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瀾甘肅省甘南州甘南廣播電視臺,甘肅甘南 747000
廣播節目音頻制作技術及合成探究
張瀾
甘肅省甘南州甘南廣播電視臺,甘肅甘南747000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廣播媒體也得到極快的發展,從而帶動廣播節目音頻制作技術的進步。在廣播節目中,音頻作為聲音傳遞的主要載體,對于廣播節目本身的制作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本文從廣播節目音頻制作流程出發,探討錄音設施,分析錄音制作技術與合成的實際應用,并對廣播節目中音頻制作過程的技術技巧進行簡單的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廣播節目改善其音頻質量。
關鍵詞廣播節目;音頻;制作技術;合成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也逐漸朝著全面開放的方向發展,但是伴隨而來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如何探索有效的新方法或者是引用有效的新方法來提升綜合競爭力就成為廣播媒體需要關注的焦點。所以,本文就廣播節目音頻的制作技術與合成的相關內容做出具體的探究。
1.1 聲音的拾取
一般來說,聲音的拾取是利用聲音傳感器來實現的,一般包含了耳麥、麥克風以及話筒等,是將所采集到的聲音信號轉化成為電信號。為了滿足聲音采集到的效果,在廣播節目的錄制過程當中,就應該選擇頻率響應、靈敏度、指向性以及信噪比偏高的聲音傳感器,并且還需要做好響應參數的精確設置,做好不同聲音傳感器的相互協調。
1.2 聲音的傳輸
聲音的傳輸主要是在廣播節目的錄制過程當中,將已經采集到的聲音信號傳輸到處理器之中。不過這樣也要求了在開始之前需要針對傳輸信號的電流值以及電壓布置好相應的數據傳輸線路,確保聲音信號本身的傳輸精度得到保障。另外,為了將信號處理之中存在的難度降低,還可以在傳輸線路的選擇上增強抗干擾能力以及抗噪能力。
1.3 節目的錄制
在廣播節目錄制過程當中,所采集到的聲音信號會有大量噪聲信號的存在,為了確保廣播節目本身的效果,還需要做好相應的處理,比如聲音頻率的截取、背景噪聲的調整、尖銳度的調整等方面[1]。
2.1 話筒
在進行廣播節目的采訪過程中,會使用到話筒以及錄音設備等。在實際的采訪之中,應該加倍的重視原始的音源,這是因為一個好的廣播節目質量離不開原始音源的支持。一切的質量要求都是建立在這一個基礎之上的。這樣的要求就使得采訪人員應該能夠對話筒的使用技巧加以掌握,能夠了解其實際的用途,這樣才能確保聲音錄制效果不受影響。因此,對于各類型的話筒都要有所了解,同時也能夠從其特征中了解其方向性和靈敏度,確保效果達到最佳。第一,從采訪錄制經驗角度出發,對其原始音源的錄制效果加以判斷。第二,把握好話筒與采訪者之間的相互距離,根據不同的性能以及場地等因素來做好相應的調整處理。如,在使用話筒的過程中,有時候會有“噴口”現象的存在,這樣就會影響到廣播節目本身的聲音質量,但是由于使用話筒進行發聲的時候,話筒的聲軸與氣流之間會有垂直線此乃工程,這樣會對話筒的振膜造成沖擊。為了避免再一次出現這樣的現象,就需要保持話筒與口部之間有14cm到20cm的距離,并且還要與口部之間稍微的偏離一點,最好能在10°到16°之間,這樣就能夠發揮出最佳的效果。
2.2 其余設備
采訪節目的不同、場地的不同,所使用的輔助性設備也需要根據客觀的條件以及實際的廣播節目音頻制作要求來進行合理的選擇。如,解說人員與被采訪者、對于采訪者的語言需要進行修飾來增強其帶感性,或者是需要將其美化,就需要均衡器的合理使用,來加工處理其聲音素材,這樣才能夠提高廣播節目的采訪效果,增強其影響力。當然,在采訪節目的錄制過程中,還有很多設備需要與之配合使用,所以,在不同的場合就應該考慮到各種聲音本身的特性,并且做好相應的觀察,才能夠避免出現聲音失真的現象,也只有如此,才能最大化設備的利用率,讓廣播節目本身的質量不受到任何的影響。
3.1 應用復接技術
在廣播節目的制作與合成當中,復接技術是最基本的技術要求,同時也是廣播制作工作者多年工作經驗的體驗。一部優良的廣播節目往往需要幾十項的復接操作才能夠順利完成。隨著最近幾年廣播節目當中錄音高新技術的不斷應用,聲音的制作與合成也擁有了更多的便捷之處。復接技術本身的要求在于錄音電平本身的合理性。如果原本采訪的音頻母帶電平高,那么其信噪比也會相應的偏高,就很容易出現信號失真的現象,對于這一類聲源,就可以選擇復接的操作,就會讓節目的音量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針對這一問題,就應該將母帶音頻的切入點找準,然后做好原始音頻素材的加工處理,才能夠確保原始聲音素材的電平與其他的音頻保持相互的一致,這樣才有利于確保廣播節目本身的音頻質量不受任何的影響[2]。
總而言之,在音頻素材的后期加工與處理中,需要保證電平與其余的音頻保持相互之間的相合性,這樣才能滿足廣播節目本身任務的質量。同時,也能夠將其音頻的質量提高,為聽眾奉獻出一檔高質量、高水平的廣播節目。且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廣播節目中所使用的錄音技術也逐漸的廣泛,這樣也將聲音制作與合成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同樣,也讓后期對于音頻素材的處理過程進行更進一步的簡化,當然,這樣的方式也將運用的便捷性提升到最高。所以,在原有的技術基礎上,廣播節目的音頻制作相關人員就應該從新技術與新理論兩個方式入手,并且盡可能地引入高端的設備,注重新技術的融入,做好嘗試性的應用,才能讓技術應用更加完善。
3.2 合理的利用音頻工作站
在初步完成廣播節目音頻的制作與合成之后,相關音頻制作人員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技術原理,將所采訪的音頻素材直接輸入到音頻工作站之中,然后做好相應的加工處理。對于音頻素材通過了剪接、復制、修改以及相應的粘貼等處理之后,可以由音頻的制作者先進行試聽,根據自身的感受來對合成音頻做好更進一步的調整處理,并且不斷地利用混合合成、淡入淡出等無損的操作方式,這樣才能夠確保音頻作品本身能夠滿足試聽的基本要求。也只有如此的方式,才能確保整個廣播節目的完整性與連貫性,這樣才能夠讓聽眾享受到最優質的聽覺體驗。
3.3 做好審核工作
對于廣播節目而言,開展音頻的處理工作是為了制作出一部能夠讓聽眾感覺到享受的廣播節目。所以,廣播節目的制作人員以及相關的音頻處理技術人員就能夠確保每一項工作的質量都能夠得到保障。作為廣播節目作品的最終審核人員,還需要擁有良好的把關意識,能夠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來檢查并審核合成節目,確保節目的質量不受任何的影響。在輸出節目的過程中,也需要做好設備參數指標的選擇,這樣才能避免在音頻輸出的過程當中發生信息缺失的現象,這樣也有利于廣播節目整體質量的提升[3]。
綜上所述,廣播節目的音頻制作技術與合成的研究實際上是理論與實踐兩者相互結合的產物。作為廣播節目的制作人員,就應該考慮到各個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從錄音設施、錄音過程當中所使用的以及后期的加工處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廣播節目整體的質量。所以,在音頻素材的制作與合成的過程之中,就應該確保音頻本身的流暢性與完整性,這樣才能夠為聽眾提供最優質的聽覺感受。
參考文獻
[1]陳元,黃崢.淺議廣播電臺節目音頻品質保證體系[J].數字化用戶,2013(1):80-82.
[2]雒仲楠.基于數字音頻技術的廣播音頻編輯軟件構建研究[J].藝術科技,2013(2):8.
[3]馬里.廣播節目采訪中音頻技術的制作與合成[J].西部廣播電視,2015(7):174.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41-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