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波 趙燕燕
摘 要: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制度對于發展環境民主,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我國的現行相關立法來看,該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就這一制度提出完善建議。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環境權益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環境保護中起到事前預防的作用,但其實施方面遇到很多阻礙,如遼寧大連“PX”項目事件,此事件的發生再一次引發了對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關注。當然學界有很多關注此問題的學者,提出了此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但作者認為這些措施還不夠,所以本文進一步提出在加強普法活動、完善相關法規、加強政府監督等完善措施的基礎上實現環境影響評價單位的性質變更的設想,以期更好地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制度。
一、加強普法活動
如今,大眾的法律意識還不是很強,尤其是環境保護的法律意識,導致對一些與自己利益切身相關的問題都置身事外,不去參與維權。組織一些普法活動,引起公眾對環境的關注并且為了環境保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維權中,糾正強勢的企業甚至政府的不合理甚至是不法的行為。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法律意識是保護我們共同生存環境的必要條件,更是加強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質量和效率的前提。
二、完善相關立法
第一,公眾參與主體方面。盡量廣泛的主體應當包括環境保護組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環境專家、以及對環境保護興趣濃厚的公民,當然必須包括一些文化程度高的群眾,應該被納入到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主體中。對建設單位來說,加大了其對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視,盲目選擇公眾的行為將會有所限制,從而對其自身項目的環境保護方面也會有所改善。對公眾來說,環境意識強的公民可以幫助沒有文化程度的公民適當保護其環境權益,不僅有助于環保意識的提高,公眾參與的程序不再是以前的無意義的,更是為人類的環境保護做出了一份貢獻。第二,信息公開制度方面。政府應當以最快的速度讓公眾了解公布信息的內容,不要等到報批時才公示,這樣公眾根本沒有時間細細分析情況,且還有那么多不易懂的內容。讓公眾盡早地參與到環境影響評價中,發揮實際作用,最好自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開始時就可參與,以免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第三,公眾參與形式方面。公眾意見的調查表中設置的問題應當通俗易懂,是適合大眾理解的題目。聽證會的適用范圍應當明確,而不應由建設單位和環境影響評價單位自由裁量聽證會是否舉行。最后公眾參與的形式應當有所創新,如使用填寫網上問卷、QQ、微博、微信等形式。第四,公眾參與效力方面。公眾表達意見后能有及時的回應,才有利于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應建立公眾意見反饋機制,將反對意見進行記錄并公布,在此基礎上對環境影響評價再次審視,必要時應修改。當項目可能引起對環境的重大污染或嚴重破壞時,可以參考一票否決制發揮作用,以更有效地行使我們的環境權利。
三、加強政府的監督工作
政府可以根據公眾參與結果中參與人所填寫的信息如電話進行抽查回訪,以確定公眾的意見的正確性。另外,在政府的領導下,應當有一個公眾參與團體來代替個人方式參與,政府即可成為弱勢的公眾強大的后盾。若政府的監督工作能夠得到加強,則流于形式的程序應該會減少,公眾能更加充分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意愿,為保護環境出言獻策。
四、變更環境影響評價影響評價單位的性質
現有的環境影響評價單位是屬于政府和建設單位之外的第三方,其職能和地位類似于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屬于企業,是專門提供審計、驗資的中介機構,其實質上具有營利性。而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其功能和目的具有特殊性,是具有公益性質的,關系民生和政府發展,因此應當排除其行為時的利益影響,由此環境影響評價單位的法律性質的類型有必要不同于會計師事務所,即環評單位應當屬于政府環保部門直接管轄,其好處有三:
第一,增加了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權威性與可信性;第二,避免了環評單位作為第三方只為實現幫助建設單位通過環評審核的狹隘目的和利益干擾;第三,政府作為公正公平的“家長”,有利于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充分表達其訴求。
五、結語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我國環境保護法中的一項重要制度,而公眾參與是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關鍵環節。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眾參與制度不僅可以使公民充分地行使環境權,促進民主的發展,而且有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樹立公眾環境保護的法律意識,完善環境管理的相關立法,保護公民的參與權,加強政府監管職能是實現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有效辦法,本文建議變更環境影響評價單位的法律性質,更有助于維護人類環境的公共利益,以期待形成一種公眾爭先搶后地保護我們大家園的局面,實現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立法的完善。
參考文獻:
[1]李艷芳.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汪勁.中外環境評價制度比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李玉榮.中國環境法的基本原則和制度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03:23—24.
[4]徐偉.公眾參與制度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影響[J].生態經濟,2013,(1).
作者簡介:
陳錦波(1989~),男,漢族,福建福州人,遼寧大學2013級法學碩士(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在讀。
趙燕燕(1989~),女,漢族,山西陽泉人,遼寧大學2013級法律碩士(非法學)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