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曉峰++欒仁東
【生活實例】
今年11歲的凡凡,看上去和正常的孩子沒什么不一樣,但他總是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顯得異常活躍,或者表現出莫名其妙的眨眼、搖頭、聳肩、發出怪叫聲等舉止。慢慢地,凡凡因這些怪異的動作逐漸被同學們疏遠、孤立、排擠和歧視,誰也不肯和他同桌學習,下課后也不和他玩耍,只因凡凡患上了一種不被小伙伴們理解的疾病——兒童抽動癥。
兒童抽動癥,又叫兒童抽動障礙,是一種兒童期起病,以運動肌肉抽動或發聲肌肉抽動等為特征的神經精神障礙性疾病。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王有鵬教授指出,兒童抽動癥近年來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其發病無明顯的季節性,多數起病于學齡期,運動抽動常見于7歲以前,發聲抽動多在11歲之前,男孩發病率是女孩的3~4倍。抽動主要表現為患兒頻繁擠眉、聳鼻、噘嘴、晃腦袋、轉肩、扭頸,喉中不自主發出異常聲音,似清嗓子或干咳聲、吼叫聲、嗤鼻子、犬叫聲等,少數孩子有控制不住的罵人、說臟話行為,往往會被家長以為做怪動作而加以責備。
王有鵬教授介紹,抽動癥確切病因和發病機制迄今尚未明了,而且具有反復和波動頻繁等特點。緩解和減輕兒童抽動癥的抽搐與穢語癥狀并不特別困難,難的是控制和防止此病的復發。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王有鵬教授發現感冒或其他感染往往會使兒童抽動癥病情復發或癥狀加重;此外,精神過度緊張、精神創傷、生活事件(如家庭環境不良、教育方法不正確、親子不融洽)、應激或情緒波動,都可誘發或加重抽動癥。
小兒抽動癥如果能得到良好的調護,對提高臨床療效、防止病情反復非常有作用。俗話說的“三分治療,七分調養”的原則,也同樣適用于本病,尤其對抽動癥兒童的康復期極為重要。王教授強調,孩子在治療期間一定要注意防感冒、防緊張、防電子產品。
?筅 生活中注意預防感冒
王有鵬教授解釋說,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會加重病情,因此要盡量避免感冒,季節交換期,尤其是春、秋季為感冒高發期,要及時給患兒增減衣物加以預防。在感冒流行季節,盡量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以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患病后要及時醫治。
?筅 盡量避免打罵孩子
抽動癥患兒要注意休息,早睡早起。家長應盡量創造一種柔和的生活環境來消除患兒的緊張。王教授指出,家長教育孩子,應以說教為主,循循善誘,盡量避免打罵孩子。因家長及其他人的提醒和指責,非但對患兒的怪聲和抽動毫無制止效果,反而會加重他們的癥狀。
?筅 看電視不宜超過半小時
電子產品常使患病兒童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可加重或誘發抽動癥。王有鵬建議,抽動癥兒童每天看電視時間不宜超過半小時,且不可看過于激烈、刺激的畫面,對于重癥者更應少看電視。要避免使用電腦,如確有學習需要,每次用電腦不宜超過半小時,要杜絕過度使用電腦或玩游戲。
此外,飲食方面需特別注意,應以富于營養而又清淡為原則,忌食含鉛量高的食物、海鮮發物以及容易興奮的食物(咖啡、巧克力、可樂)等,也不可吃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涼、膨化食品。
王有鵬教授指出,抽動癥病因復雜,切記不要在孩子出現抽動癥狀時用語言甚至體罰的方式進行糾正,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服藥,不要擅自增加藥量或停藥,否則會導致嚴重的副反應或增加治療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