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雖說醫療機構是廣大患者巡診就醫的重要場所,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也使得醫方與患方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進而導致醫療糾紛。為了更好的解決醫療矛盾糾紛,我國正著手建立多元化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本文著重對醫療糾紛和解中的法律問題進行研究,以期緩解我國緊張的醫療關系。
關鍵詞:醫療糾紛;和解;訴訟
一、醫療糾紛的概念界定
2011年頒布的《廣東省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辦法 (草案 )》將醫療糾紛界定為:醫患雙方當事人之間因醫療行為引發的爭議;鄭雪倩等學者認為,醫療糾紛指在診療過程中,因患方認為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和結果存有瑕疵而引發的糾紛[4]。現在通說一般認為醫療糾紛是指發生在具有合法資質的醫療衛生、預防保健、醫學美容等醫療企事業機構或法人中,基于醫療行為,患方認為醫方在履行職責或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因行為存在過失,而致使損害后果的產生,由于違約、醫療過失、知情同意權受到侵害,患方和醫方之間產生的醫療合同糾紛或醫療損害賠償糾紛。
二、醫療糾紛和解制度的現狀
雖然和解制度在醫療糾紛的解決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現階段的醫療糾紛和解制度仍存在若干問題:
1.患方過高的期望,攪亂正常醫療秩序
醫療糾紛一旦發生,在醫患雙方進行協商時,患方想當然的認為一定是醫療事故,責任肯定在醫護人員和醫院身上,進而找領導、找醫生要說法,甚至是漫天要價,毆打醫務人員,破壞醫療基礎設施,認為只有通過這種形式才能最大限度的維護自己的權益。
2.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患者權利受到侵害
即使當前患者的自主權愈發受到醫方的尊重,但患者畢竟不是受過專業醫療技術培訓過的人員,他們并不具備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這就必然導致在就診治療的過程當中是患者處于弱勢地位。在這種本身地位就不平等的過程中,也很難排除一部分醫生不披露真實信息,隱瞞不當醫療行為,在此種情況下達成的和解協議,很難保證患者處于公平的地位。
3.隱瞞醫療事故,侵害醫療事業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發生醫療事故后的處理采取的是一種過于嚴苛的政策, 對事故責任的追查也十分的嚴格[15]。由于一旦定性為醫療事故,那么就必然會對醫院的利益和名聲產生負面影響。以和解的方式解決醫療糾紛,就只有醫患雙方當事人參與,沒有第三方的知曉,而醫院如果認為事故的本身是由于醫方本身的過失造成,那么醫院一般會主動尋求和解,避免影響醫院的名聲。這種行為會助長花錢買平安、瞞報醫療事故的不正之風,對公益事業也會帶來一定的損害。
三、醫療糾紛和解制度的完善建議
1.立法保障
目前,我國雖有關于衛生領域的立法,但整個衛生領域的立法仍處于初級階段,各個方面都存有不足之處,整個體制亦不完善。因此,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衛生立法,且將醫療糾紛和解制度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加以細化,明確醫療糾紛和解制度的程序、原則和規則;再就是應當將介入醫療糾紛和解制度的權利權力機關及相關責任人的追責問題,納入立法,最終達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的法律效果。
2.建立專門的醫學知識援助機構
醫學知識援助機構全方位的、獨立的為患者提供醫學知識服務,提升患方在與醫方和解時的地位,彌補其醫學知識的不足,并加深其對醫療機構及醫療行為的正確了解,避免盲從、盲判,進而可以平衡醫患雙方的力量和地位,由最初的敵對向平等合理的解決問題轉變。其具體程序是,由患者向醫學知識援助機構提出正式的申請,醫學會指派具體負責人員,針對患者提供的材料和相關問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作出專業性的指導和解釋。醫學知識援助機構必須是獨立的,且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擾,它與患者是一對一式的知道解答模式,否則會影響其公正客觀性,進而達不到預期的解決醫療糾紛的效果。
3.建立對和解協議的嚴格審查制度
和解協議一旦達成,里面內容的公正性、準確性將直接影響醫療糾紛是否能夠高效合理的解決。之所以,要對其進行嚴格審查,是為了杜絕預防患方以不正當手段逼迫醫方作出不合理賠償。從目前83. 31%的自行和解比例及發展趨勢上看,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程序和訴訟程序都將分別排除在外[20]。醫院放棄對其本身醫療行為合法性、合理性、公正性的追求,不但不利于自身的改進發展,反而會對整個醫學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不良影響。衛生行政部門應對超出合理指標的大額醫療賠償和解方案,進行嚴格審查,在合理的范圍內,才會具備相應的法律效力。
4.行政部門應當積極配合,確保醫患雙方和解的順利進行
衛生行政部門應當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事故上報制度,最好可以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予以規范,杜絕瞞報謊報醫療事故;公安機關應對擾亂正常就診醫療秩序的患方,根據其行為的性質予以相應的警告、處罰,如果構成犯罪的,還應當依據《刑法》追究其刑事責任,法律不僅要保護作為弱勢一方的患者,同樣應當保護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
四、結語
在解決醫療糾紛的過程當中,遇到的困難重重,而合作與交流的欠缺,相互理解與體諒的不足,往往導致醫療糾紛難以快速高效的解決。我們應當加強醫患溝通, 從法律的角度和以法律的方式進行和解,構建一個高效、便捷的醫療糾紛處理機制。
醫療糾紛的化解,需要全社會的參與。無論是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還是作為患者及其家屬,都應當身懷一顆感恩之心,對生命和健康予以足夠的敬重,而非是在矛盾糾紛發生之時對簿公堂。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路途還很遙遠,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江偉.民事訴訟法[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00-203.
[2]耿天元.對醫療糾紛與“醫鬧”概念的認識與比較[J].中國衛生產,2012,(26):32.
[3]劉閱春.和解與調解:翻度置換的法學思考[J].司法改革評論,2012,(3):57.
作者簡介:
解希雯(1991–今),女, 山東濟南人 遼寧大學法學院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