信用服務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2創新融資服務,完善融資擔保機構
針對銀行普遍對中小企業“惜貸”,應建立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這些與中小企業匹配的中小金融機構專門從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從而不斷積累服務經驗,提高融資質量,促進金融業和中小企業共同健康發展。推動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鼓勵其積極為優質的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為其提供良好的信用服務支持。創新委托投資制度,出資設立專項資金作為中小企業還貸準備或提供其他優惠,支持委托擔保,鼓勵租賃、保險、非正式股權和非正式借貸的發展。endprint
(二)商業銀行方面
1實現價值鏈服務轉型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動力驅動轉向服務業發展驅動及創新驅動。好的服務不僅可以增強企業的信用,吸引眾多各戶,還為企業創造新的附加值,促進服務效益增值。商業銀行價值鏈服務向中小企業轉型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根據我國資本市場的實際需求制定完善的適合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結構目標管理體系以及信貸標準,進一步深化改革商業銀行風險評估措施,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其次,針對中小企業的規模特點做好適合其自身發展的金融服務方式和內容,提供差異化的服務,開展個性化和創新性的服務。第三,明確未來一段時間內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重點和客戶來源,向中小企業轉型就是商業銀行不再僅僅局限于大的企業客戶,更要積極接納中小企業,運用價值鏈集成優勢。第四,根據我國現行的政策以及中小企業年度發展任務,制定一系列激勵機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從而進一步提升和完善商業銀行價值鏈服務轉型的成果。
2與中小企業共同構建金融服務網絡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信用體系的完善以及金融服務網絡的構建需要商業銀行和中小企業的共同努力。商業銀行價值鏈服務轉型,就是運用價值鏈集成優勢同我國一些中小企業聚集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來有效降低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在服務方面,商業銀行要積極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并根據自身經營特點更好地服務于中小企業。共同構建橫向信用體系以及金融服務網絡,有利于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破解中小企業融資的信用難題。
3創新信貸產品和融資渠道
商業銀行要不斷深化金融體制改革,鼓勵金融創新。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創新經營理念,提高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審批效率,同時創新信譽評級體系,對風險等級不同的中小企業要區別對待,這樣既可以降低自身的信貸風險,同時可以服務于中小企業,達到雙贏的目的。通過不斷創新和提供個性化服務來豐富金融產品體系。
(三)中小企業方面
1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財務透明度
中小企業要本著誠信經營的原則,規范財務管理,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透明度,提高自身的信譽度和信用等級資質,樹立遵紀守法、講求誠信的良好企業形象。企業一方面要規范自身的財務信息,確保財務信息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提升財務數據的可信度,另一方面要積極依靠正規審計公司加強外部信用監督,為投資者提供參考。只有實現內部信息透明、外部信用監督,完善信用評級制度,才能為企業融資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2密切銀企合作,強化信譽信用觀念
在市場經濟中,信譽是一個企業生存的核心和關鍵,同時也是融資環節中最重要的砝碼之一。信用困境是企業融資困境的實質性問題,中小企業要意識到信用是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產,失信行為必將最終損害自身利益。中小企業要加強與銀行的交流,使銀行深入了解企業,增強雙方的互信;應以互惠互利原則與銀行協作,誠實守
信,珍惜自己的信用資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取得銀行的支持。中小企業通過加強與銀行交流,逐步建立長期穩定的銀企關系,從而降低貸款的信息成本,亦有助于銀企之間的良性循環。
3運用互聯網+金融模式,創新融資渠道
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融資方式也日漸增多,中小企業應主動轉變融資方式,積極尋找新的融資渠道,嘗試新的融資方式。中小企業要不局限于通過銀行融資,而要結合自身實際,拓展融資渠道。運用互聯網+金融模式創新融資渠道。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將互聯網技術和傳統金融相結合的金融創新模式,打破了傳統的與商業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方式,為破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開辟了新途徑。中小企業應主動參與網絡借貸,發揮其促進民間金融陽光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許進中小企業成長中的融資瓶頸與信用突破[M]人民出版社,2009
[2]郁俊莉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信用體系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3]唐新貴,馮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創新探析[J]現代管理科學,2006(8)
[4]陳瓊商業銀行價值鏈轉型應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J]經濟視野,2013(10)
[5]周煜炎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之銀行信貸渠道分析[J]金融視線,2013(4)
[6]陳文,王飛網絡借貸與中小企業融資[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梁宏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