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875
傳統教育出版社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思考與探索
吉晶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北京100875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傳統教育出版社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必須清楚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要揚長避短,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數字化路徑。
關鍵詞教育出版社;數字化轉型;優勢和劣勢
傳統教育出版社面臨著傳統紙質圖書需求萎縮和新興產業沖擊的雙重威脅,在繼續保持傳統紙質圖書優勢的同時,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已經是傳統教育出版社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傳統教育出版社必須要明白自己在觀念、人才、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和劣勢,要清楚自己的轉型之路究竟如何走。
傳統教育出版社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劣勢,主要有:觀念滯后、人才缺乏、資金缺乏等,大致可以歸納如下。
1.1 傳統教育出版社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觀念滯后
面對洶涌澎湃的互聯網大潮,傳統教育出版社最大的劣勢是觀念上嚴重滯后。主要表現就是對數字化沖擊的重視程度不夠,對數字出版未來替代傳統圖書的必然性估計不足。傳統教育出版社大多是紙質教輔圖書時代的佼佼者,靠教材和教輔圖書的規模效應和豐厚利潤過著安穩日子,對咄咄逼人的互聯網企業缺乏認知,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1.2 傳統教育出版社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缺乏互聯網思維
盡管傳統教育出版社在數字化轉型上喊口號已經很久了,但更多地還只是停留在傳統紙質圖書的電子化、網站建設等淺層次上,根本沒有介入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出版。這與傳統教育出版社普遍缺少互聯網思維有很大的關系。在互聯網思維中,用戶體驗備受推崇,傳統教育出版社卻普遍缺乏對用戶需求和體驗的尊重和了解,產品的研發基本還基于經驗和小范圍的市場調研,營銷更是缺乏基于大數據統計和分析的精準營銷,為用戶提供售后服務的理念更是少得可伶……
1.3 傳統教育出版社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技術乏力、資金缺乏
傳統教育出版社無論是現有人才儲備,還是在吸引優秀人才進入的機制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缺陷,無法應對以技術見長的互聯網企業。在資金方面更是如此,互聯網企業依靠其卓越的經營理念吸引了大量資金進入,傳統教育出版由于在傳統紙質圖書經營過程中利潤微薄,自有資金和引進外資均無優勢可言。
盡管傳統教育出版社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劣勢,但是傳統教育出版社也一定要看到自身存在的諸多優勢。
2.1 傳統教育出版社更加熟悉基礎教育的生態環境
作為我國教育出版行業的主力軍,傳統教育出版社比任何企業都更加熟悉我國的教育生態環境。傳統教育出版社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不但積累了豐富的資源和渠道,也更了解學生需要什么,教師需要什么,以怎樣的銷售模式才能更有效,制定怎樣的定價策略才能夠既保證合理的利潤空間,又不至于增加家長的負擔,產品是適合零售還是適合征訂……所有這些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都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2.2 傳統教育出版社積累了豐富的內容資源
無論數字出版發展到什么程度,無論是呈現方式如何新穎,對于用戶來說,內容始終是第一位的,用戶最希望出版商所提供的內容能夠幫助他解決自己最棘手的問題。傳統教育出版社經過多年積累,積累了豐富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內容資源,這些內容涵蓋了同步、專題、考試等各個領域,延伸到了小學、初中、高中各個學段。
2.3 傳統教育出版社具有暢通的線下銷售渠道
傳統教育出版社在紙質圖書時代就與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學校、新華書店、民營書店等進行了長期的合作,在了解教育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建設了暢通的線下銷售渠道。這些銷售渠道為教育出版社在紙質圖書時代創造很好的銷售業績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這些線下銷售渠道依然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在互聯網時代,教育出版社必須要進行數字化的轉型升級,在思想上取得統一的情況下,更要清楚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要積極主動,決不可固步自封,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的途徑,爭取取得一定的成就。
3.1 量入為出,以點切入
傳統教育出版社在紙質教輔時代積累的豐富資源為
數字化轉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這種基礎不僅僅是內容的儲備,也包括成熟的線下銷售渠道,更重要的是有終端客戶的大量信息,這些信息在紙質圖書時代是讀者的閱讀行為、購買習慣等信息,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則轉化為讀者(用戶)對數字產品的需求和體驗等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將引導傳統教育出版社在數字產品的開發上準確定位,取得先發優勢。例如,某出版社的作文圖書一直在行業內保持領先地位,以作文類圖書的數字化開發為投入點,或打造作文類APP,或打造作文類圖書資源庫,這樣既有針對性,又避免了盲目開發造成的資源浪費和風險。
3.2 未雨綢繆,建設資源數據庫
傳統教育出版社積累的豐富內容資源一直為在線教育企業所覬覦,傳統教育出版社也一定要對自己的寶貴資源給予充分的重視和利用。所謂利用首先要從紙質圖書的數據化做起,在出版之初就要做好紙質圖書文件的數據化處理,這個數據化處理絕不僅僅是將圖書的封面、扉頁、內文等存儲成數字格式那么簡單,一定要引入大數據的思維,將核心的內容資源進行分類、標引、建構,將其轉化成可以進行分類、檢索和組合的數據文件,為未來對內容進行數據化利用做好準備。
3.3 建立教育出版數字云服務平臺
實力強的傳統教育出版社可以嘗試建設自己的教育出版云服務平臺,當然也可以通過資金眾籌、版權抵押、對外合作等方式,籌集足夠的資金和資源,整合建設教育出版數字云服務平臺。云服務平臺的建設能夠最大限度地集成傳統教育出版社的資源優勢和品牌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互聯網化的優勢——大范圍、低成本、高效率的資源聚合,為自身優勢內容資源的合理增值打下堅實基礎,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其實,包含海量內容的教育出版云服務平臺在給與紙質圖書強有力支持的同時,也是目前少有的已經有能夠取得盈利的數字出版模式。
國家高度重視傳統媒體的發展與轉型升級,從戰略高度提出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聯合財政部出臺了《關于推動傳統出版與新型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如何化危為機,推進融合和轉型升級,是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所有新聞出版行業從業者面臨的核心問題。除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傳統教育出版社更應該清楚認識自己的劣勢和優勢,解放思想,更新思維模式,積極主動進行探索和嘗試,爭取做教育出版的弄潮兒。
參考文獻
[1]陳沛.東海出版社數字化出版戰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
[2]葉奕.教育出版數字化轉型中的困境與出路[J].出版參考,2013(25):37-38.
[3]李敏.教育出版及其出路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0(3).
[4]陳楷根.數字化時代地方教育出版社如何轉型[J].科技與出版,2012(1).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41-0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