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非一+許玲
許玲教授擔任龍華醫院腫瘤科主任、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中醫腫瘤研究所所長,是中醫腫瘤領域的權威,接診病例不計其數。而幾乎每位患者就診完都會問她:“許醫生,我飲食上有什么需要忌口嗎?”“醫生,我能吃些什么作為食療,幫助藥物一起抗癌嗎?”
許玲教授明確告訴我們,飲食療法是腫瘤治療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哪怕是一個飲食小誤區,都可能成為治療中的 “老鼠屎”,導致治療效果欠佳。
腫瘤患者常見飲食誤區
以下3個典型病例是許玲教授親自接診過的、存在飲食治療誤區的腫瘤患者。
病例一:腸癌患者,術后做放療,出現放射性腸炎,每天大便十五六次。治療后復診時患者稱治療無效。許玲教授憑借多年的臨床經驗,追問患者飲食,發現患者每天要吃6個獼猴桃。
【飲食分析】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記載,獼猴桃的氣味屬酸、甘,寒,無毒。唐代名醫陳藏器則稱:“多食冷脾胃,動泄。”宋代名醫家寇宗奭也有對獼猴桃的相關記載,認為其“有實熱者宜食之。太過,則令人臟寒作泄。”由此可見,獼猴桃是性屬寒涼之物,多食易引起腹瀉。那位患者在停食獼猴桃后,腹瀉癥狀立馬有了明顯好轉。
病例二:胃癌患者,手術以后,家人覺得胃癌與飲食不當有密切關系,尤其認為吃肉會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會讓腫瘤細胞轉移得更快。因而家屬要求其以五谷雜糧、蔬菜水果為主,幾乎不讓吃肉,但是患者一到晚上就會胃痛,且疼得哇哇亂叫。
【飲食分析】中醫認為,夜間胃痛屬脾胃虛寒證的可能性較大,而患者整日以粗糧、生冷瓜果為主的飲食正是導致脾胃虛寒的重要原因所在。許玲教授解釋說,胃脘疼痛其實是病人自身本能發出的信號,也就是身體在“告訴”你,此時脾胃太寒了。這類情況,應以溫中健脾的處方來治療。建議腫瘤患者不要盲目追求所謂的健康飲食,還是應該按照身體的客觀反應來吃東西,什么東西吃下去舒服就吃什么,這就是中醫所提倡的“胃喜則安”。
病例三:腫瘤患者,在化療后的康復期咨詢許玲教授是否該吃點蛋白粉,或注射白蛋白。她看到很多其他癌癥患者都買蛋白粉吃,蛋白粉似乎成了腫瘤科必備的“營養品”。
【飲食分析】許玲教授在為患者做了詳細檢查后告訴她,從蛋白質指標來看,患者本身是正常的,完全沒有必要注射白蛋白,因為多余的蛋白反而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并不利于康復。
身體會告訴你該吃什么
那么,腫瘤病人該如何飲食才是最科學又最有助于抗癌的呢?許玲教授表示,每位患者的體質、喜好和具體病情都不一樣,所以無法給出具體的飲食方案,不過有一些飲食的基本原則可供大家參考。
原則一:胃喜則安
體質不同的人,選擇的食物也該是不同的。比如在你面前有兩杯水,一杯溫熱的,一杯涼的。你會挑哪一杯呢?如果你體質偏寒,那可能就會喝熱的;如果你體質偏熱,那可能會喝涼的。這樣兩種不同的挑選都沒有錯,體質偏寒的人喝熱的會覺得舒服;體質偏熱的人喝涼的會覺得舒服。又比如說吃米飯或者面食,米飯實際上是偏寒的食物,而麥子做的面條、饅頭則是偏溫性的,臨床胃癌患者,尤其是脾胃虛寒型的病人就會說:“吃饅頭、面條會覺得舒服,而吃米飯會覺得不太舒服。”
可見身體對食物有最直觀的感受:什么食物才能真正讓胃覺得舒服。胃以喜為補,飲食也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本能,讓身體告訴你該吃什么、不該吃什么。
原則二:五谷為養
許玲教授認為人身有三寶——精氣神。其中“精氣”兩字的繁體寫法(精氣)都含有“米”,所以說物質基礎是“米”,即主食。中醫認為,精氣化神,沒有精氣,何以精神?《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沖,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可見,養人最主要的是“五谷”,絕不能“主食都不吃,把水果當飯吃”。
原則三:順應天時
根據天人相應的學說,人與大自然(天地)是一個整體,無論是吃藥還是飲食都應該根據四季變化進行調整。許玲教授建議患者,要應時地更換藥方。從飲食上來說,也要對應五行、順應天時。
比如春天可以吃點甜的,因為春天對應的是木,和肝相關,木克土,土和脾胃相關,春天如果肝旺,脾胃就會受損。而甘味入脾,在春天吃點蜂蜜是很“養”人的。
夏天對應的是火,和心相關。夏天天氣炎熱易出汗,汗為心之液,根據五行,腎水克心火,而咸味入腎,所以出汗后建議補充鹽分(咸味)。夏天又常常表現為暑濕很重,患者舌苔厚膩的較多,這個時候就應該吃能化濕的食物。西瓜是夏天當令水果,既可利尿又能化濕,因而被譽為“天然的白虎湯”,而白虎湯的主要作用是清熱祛暑利濕。
秋天可以吃點生津潤燥的食物。秋天燥氣重,而秋天當令的水果都是以酸甘為主,如生梨、荸薺、白瓜,“酸甘生津而潤燥”。
冬天可以吃點堅果、羊肉。冬主閉藏,是溫補腎陽的最佳時機,堅果經鹽炒入腎,有滋補作用。羊肉燉蘿卜也是一道冬季美食,既有羊肉的溫補,又兼顧了蘿卜的通利,補而不滯。
總之,腫瘤患者飲食應順應四季,吃當令食物,不要吃反季節食物。
原則四:少量多餐
對于經歷過腫瘤手術的患者,許玲教授建議宜少量多餐,尤其是胃癌術后的病人,若還是按照原來的分量飲食,胃勢必負擔不了。因此,每次飲食的量要比原來有所減少。減量肯定會能量不足,所以要一日多餐,這樣既不會增加胃的負擔,也不會營養不足。
最后,許玲教授建議,腫瘤患者若在飲食中遇到問題,可以與主治醫生多多交流,醫生會給予很具體的指導,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抗癌效果,有效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長了腫瘤以后,患者往往會非常緊張,除了積極尋找治療方法外,還極為關心該吃什么、能吃什么以及哪些食物需要特別忌口或慎食。不少患者往往會盲目跟風,聽到別的病友說啥好就想試試,別人說啥不好就堅決“抵制”,結果像無頭蒼蠅暈頭轉向,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抗癌飲食方案。
溫馨提醒
許玲教授將腫瘤患者的飲食問題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提醒患者尤其需要警惕,慎入誤區:1.少吃主食,以水果素食為主,或偏聽偏信饑餓療法;2.關注蛋白質、維生素攝入量,不了解食品的性味(性質及四氣五味);3.聽信他人感受,忽視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4.術后患者不改變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