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長志,石巧云,張坤明
(揚州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揚州 225002)
運用盈虧平衡法提升臨床科室績效管理的實踐
宋長志,石巧云,張坤明
(揚州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揚州 225002)
運用盈虧平衡法為醫院臨床科室提供預測與運營過程分析,使臨床科室圍繞醫院愿景、使命及戰略,在科室績效管理中實現兩個效益及效率的有機融合。
盈虧平衡法;臨床科室;績效管理
盈虧平衡分析即本量利分析,其就成本、業務量、利潤三者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分析,揭示單價、成本、產量、利潤等相關因素的內在聯系。其核心部分是確定“盈虧臨界點”,并圍繞它從動態上掌握各因素變動對企業盈虧消長的規律性聯系。本量利分析對加強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具有獨特作用。
臨床科室是醫院醫療體系的主體部分,也是醫院戰略規劃實施的基礎主體單位,臨床科室的績效管理是否成功是醫院可持續發展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近年來,盈虧平衡法被許多醫院運用,在指導醫院經營管理中發揮了很好的效用。而常常讓科主任感到迷惘的是,臨床科室在績效管理中圍繞醫院的愿景、使命過程中,如何科學確定科室的運營目標及怎樣使目標合理實現,也就是如何對臨床科室進行科學的績效管理。我院實行院科兩級管理,近幾年醫院在部份臨床科室率先實踐使用本量利分析法輔助科室的績效管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1臨床科室量本利分析模型的建立
(1)臨床科室盈虧臨界點的計算模型:E=(p-b)x-a或E=pxbx-a、E=px-(bx+a)。
E代表科室結余,E=0時表示盈虧臨界點。p代表每門診人次、床日收費,或綜合次均收費。px代表科室業務收入總量。b代表單位變動費用,bx代表科室總變動費用。x代表科室工作量,可用門診人次、住院床日表示,或將住院床日折合成門診人次表示。a代表科室固定費用。
(2)a、b、x的界定。根據科室業務量與費用的關系,將基本工資、社會保障支出、維護費用(折舊)、對家庭及個人補助、工會及基本福利費、醫技輔科室分攤費用等作為固定費用a;獎金及津補貼、商品和服務支出、其他支出等作為變動費用b。
考慮到每一門急診人次收費水平與每一出院病人的收費水平無法比較,可用各年度該科室住院床日平均收費費用除以該科室每一門急診人次平均收費費用,得到該科室1床日折合多少門診人次(這一比例一般在1∶1.7~3.8范圍比較合理[1]),按此法折合后就解決了建立盈虧平衡分析數學模型中總的工作量難題[2]。同時,科室就可根據情況對門診、住院指標分別預測、分析,或對科室工作指標進行整體的預測、分析。
1.2運營目標的預測
臨床科室根據醫院年度目標分解或科室本身前幾年的實際經營數據,結合趨勢變動法預測科室下一年度需要控制和達到的目標服務量、目標收入和目標成本水平及部分衍生出的效益、效率指標,年度執行中還可根據新發生的事項(如工資調整、醫療價格變動、新增固定資產等)進行動態調整。

圖1 某科室2015年保本點工作量預測圖
目標預測使科室運營有了清晰、明確的定位,而不再是過去無目標或與醫院目標脫節,或憑借經驗和大致推斷得到連科主任自己也無法說清的目標。通過此方法,科室診療組及員工就能充分理解科室任務和自己的角色,并轉化為自覺的行動,為目標的完成迸發出生機與活力。同時臨床科室能夠根據運營目標及科室特點制定出與本科室相適應的績效考核方案。
“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是新醫改的總體目標,這就要求醫院首先運行社會效益。臨床科室的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不增加或能降低患者負擔,滿足患者少花錢、治好病的要求,而最能體現這一效益的指標是次均收費水平。根據本量利分析模型,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科學界定并限制病人費用p評價指標,如每門診人次收費水平、每床日收費水平及每門診人次藥品材料費、每床日藥品材料費。或根據門診人次、床日收費綜合得出次均收費水平、次均藥品材料費。臨床科室可采用本科室近幾年的次均費用平均數或地區同類科室次均費用平均數作參考,取不高于平均數的指標作為預測與考核標準。
3.1促使臨床科室主動降低成本
本量利分析模型E=px-(bx+a)使科室每一位成員都能理解,降低成本就是增加收入,節約支出等同提高效益。在實際醫療活動中,要想無限制地增加業務量會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而努力降低成本的潛力卻是無窮的。當業務量趨于飽和、市場萎縮時,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力爭減少開支、降低成本,也能保證目標利潤的實現。
(1)降低變動費用的消耗。診療過程中優化治療方案,降低藥品、材料尤其抗菌藥物及貴重藥品的使用,盡量使用遴選的基本藥物或符合醫保報銷范圍的藥物。發揮中醫、中藥的特色優勢,降低藥品收入的比重。從節約一張紙、一滴水做起,努力減少醫療外的科室行政、辦公開支。
(2)嚴格控制固定費用、減少非生產性開支。科室向院部提出購置固定資產申請前,要根據現有業務量及未來發展需要,利用本量利分析法進行該項購置的可行性論證,避免投資的無效或低效。加強設備等現有固定資產管理,主動向醫院申請剝離科室中的無效資產,提高現有資產的使用效率。科室根據實際需要及未來發展規劃提出人員需求,降低人員經費支出,提高人員使用效率。
3.2在次均收費p相對穩定、費用b、a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增加效益的另一途徑:提高工作量x
(1)通過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服務量。保持病種最佳床日數的情況下提高床位周轉率,在保證診療質量的情況下提高日人均門診人次。
(2)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關注患者的需求和服務結果,以吸引更多的患者就診。如我院某臨床科室在績效管理中主動實行優質護理、細節服務感動患者。為了方便上班族就診,主動增加雙休日門診、延長8小時外的專家門診等。
3.3提高業務收入的含金量
(1)促使臨床科室學習與成長,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鼓勵臨床科室技術創新,使用新技術、新項目,從逐利向逐技轉變,提高科室的地區核心競爭力,提高勞務收入。
(2)將臨床科室床日成本精細到單病種進行本量利分析,在保證醫療質量的情況下確定患者的最佳住院床日,或在確定最佳住院床日基礎上按雙向轉診的原則,將康復病人轉移到相對床日成本較低的其他科室或醫院進行恢復治療,不但可以降低床日成本,提高病床周轉率,而且可以減少患者費用。
通過科、崗每月、每季的實際發生數與預測指標對比,與上月發生數環比,與去年同期對比,該時段一定區域同類科室門診、出院人次服務占比。通過比較,找出非正常指標,并分析影響該指標的因素,提出科、崗改進目標。
5.1績效溝通
績效管理的核心是對要求達到的績效結果進行認真細致的約定并通過上下溝通和確認作為考核的依據,離開溝通,績效管理將流于形式[3]。本量利分析為臨床科室初始運營目標、每月每季的效益、效率執行情況及年終執行結果提供了詳實的分析信息,使溝通有了具體的數字、事實依據,同時溝通不只局限于始與終,還實現了過程溝通,更好地促進了績效提高。
5.2使科室績效考評更為完善,更及時
(1)績效考評指標的建立更為全面。除必須考核的醫療質量指標、患者滿意度指標外,通過本量利分析能夠為臨床科室提供全面的效益、效率指標并與目標指標對比。如反應經濟效益的收入(環比)增長率、工作量(環比)增長率等,反映社會效益、成本控制的次均費用、門診(床日)費用下藥品、材料比率等,反映資產保值增值的百元凈資產率,反映新技術新項目使用的人均勞務收入,反映工作效率的床位使用(周轉)率、日人均門診人次、日人均出院人次等。

表1 某臨床科室效益、效率考核指標
(2)改變了過去只管年初設置指標年末考評的機械做法,可進行每月每季的效益、效率的回顧性檢查與修正,實現了每月每季都可進行的動態考評,而動態考評是現代績效管理的靈魂。
5.3指導績效分配
本量利分析法顛覆了臨床科室以往以創收為分配依據,過度追求經濟效益的局面,使臨床科室的績效分配將醫療質量、兩個效益、工作效率、科技創新、患者滿意度等以不同的權重完全融合在一起。
(1)由院方主持,成立有財務人員參與的臨床科室績效管理小組。財務人員兼職臨床科室,便于指導臨床科室人員理解本量利分析模型,協助科主任進行科室預測、科室運營過程中的各項指標分析,并針對不足,及時向科主任提出合理化的修正建議。
(2)醫院信息系統完善,實現全成本核算。醫院只有完善的信息系統及全成本核算基礎,才能為科、崗及時提供各項數據,為本量利分析在臨床科室的運用奠定基礎。
(3)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抓住關鍵因素利用PDCA法不斷完善,總結出規律便于科內執行。本量利分析法在我院臨床科室的運用,使臨床科室兩個效益、效率意識明顯增強,醫療行為進一步規范。我院某科室通過近3年的實踐,至2014年門診(床日)次均費用出現了負增長,抗菌藥物使用率(包括整體藥占比)降低,門診人次、出院人次連續提高,床位使用率在住院天數嚴格控制下同比上升。
總之,本量利分析法在臨床科室的運用,充分發揮了臨床科室在績效管理中的主觀能動性,使臨床科室在運營中實現兩個效益、效率、成本控制、醫療質量的有機融合,患者滿意度進一步提高。加強了臨床科室區域競爭力,提高了市場占有份額,也有利于臨床科室適應未來支付方式的改革。
主要參考文獻
[1]郭子恒.醫院管理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
[2]周瑞,趙宜珍.量本利分析法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的應用[J].衛生經濟研究,2007(6).
[3]何杰,趙日超.醫院績效管理之我見[J].四川醫學,2008,29(1).
10.3969/j.issn.1673-0194.2015.13.078
R197.32
A
1673-0194(2015)13-0127-03
201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