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琨++吳遠團
地氣乃大地之氣,接地氣就是接地中之氣,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一種獨特的強身健體方式——赤腳行走“接地氣”,至今仍廣泛流傳。專家指出,老年人日常適當赤腳行走,能有助于調和陰陽,減少疾病的發生。
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陳潤東指出,中醫認為天為陽、地為陰,人體內的陰陽不平衡就會導致各種疾病。老年人只有保持陰氣充盈平和,陽氣固密秘守,生命活動才會旺盛,身體才能健康無病。而大地是陰氣的礦藏,因此經常赤足在土地上行走,便可使大地之陰氣通過腳底的涌泉穴進入體內,從而起到養陰的作用,進而達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生物磁場,并且與地球磁場互為作用。生物磁場一旦紊亂,人體就會生病。而經常在地面上赤腳行走,地球磁場便可對人體生物磁場起到調節作用,有利于人體健康。
此外,由于人的身體是一個導體,常有機會吸收到靜電。當人體靜電積存過多又沒有地方“放電”時,靜電就會在人體內作怪,影響人體內分泌的平衡,從而干擾人的情緒,導致失眠、煩躁等不適出現。陳潤東認為,老年人應當經常赤足行走,才能夠使人體積存的靜電得以釋放。這不僅會讓人感到特別舒服和清爽,而且可以消除失眠、煩躁等諸多不適癥狀。
辰時最適合“接地氣”
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中心正骨理傷室主治醫師陳磊指出,老年人在剛開始練習赤腳走時可以做小步的輪換踩踏,練習一段時間后要學會運用腳趾來抓地面,避免足底負重過于集中到足跟和前腳掌。運動強度以每次走30~60分鐘、每周1~2次為宜,行走的路程不宜過長。赤足行走的最佳時機為辰時,即早上7~9時,此時胃經的氣血最為旺盛,配合運動能有效增強脾胃功能。
另外,中醫認為“脾屬土”,因此赤足行走的最佳地點為松軟、平整的黃土地或草地,而在水泥地赤腳行走則不能達到養生的效果。
在赤足行走之前,應該仔細檢查路段上有沒有玻璃、釘子等容易造成傷害的雜物。同時,也不要在雨天或冷天赤腳走,以免腳部受涼而導致疾病。赤足行走時應當掌握好踩踏力度,避免損傷足底,產生慢性足底疼痛。
“接地氣”分體質
需要注意的是,“接地氣”雖然對健康有益,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赤足接觸大地。因為地氣屬陰偏寒,所以,本身脾胃虛寒,經常排爛便的老人及陽虛怕冷者均不宜直接赤足去“接地氣”。
陳磊提醒,“接地氣”也要考慮季節和氣候,潮濕寒冷的環境下不宜去“接地氣”,否則會損傷脾胃功能,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