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永梅莒縣廣播電視臺,山東日照 276500
新聞記者采訪中應變能力的培養路徑
單永梅
莒縣廣播電視臺,山東日照276500
摘要新聞采訪是記者的工作重心,同時新聞采訪也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在采訪過程中,作為一名成熟老練的記者能通過最少的時間獲得最有新聞價值的信息,無論采訪對象是哪種類型,都可以鮮活的用各種形式表達出來,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對采訪對象挖掘,這取決于記者自身的素養,擁有良好的應變能力就能很容易挖掘出更有價值的新聞。新聞記者的應變能力對于工作本身非常重要的,受眾群體每天都在獲取大量的外部媒體信息,新聞記者的應變能力就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事進行應變的能力,根據不同的事態的發展進行有效的決斷,使其迅速的制定計劃,對采訪對象做出對合理有效的分析,同時記者必須對人和實物可能發生的變化進行科學謹慎的分析,來及時有效的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復雜變化。
關鍵詞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
記者采訪由于許多客觀因素所影響,所以往往不能一帆風順,往往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原本順利的采訪變得一波三折困難重重。主要是因為采訪的復雜性與被采訪對象多影響的。面對采訪過程中的意外,記住需要理性面對,不急不躁,保持頭腦清醒思路清晰,對采訪本身帶來的困難,要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堅持自己職業的專業與道德,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用一切合理的手段得到采訪事件的真實性。遇到任何的阻撓都要合理巧妙的應對,要保持身為記者的應該有的職業素養與操守。常見的采訪就是隱性采訪,適用于抨擊輿論與監督,其特點是采訪對象基本不會配合采訪。采訪對象不會再面對面直接采訪中,給予你想要的答案或真實,所以用這種采訪往往避免陷入僵局,在對象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隱形采訪將自身所需要的新聞信息得到,然后將整個事件貫穿揭示真相,從而解決在采訪中遇到的問題。在隱形采訪過程中,記者親身體驗其中,因此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直接視覺沖擊。在新聞現場中,許多因素都是動態的、不能控制的,我們要恪守住記者的職業操守和新聞的真實性,不可濫用隱形拍攝,給社會帶來不良的影響,使其陷入尷尬之處。那么,我們對外界事物迅速準確地做出判斷后,便于對采訪做出有效的分析和判斷,使采訪達到預期的效果,采訪便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氣呵成。所以在采訪的過程中,靈活性就體現在記者機智靈活地應付各種各樣的事情。舉個例子,當新聞記者面臨突發的采訪困境時充分的利用外部環境從而擺脫當下的窘境,提高新聞采訪的真實性。作為專業的新聞記者,要用自己獨特的創意性和方法有效的處理在采訪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現象,及時的做出有效的反應與調整,以自身最好的狀態做出針對性的快速反應。最后,在采訪過程中要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能夠準確進行把控,為自身的采訪積累好的經驗。
如何將過多的信息進行剪輯與編輯迅速成為人們社會的未知發生事件的關鍵,讓這些過多的復雜而混亂的信息中進行篩選,加工、整理成為人們所了解的新聞事件,現場總是迅速第一時間的有新聞記者的身影,所以新聞記者就應給具有比普通人更敏銳的洞察力,分析能力、隨機應變能力、以及對新聞事件的優質提取能力。我們應該如何去看待應變能力的新聞記者呢,此種能力應屬于一種動態的應變思維和邏輯,總結起來就是首先
事物雖然在不斷地變化,但是無論怎么樣去變化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因此我們就可以對事物的循環進行預測,根據預期的預測的結果進行相應的準備,這樣就更有效的相應辦法,提前作出準備,及時做出反應,新聞記者必須對未來所可能發生的進行預測,及時的做出正確的判斷,調整正確的思維方式,用準確的發展思路,使采訪更有效率的進行,是采訪的效果更加好。
2.1 對新聞事件的判別能力
新聞記者身臨現場在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需要在短時間做出反應,調整好自己的邏輯,縷清思路,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分析提取新聞價值,做出最有效的判斷與真實報道,分清主體事實報道重點,選取合適的報道角度和方式。新聞記者在實際采訪中的邏輯思維過程就是媒體做出優秀報道的關鍵一步,對新聞事實進行一系列有效而合理的判斷分析,透過其現象看其本質,也有著異曲同工的作用,它直接反映著記者的靈敏與感知,對事件的提煉水平,反映記者的職業素養與能力,對記者的職業水平有著直接的體現。
2.2 對新聞現場的觀察能力
新聞現場往往是瞬時和由許多客觀“嘈雜”的因素干擾,這種客觀因素只要是各種游離在新聞事實周邊的信息干擾,因此記者就要排除這些干擾,通過各個角度的思維和細節的捕捉,在最短的時間內利用自身的靈敏觀察找到現場的關鍵點,避免被誤導。新聞事件的挖掘深度與記者的觀察能力是密不可分的,新聞價值的深度與價值,是衡量一個記者的嗅覺與職業專業的標準。
2.3 現場提問能力
現場提問基本分為開放式和閉合式兩種,形式往往是從多個角度去激發的,主要是從正面、側面。反面三
個方面去激發。提問能對新聞事件現場感染力,缺失遺漏、新聞完整性等方面至關重要。“沒有愚蠢的回答,只有愚蠢的問題”,這就需要記者提問是有明確的邏輯思維和有利于記者了解事態發展的,提問應明確的有利于被采訪者的思想表達,在固定的空間內得到開放式的回答,同時還要顧及被采訪者的感受。
在人文關懷的基礎上使被采訪者接受并完美表達。
2.4 細節捕捉能力
俗話說成敗在于細節,生活中的細節在新聞事件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在新聞現場中一個簡單而細小的細節就可能把新聞信息傳遞的更有真實感,有血有肉。及時的捕捉細節在新聞報道用有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個新聞記者,就要善于觀察,發現細節,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不放過任何有價值和蛛絲馬跡,使新聞報道更有渲染力,更能帶動觀眾的情緒。新聞現場的每一個細小的東西都可能一個閃光點,或者淚點,比如一個物件、一個表情。一個肢體的動作,一句令人不比回味的話等。
每一名記者的基本能力,就是都應該具備臨場應變的反應能力,為了使采訪能夠高效順利的進行,記者就應該靈活運用這種臨時應變的反應能力,目前,媒體的相關部門對探索發掘記者的這種臨時應對的反應能力做出了許多不懈的努力,已經成功的讓每一位合格的記者都達到了掌握基本的反應能力,保證了每位記者所帶來的有效的新聞價值。媒體從單一化到現在的多元化時代,記者的這樣應變能力的體現變得尤為搶眼,這種能力也逐漸被每一位記者所認可。
目前,每天的新聞信息伴隨著媒體多元化和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做為新聞記者能夠在采訪過程中提高應變能力,并且能夠有效的科學整合外部信息,這是成就好新聞的關鍵。當今社會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下,應變能力在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中顯得尤為重要,擁有高水平的應變能力的新聞記者,會給媒體更多有價值有意義的報道,會給觀眾真實、準確的信息。
參考文獻
[1]李智剛.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的應變能力[J].西部廣播電視,2014,6(11):87.
[2]趙偉明.論新聞報道中如何發揮即興采訪魅力[J].中國傳媒科技,2012,17(18):218-219.
[3]劉浩潔.淺談應變能力在采訪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33(34):3093-3094.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41-01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