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璘
摘 要: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是當今世界各個國家在民商事立法中主要的兩種立法模式。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進步和國家經濟體制趨于市場化的發展,商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一直備受爭議。對于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兩種模式,我國一直在吸取經驗,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民商體系。本文首先對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進行初步的介紹,加強對民商體系的認識和掌握;然后結合實際情況,討論了我國現階段有關民商的立法模式;最后總結之上內容,較為合理地提出了在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方面應該采取的法律法規,從而有利于對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進行深刻的法律思考,對民商體系的完善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民商分立;民商合一;法律探討
民事和商事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內容,也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民商事立法模式融入了法律上的思考,情況較為復雜,不同國家根據自身發展狀況進行不同的權衡,采取的立法模式見仁見智。我國現階段的民商事立法模式是有些許調整的民商合一模式,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一模式也越發暴露出各種問題和不足,對國家未來經濟走向產生不利的影響。當然,要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民商事立法模式就要對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進行充分的了解,從而保證在這方面采取的法律法規足夠的合理,保證民商事的發展更加完善和穩定。
一、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簡介
民商分立體系,顧名思義,就是指民事與商事自成體系,分別進行立法,并分別對應于社會經濟中的民事和商事關系,也就是說確立出相互獨立的民法典和商法典。商法是于中世紀形成的一種概念和體系,當時主要是用于地中海沿岸商業貿易發展中一些商業交往或商業糾紛的處理。后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得到壯大和加強,多個國家將一些國際性的商業規范納入國內法中,從而初步形成了商事立法。歷史上記載,民商分立正式確立的標志是19世紀法國先后頒發實行了民法典和商法典,使得民事和商事開始了相互獨立的運轉。民商分立模式的出現是有一定理由的,堅持這一主張的學者認為,商法在對象調整、價值取向、立法技術等方面都與民法存在明顯的差別,僅靠一部民法典是難以實行全面又完整的調控的。而且,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法學理論自成一套并不斷的成熟和完善,對商事的發展也顯示出足夠的優勢。
民商合一體制,則相對于民商分立,是指將民事、商事不加區別,進行統一立法,換句話說就是將商法典融入到民法典之中。堅持民商合一主張的學者認為商人的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已慢慢降低,不再是一個獨立的階層。現代社會對商人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制定單獨的商法顯得沒有必要。而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事和民事越來越發展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相互聯系愈發密切,進行民商合一既有利于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又使得法律制度更加全面和規范。
目前,雖然世界民商事立法模式因國而異,但占據主導地位的還是受到110多個國家青睞的民商分立。推行民商分立的國家大多為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大國,具有豐厚的財力基礎;而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則多見于歐洲、亞洲的一些國家,大多表現為市場經濟不夠發達,領土面積較小。其實,關于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的爭議問題,一直以來只存在于大陸法系國家,而且從總體角度看,民商分立模式是當今世界立法的主流。
二、我國現階段有關民商的立法模式
當前在我國實行的民商事立法模式是經過細微調整后的民商合一模式,即以《民法通則》為主導,以商事法典為輔助的立法模式。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利用《民法通則》作為主力來全面調控我國民商事關系確實對經濟的進步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促進了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但后來,這一模式的不足開始逐漸暴露出來,越來越不適合我國社會的發展。一方面,在民商合一的模式下,《民法通則》統領全局,但其在商事方面的理論卻十分有限,涉及的范圍不全面,對商業方面的行為類型的處理缺少系統的規范制度。如此長期下去的話,不僅會造成商法理論的缺失、法律系統的不完善,更嚴重的還會阻礙商業活動的正常運轉,從而給商業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民法通則》是在市場經濟初期制定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明顯表現出欠缺和不足。因為現如今的市場經濟局面更加復雜,公司之間的關系、證券交易活動等情況也更加復雜,單靠這一個法律規定已經無法滿足商業的發展,也難以控制整個局面。綜上所述,已有的立法模式已經不再適合我國的發展水平,雖然之前產生過一定使用價值,但是根據我們的分析和總結發現,這一模式繼續使用下去很可能會帶來更加惡劣的后果,所以說,在經濟和科技不斷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尋求新的合理的立法模式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
三、在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方面應該采取的法律法規
我國民法與商法的關系是值得深入探討和分析的,不僅關系著商法的存在及形式,也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對于很多研究者目前提出的各種立法模式,我認為最合理的就是根據中國國情為依據的中國特色民商立法,嘗試將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結合起來,也就是以民法作為基本私法,以單行民法和商法作為立法的主干支架,以民事、商事特別法作為輔助工具。這一模式簡單易操作而且具有充分的合理性,有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一些學者認為,民法和商法不存在合理的區分標準,是無法做到完全獨立的。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雖然民商法之間相互滲透和關聯,但他們之間還是存在差別的,不能完全等同。我國的社會關系較為復雜,而且長期以來實行計劃型的市場經濟政策,使得市場觀念和商人意識難以定型,繼續實行民商合一是行不通的。如果選取這種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相結合的方式,可以依據我國實際情況進行及時而又有效的調整,民商立法模式也會開啟一個新的篇章。當然,想要實行這種新的立法模式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進行充分的考察。首先,我們對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的理解要到位,進行相結合就要保證商法必須存在而且可以長期穩定的發展下去。這就是說民商合一并不能取消商法的存在,同樣民商分立也并不是將民法和商法完全區分。不同學者持有各自不同的理論無非是因為他們更多的從自己國家情況考慮,所以我們的國家將要執行的立法模式當然也要基于國情選擇最合理的方案,不一定是已經存在的政策,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對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正確地理解和認識后,有利于完善我們將相其結合的工作,從而找到最佳政策。其次,我們要全面認識到民商法關系密切、密不可分,無法用一個標準進行區別,但這兩者又不能融為一體。最后,民商法是現代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動搖。
四、總結
進行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的法律思考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對國家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通過對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的認識和了解,我們對民商事立法模式有了整體的掌握。然后對于我國現階段有關民商立法模式暴露的問題我們進行了深刻的分析,總結出了目前實行模式存在不足的原因和以后將會產生的后果,將立法模式與實際國情相互結合了起來。最后,我們提出了建立中國特色民商立法的新一代模式,當然,這一模式在理論和應用中都還處于不成熟階段,沒有進行詳細的規范或規定,需要隨著以后的發展來不斷地調整和完善。但是這一新模式的提出對我國民商事法律法規的發展還是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的,相信未來肯定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晶,徐姣.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模式的探討[J].商品與質量,2012,S2:177
[2]郭鋒.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的理論評析[J].中國法學,1996,05:42-50
[3]徐浩.對我國民商分立與民商合一的理性思考[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06:277
[4]程喆,王文榮.民商法的立法模式研究[J].企業導報,2014,13:11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