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起
每年盛夏,在具有明代園林風格的嘉定南翔“古猗園”,都會推出“上海荷花暨國際睡蓮展”。今年去看,以“布置精巧”配以精制竹編庭園、小橋流水特色的背景見長,猶如進入上海的“水景桃花源”。
然觀察下來,似沒有找到睡蓮科的“莼菜”。我在同里的荷園曾見一口大缸里浮養點點莼菜和漫游的金魚。所謂“莼鱸思鄉”感觸,這應該是現代城市人“思鄉病”的一種吧。葉圣陶先生的《藕與莼菜》一文,應是現代人對“莼鱸之思”典故的詮釋,簡摘共享:“因為想起藕,又聯想起莼菜。在故鄉的春天,幾乎天天吃莼菜……而在這里上海又不然,非上館子就難以吃到這東西。……向來不戀故鄉的我,想到這里,覺得故鄉可愛極了。……像我現在,偶然被藕與莼菜所牽系,所以就懷念起故鄉來了。”
莼菜是睡蓮科中珍貴的野生水生蔬菜,采摘全靠人工。我曾在青浦朱家角吃到新鮮的莼菜,那種翠綠和清香是包裝品難以體會的。莼菜葉背面分泌的一種類似瓊脂(洋菜)的黏液,含有多糖、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動物實驗表明,此黏液對某些腫瘤有抑制作用。莼菜中鋅含量豐富,有助于益智健體,對小兒多動癥也有益處。中醫認為,莼菜性味甘、寒,無毒,可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等。用于熱痢、黃疽、癰腫、疔瘡。以全草入藥,還可用于嘔吐反胃,輔治高血壓病。外用鮮品搗爛敷可用于癰疽疔腫、熱癤。
如今,莼菜蹤影難覓,這與量少、價高等因素有關。莼菜本無味,與海參一樣,要靠鮮湯輔佐。本文介紹幾款做法,供食療養生者參考。
莼菜鱸魚羹
原料:鱸魚100克(可用昂刺魚、黑魚代替),莼菜30克,高湯、輔料、調味品各適量。
制法:魚洗凈去骨刺,切片上漿;漿過的魚片可先焯水,再放入高湯中,調味適口后,加入莼菜,勾芡,略沸即可。可清熱滋陰、健脾養胃。
高湯基本做法:草雞、鴨、排骨、湯骨可任選,再加火腿、干貝、開洋、香菇、冬筍則更佳。
蝦仁莼菜羹
蝦仁可購買半成品。可補腎健腦、滋陰助陽。
雞絲莼菜湯
草雞原料最佳,也可用雞架,煮湯前放入一些雞肉切成的絲;出鍋前加入莼菜,調好味即可。可補氣健脾、升陽益臟。
豬排莼菜湯
豬排最好選用去骨肉排,待文火煲酥時,加入莼菜,調好味即可起鍋裝盆。可養臟平補、麗容養筋。
鯽魚莼菜湯
鯽魚可健脾利濕、養胃安中,配伍面廣,是脾胃虛弱者的首選食療菜。如有胃寒體征者可加入丁香0.3克、陳皮3克,并多加胡椒粉和生姜。可溫中散寒、健脾利濕。
甲魚莼菜盅
甲魚剁成塊,焯水,加高湯,燉至即將酥軟時加入莼菜,調味即可。
鱔絲莼菜羹
鱔絲洗凈,切細絲,加高湯調好味,加入莼菜,勾薄芡即可。
鴿蛋莼菜羹
鴿蛋可打散或整個煮食,也需高湯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