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張雅婷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證券市場日益發展壯大起來,但是,內幕交易作為一種證券欺詐行為,正嚴重的影響著證券市場功能的發揮,打擊投資者的信心,阻礙證券市場的有序發展。因此,內幕交易也成為中國證監會近些年來嚴厲打擊的違法違規行為對象。本文將從內幕交易所帶來的危害出發,分析我國《證券法》的相關規定,對內幕信息的認定、內幕交易主體范圍及內幕交易行為等相關負有爭議的法律問題進行初步探析。
關鍵詞:內幕交易;內幕信息;內幕人員
一、內幕交易的性質
證券內幕交易,是指證券內幕信息的知情人,為獲取利益或者減少損失,在內幕信息未公開前,買賣或建議他人買賣與內幕信息有關的證券,或者泄露內幕信息給他人的行為。
關于內幕交易的性質,世界上多數擁有證券市場的國家的立法都對內幕交易持否定態度,認為內幕交易是一種應當被法律所禁止的交易行為。基于管制論的觀點,從市場交易規則的角度出發,筆者認為,內幕交易是一種證券欺詐行為。
二、內幕交易的危害
首先,內幕交易行為是對投資者的個體損害,也是對社會投資者的普遍損害。內幕信息知情者利用信息優勢,在內幕信息未公開前,買賣與該信息有關的證券,從而獲得利益或者減少損失。如果證券市場的利潤總量不變,內幕人員盈利的來源主要就是其他投資者的投資。如果證券市場的利潤總量增加,內幕人員的盈利也會使其他投資者盈利減少。這樣,內幕交易就造成了對投資者的普遍損害。而在具體的內幕交易中,內幕人員利用內幕信息與交易相對人進行證券交易所獲得的利益或者所避免的損失,正是通過無形中將風險轉嫁給交易相對人來實現的,從而導致了投資者的個體損害。
其次,給投資者造成實際經濟利益損失的同時,內幕交易也打擊了社會全體投資者的信心,包括潛在的投資者,投資者為躲避風險而減少投資,從而造成市場經濟局勢滯后發展。
三、內幕交易的構成要素探析
(一)內幕信息的界定
內幕交易存在的前提是內幕信息的存在。我國《證券法》第75條規定,“證券交易活動中,涉及公司的經營、財務或者對該公司證券的市場價格有重大影響的尚未公開的信息,為內幕信息”。關于內幕信息的具體界定,各國對其構成要件的規定都不一致,筆者認為,內幕信息的構成要件應當包括:重大性、未公開性和真實準確性。
1.重大性
重大性即內幕信息一旦公開,就可能會對證券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引起證券價格的重大波動。那么哪些又是重大的信息呢?我國《證券法》第69條第(2)款列舉了八項可能成為內幕信息的重大信息。這些信息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重大決策、決定。即發行證券的公司就公司經營項目、人事變動等事項做出的重大決策,例如訂立重要合同,進行重大投資,發生重大債務等。另一類則是發生對發行人正常經營有重大影響的客觀情況,例如發行人未能歸還到期重大債務的違約情況,發行人發生重大虧損,資產遭受重大損失等事項,這些信息都可能導致證券價格的重大波動。
2.未公開性
未公開性即秘密性,指有關重大信息尚未公開,不為社會公眾知悉,僅僅被內幕人員所掌握。內幕信息正是由于處在未公開的狀態,才具有市場利用價值,而內幕信息又必定是其后一定時間內要予以公布以便公眾知曉的。但是如何確定內幕信息公開的時間點呢?公開的標準又是什么?這些問題對實踐中判斷是否構成內幕交易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證券法》第70條規定,“依法必須披露的信息,應當在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的媒體發布,同時將其置備于公司住所、證券交易所,供社會公眾查閱”。從該條可以看出,內幕信息的公開標準應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專門的期刊或媒體上公布刊登,并同時置備于公司住所、證券交易所等處,以便社會公眾查閱,此即內幕信息公開。而內幕信息被公開后,公眾對其有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是否實質意義上被公眾所知曉,就需要從其他層面來考量了。
3.真實、準確性
即內幕信息具有真實性,內幕信息必須是與信息的某種實際狀況相符合的信號,確鑿無誤,而非謠言。證券市場對信息具有極度敏感性,因此謠言可能也會影響證券市場價格。如果散布謠言或者不實信息來擾亂市場秩序,從中牟取暴利,應當構成操縱市場或者虛假陳述行為。因此,考察內幕信息的真實準確性也十分重要,應當要緊密的考察信息是否來自信息發源地,以及所獲取的信息內容是否與信息源相一致,以此分辨信息的真假。
(二)內幕交易行為認定
從前文中對證券內幕交易的定義,以及內幕交易的特點和自身規律,筆者認為內幕交易行為可以大致劃分為三類:
1.內幕信息知情人利用內幕信息買賣相關證券
這是較為典型和傳統的內幕信息利用方式。據有關國家立法和判例的經驗,這里的買賣既可以是以自己的名義買賣,也可以與他人合伙買賣,還可以是借他人之名義買賣或借他人之證券戶頭買賣,還可以受他人之托為他人買賣。借他人之名是指內幕人以他人的名義買賣證券,但買賣的資金及其收益全部屬于該內幕人的行為。
2.內幕信息知情人利用內幕信息建議他人買賣證券
這是內幕交易的另一種形式。一般而言,構成這種行為需要以下幾個條件:一是行為主體為內幕信息知情人;二是在他人交易前為他人提供交易咨詢、建議或意見,如提出交易時機、交易證券的種類、價位、交易量等建議;三是這些建議不論是否包括內幕信息內容本身,它都是以內幕信息為基礎而作出的;四是他人根據內幕知情人的建議實施了該證券交易。
3.泄露內幕信息
這是指將內幕信息泄露給他人,他人據此從事證券交易的行為。在一些國家,泄露內幕信息的范圍較廣,除了通常意義上的泄露外,還包括內幕人員對他人的買賣提供建議、咨詢等方式的泄露,而本文中僅指狹義上的泄露。傳統意義上,此種行為要求,首先主體必須是內幕信息知情人,其次是該內幕人員有將內幕信息透露給他人的行為,最后是該內幕人員主觀上存在泄露的過錯。但是,關于泄露者的主觀過錯,學界素有爭議。爭議的焦點在于過失泄露內幕信息能否構成內幕交易行為。筆者認為,內幕信息人在內幕信息公開前負有保密義務,泄露內幕信息本身即是對這一法律義務的違背,因此無論行為人主觀上是故意還是過失,都已經造成他人利用該內幕信息進行內幕交易來牟取利益的客觀結果,因此,內幕信息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此外,泄露內幕信息是否引起他人實際上實施了證券交易并不影響其內幕交易行為的構成。
作者簡介:
張婧(1990~)女,漢,山西文水人,遼寧大學,2013級法律碩士(非法學)在讀。
張雅婷(1989~)女,漢,河北秦皇島人,遼寧大學,2013級法律(非法學)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