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現在,中國人愈發重視社區安全,藤澤小區成熟的“安全性”設計可以給中國人不少啟發
今天的日本,溜門撬鎖、入室搶劫的案件已經很少發生。主要原因是,日本大多數社區都有監視器,某個人某輛車在一個時間段內的情況都有記錄,查看一下主要街頭的錄像,嫌疑人嫌疑車輛很快就能浮出水面。
日本新建的小區,如今在設計時,更多是把確保安全的注意力放在了未雨綢繆各種自然災害和人為事故方面。
我不久前在距離東京50公里處的神奈川縣藤澤市,看到了一個正在建設中的“智慧小區”——之所以稱之為“智慧”,主要是指,這個可以容納3000戶人家的小區在建設時,考慮進了特別多應對自然和人為災害的因素。
現代社會里,生活危險之一來自于停電。2011年日本核電事故后,關東地區有一段時間曾需要輪流停電以確保電力供應。在藤澤智能城市,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幕是,所有家庭都在房頂上安裝了太陽能電池,小區的外墻上也都貼了太陽能電池板。
這樣的“自家供電系統”,大致能解決小區將近30%的用電需求。在發生斷電的特別情況下,則能維持小區3天通訊、照明及做飯的電力需求,而一般來說,3天已經足以等到救援隊伍的到來。
現代社會的另一大危機是停水。日本大地震后,我到災區采訪時,感受最深的就是廁所問題。災區群眾和前來救援的人一聚集,廁所很快就到了處理能力的極限,如果不迅速處理糞便,疾病便會流行開來。
在藤澤小區,專門劃出了很大的一塊綠地,在看似平常的草地上,埋下了可以供全小區居民使用數日的簡易廁所。這些簡易廁所,其實就像我們在長安街道路兩旁見到的長方形井蓋,需要的時候,裝上圍幕,起出井蓋,一個簡易廁所就搭好了。但中國的小區,還很少見到有考慮進這一點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藤澤小區是建立在一個舊組裝工廠原址上的。原家電工廠停產后,工廠用地經過專業處理,花了十幾年時間,才建成了現在的小區,非常安全舒適。
如今中國一二線城市的不少工廠外遷后,留下的舊場地,很多并沒有被科學規劃、重建和再利用。日本的做法,值得中國的規劃師和決策者認真研究和借鑒。
現在,中國人愈發重視社區安全,藤澤小區成熟的“安全性”設計,應該可以給中國人不少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