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民
摘 要:開放平臺作為一種技術創新,實現了平臺方、開發者和用戶的三方共贏,創造了互聯網一片新天地。然而,科技是把雙刃劍,我們在看到開放平臺種種閃光點的同時,其背后的風險隱患同樣不可忽視,個人數據的安全風險就是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分析網絡開放平臺的現狀與發展分析了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法律保護的現實困境,從憲政角度闡述了網絡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法律保護的必要性和建議。
關鍵詞: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法律保護
一、網絡開放平臺的發展與用戶隱私權法律保護的現實困境
1.網絡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法律保護的技術困境
我們在面對的網絡開放平臺的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必然面臨著黑客技術不斷提高、各種病毒軟件越來越難以清除、木馬程序在人們不知不覺中控制著電腦鼠標、各種監控軟件不斷升級、記錄、復制、竊取他人網絡隱私成了輕而易舉的事。開放平臺的發展,使得網絡隱私依托的載體不斷升級,來源也變的無限多樣化。開放平臺用戶的隱私可以瞬間布滿網絡空間的各個角落,難以追溯其原始來源,更難以控制其散播范圍。
統一開放的標準是約束和規范國內互聯網開放平臺的先決條件。目前國內開放平臺真偽難辨,內斗不斷,急需對“開放”作出一個詳細的界定。而網絡技術的不斷升級,加之網絡空間的無限性以及對于鍵盤操控者身份的難以確定性,使得開放平臺用戶的網絡隱私權受侵犯成了難以預防的技術難題。
2.文化法制傳統和倫理困境
從中國自古文化與法制傳統來看,法律從來都是社會中一種比較保守的力量,而不是一種變革的力量。封建家長制根深蒂固,儒家文化以“仁”、“禮”、中庸之道”為其核心,強調治理國家應當以德治為主,刑罰為輔,“禮”教化為主的法制觀念深入人心。其次,目前我國尚未制定保護公民隱私權的專門法律,相關規定散見于《憲法》、《刑法》、《民法通則》、《物權法》和有關訴訟法、婚姻家庭的立法之中,大部分法律法規都是對西方法律規范的參考和借鑒后的生搬硬套,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現在網絡開放平臺的迅速崛起,這些沒有成系統和體例的法律規范性文件缺乏獨立的理論和見解,一些制度層面的問題有待解決。第三,“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思想的束縛。在構建憲政制度保障網絡開放平臺的健康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一味強調立法的作用,而忽視改革的力量。
二、網絡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憲法保護的必要性
1.現代政治文明的發展方向要求重視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保護
規范網絡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保護,對推動政治文明的進步意義重大。政治文明指人類社會政治生活的進步狀態和政治發展取得的成果,它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觀念兩個層面的內容。從憲政建設的角度來看,政治制度層面需要推動司法制度的近代化進程,在政治觀念層面主要體現在人權、自由、平等、法治觀念的普及、發展和增強。網絡開放平臺的發展,為公民提供了一個更加敞開、更加自由的窗口,極易使民眾的“網上集會游行”,最終破壞民主。而現代政治文明以民主為核心逐漸從垂直政治走向平民政治。我們知道,傳統集權政治建立的是垂直的權力關系,而在現代文明條件下,權力更加分散,更加平面化,因此,重視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的憲法保護,與現代政治文明的方向是一致的。
2.對網絡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提供全面的保護,需要憲法統攝、彌補和指導部門法
首先,隨著網絡開放平臺的不斷發展帶來的信息爆炸,大量的侵權行為因此發生,而這些侵權行為往往不是一個部門法或者一個權利系統能夠解決的。解決以上問題,我們通常是比較被動的應對,或者通過調整部門法,制定新的規章條例等方法解決,造成的后果就是權力部門疲于應對,在操作過程中缺乏統一規范和判決標準,削弱了法律的權威。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了憲法的統攝和指導,協調各部門法規范,才能對網絡隱私權提供全面的保護。其次,我們知道,法律本身具有滯后性,需要憲法的“原則性”、“概括性”來彌補具體法律中的太過具體以及疏漏。在出現法律“灰色地帶”或者出現“法律空白”的情況下,可以運用憲法來指導司法行為和行政行為,以便更及時有效的保護網絡開放平臺用戶的隱私權。
3.網絡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保護是憲法保護的應有之義
憲法的首要目標是和終極價值是對人權的保護,侵犯網絡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就是間接侵犯了開放平臺用戶的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這些權利都屬于廣泛的人權范疇意義。人權的保障最佳實現路徑就是憲政,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都是通過憲法或緊急狀態法來保障人的人格和尊嚴等基本權利的。所以,網絡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保護是憲法保護的應有之義。
三、網絡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法律保護的建議
1.完善我國相關法律
首先,在憲政環境下,公民權利觀念、自由觀念、法治觀念、權力制約觀念等,都是不得不提的。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平等、自由的權利觀念,都是法律特別是憲法追求的最高法律價值,但是沒有任何限制的自由也是不可行的。要對網絡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進行全面保障,不可一蹴兩就。首先,我們可以,吸收借鑒發達國家立法經驗。從目前來看,無論是美國模式還是歐盟模式,都有我們可以學習借鑒的地方。我們可以在尊重法制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關于網絡隱私權保護的立法成果,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網絡產業服務。其次,可以在憲法中明確保護網絡隱私權的重要性。近幾年,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被侵犯的案件與日俱增,立法機關是否可以考慮對典型案例進行憲法案例指導或者將其寫入修正案,然后再逐步完善相關立法,這樣對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的保護會更具有操作性。
2.抓緊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網絡開放平臺服務商自治,提高網絡開放平臺用戶自我保護意識
要實現對開放平臺用戶隱私權的保護,完善的技術支持體系是基礎。國家要強化開放平臺技術創新,大力加強網絡開放平臺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信息安全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加快發展軟件產業。幫助開放平臺用戶抵抗計算機病毒、黑客、垃圾郵件的侵襲,從各方面為開放平臺用戶提供一個安全的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彭禮堂,饒傳平.網絡隱私權的屬性:從傳統人格權到資訊自決權[J].法學評論,2006年01期.
[2]楊宗建.對網絡上隱私權法律保護的思考[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