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珠
我國清代戲劇家李漁有部名著《閑情偶寄》,其中有一些關于美食的論述,他認為蔬菜是最上等的美食:“吾為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后人研究者發現李漁的觀念非常前衛,他可以說是最早期的環保主義者。他“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儉,一以復古”;對于肉食,“望天下人之人,多食不如少食”等議論證明他不僅環保意識領先,而且在人道主義、營養學上都有不凡的見識。
三四百年過去,李漁老先生推崇的吃素風尚日漸流行。在有些人,吃素是一種信仰,在有些人是一種情懷,有些人也許是身體上的需要,比如老年人,消化功能差了,活動量也小了,血管動脈有些老化了,換了基本吃素比較舒服。
4年前我在上海認識了做“大蔬無界美素館”餐飲公司企業文化的臺灣同胞曾小姐,她是一位非常溫和的女人,聽你說話時看著你的眼睛,眼神澄澈仿若少女。曾小姐文學與文字素養都很高,她創立主編企業文化雜志《知素》。從這本完全不輸給市面上大牌時尚雜志的《知素》中,我讀到“大蔬無界”品牌創立的線索,他們推崇有機食品,引導素食理念,關懷人類心靈,雜志做得認真、完美。曾小姐還為“大蔬無界”美輪美奐的菜品起名字,讀那些古色古香文藝范的名字,我感受到曾小姐那顆被傳統文化長期浸潤的中國心,我被這位臺灣女子的純凈與溫婉深深打動。
后來我又結識了曾小姐的先生——“大蔬無界”總經理宋淵博,宋總很幽默,開玩笑說自己是上海人,實際上他出生在臺灣,讀書工作,而來到上海發展至今已22年。2001年,他創辦的凈素餐廳在上海赫赫有名,叫“棗子樹”,開在一條并不起眼的路上,但是一段時間后,在食客中口碑非常好,以至于我們每次去都擔心在門口排隊會不會很久。
2011年,當“棗子樹”的升級版“大蔬無界美素館”第一家店在徐家匯附近營業后,我得以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公司創意團隊,品嘗美食,最重要的是安靜地聆聽他們的心聲。宋淵博先生的演講口才無疑是一流的,他穿著儒雅的中式服裝,親自為我們講解每一道菜所用原料的來源產地,以及選用這種食材的原因。我從來沒有見過一位餐飲公司的老總那么熟悉原材料,尤其是他的誠懇與熱忱,讓我聽得如癡如醉。
大蔬套膳——中西美學新境界
今年夏季開始的時候,我應邀參加了“大蔬無界”外灘店的新菜品鑒會。“大蔬套膳”每一季都根據節氣、氣候,在食材選用上有變化,通過調整菜式來適應人體在本季的健康營養需求。
夏季頭盤亮相:土豆慕斯,繽紛水果凍配黃彩椒冰沙。奶白色的土豆慕斯,彩虹格凍上是芒果冰沙,黃花、綠葉,幼嫩的芽匯成一幅美圖,眼睛饕餮后輪到嘴巴,簡直是不忍下口。緊接著,姬松茸黃耳椰子盅、青蘆筍配咖喱茄子天婦羅、釀番茄等一道道你意想不到的蔬菜搭配,均以精妙的構思博得品鑒團一陣陣驚呼。大蔬套膳非常豐富,如果你一向是個大胃王,覺得不吃雞鴨魚肉怎么可能吃飽,那你就錯了!這份套餐不僅能吃飽,而且吃下去精神,腸胃都沒有負擔。
吃到后半段,期待中重頭戲——松茸餃子來了。白色細瓷湯盤底躺著三只小枕頭,類似意大利式餃子,同時上一只紫砂小壺,里面是燉了幾個小時的松茸清湯,像沖泡茶一樣,滾燙的湯澆在餃子上。咬開金黃色的面皮,內餡有松茸絲、豆腐衣、幼豌豆,鮮湯濕漉漉地灌入其中,味道鮮美極了。一打聽才知道,餃子皮的面粉里面和有南瓜茸,口感特別好。
松茸湯的燉煮、提純,工藝一道又一道,稍有疏忽,皮子軟硬、餡的調味、湯的溫度不到位,口感達不到預期就徒有虛名了。所幸,大蔬的主廚對待好的食材有虔誠之心,尊重它,小心料理,才會出好味道,在外灘店2015夏季套膳中我吃到的松茸餃子算得上極品。
印象中,傳統素膳料理多用菌菇與豆制品,不是用油較多的仿葷菜,就是一味清淡導致色淡而無味。“大蔬無界”的素食料理從一開始就很國際化,菜品的策劃思路非常開闊,品味高端,追求的是中西結合的美學意境,而不是一味的禪意。
從“大蔬無界”到“菽水小館”
創業初期宋淵博沒有休息日,他壓力很大,眉頭常常是緊鎖的,因作為總經理要為企業的18位投資人負責,他的背后有那么多眼睛盯著,每一步計劃提出、實施都必須謹慎,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我曾被邀請參加過很多次高端品鑒會,其中有公司不惜代價從中國臺灣、東南亞以及歐洲請著名素食主廚,來為“大蔬無界”創意制作宴會菜品。他說,請專家代價是很大,“為有源頭活水來”,品牌追求最好最獨特必須海納百川,學習學習再學習。他安排“大蔬無界”年輕廚師盯人緊逼,跟在外國主廚后面打下手,要求記筆記。他對年輕人說:“不要小瞧自己的職業,你們都是未來的大師,只有用心學習,才會有前途。”
品牌創業最難熬的兩三年過去了,我眼看著“大蔬無界”越做越好,客戶標識越來越鮮明,黏著度、忠誠度非常高。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疊加,“大蔬無界”走出可喜的一步步。這兩年在上海陸續開了外灘店和環球金融店,既有標準化服務,又有各店特色,鮮明的品牌標識在徐家匯、外灘、陸家嘴形成時尚地標。今年,“大蔬無界”沖出上海,去蘇州、南京的最好地段開了新店,接下來的目標就是首都北京,一下就開兩家。
近日我參加在“大蔬無界”舉辦的“悠方夏日樂活私宴”,遇到了久違的宋淵博先生,一見面我驚呼道,啊呀宋先生怎么這么年輕了!是真的,他以往緊鎖的眉頭打開了,氣色十分好。我恭喜“大蔬無界”連年步步登高,贊美他們的企業里中層管理的女孩子都那么優秀。宋先生連連點頭說是的,他現在已經可以放手讓年輕人管理,他要去開辟一個新的品牌,叫“菽水”。
做“菽水小館”是宋先生的夢想,他說,得承認,“大蔬無界”的市場消費定位比較高,一般客人可能會被擋在門外。他覺得,良好的企業必須有社會責任,在企業做到一定程度以后,要考慮到社區服務,面向老百姓,開低價位的素菜館,薄利多銷,形成連鎖店。
“菽水”這個雅致好聽的詞來源于成語“菽水承歡”,典出自我國古代戰國時期《禮記·注疏》卷十《檀弓》。孔夫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菽是豆類的總稱,菽水,就是豆和水,指最平凡的食物;承歡就是博取歡心,特指侍奉父母。“用豆子和水來奉養父母,博取父母的歡心”,就是宋淵博創立“菽水”新品牌的宗旨。
目前,宋淵博先生正緊鑼密鼓地忙于這個以黃豆為原材料,以豆腐、豆漿、豆花為主打餐品的“菽水小館”建設,他要盡可能讓老百姓以普通價位吃到對身體最有益的三餐。面對我驚喜的神色,他如數家珍道:“中國的功夫,世界的豆腐;一塊有精氣神的豆腐,一杯有精氣神的豆漿,一碗有精氣神的豆花。”這些“菽水”語錄聽上去怎么樣?太好了,我很激動,因為很快就可以看到陸游《湖堤暮歸》詩中“俗孝家家供菽水,農勤處處筑陂塘”那樣質樸、平靜的市民生活景象,和諧社區、和諧家庭,必當菽水承歡!讓我們期待今年10月“大蔬無界”旗下的“菽水小館”第一家店在上海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