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驍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開封 475000
新聞媒體現代教育功能的特殊性研究
馬驍
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開封475000
摘要新聞媒體作為伴隨著網絡的普及與現代教育理念的實施成長發展起來的新興教育主體,在個人的社會化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現代網絡技術的推動作用下,由于受現代教育理念的影響,新聞媒體逐漸擺脫傳統單一的文化傳播媒介功能,逐漸參與到現代教育活動過程中來,在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內容等方面都與傳統的教育存在巨大的差異,呈現出自己獨有的特性。同時在教育功能方面,也呈現隱含性、非線性與兩面性等特點。
關鍵詞新聞媒體;媒介;信息;教育功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推進與發展,媒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與完善,特別是在全球化經濟結構調整和新媒體產業迅速崛起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傳統新聞媒體的文化傳媒功能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并增加了新的社會主體身份,在社會文化生活中逐漸扮演起現代教育者的角色。而且,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與實施,新聞媒體傳統社會文化傳播功能在不斷完善與發展的同時,又呈現出其作為現代教育者的新的功能特點與獨特性。
新聞媒體作為現代教育者所具有的特殊教育功能,在傳統的新聞傳播理論領域,都沒有明確的闡述與說明。在傳統社會文化傳播中所起到的作用我們可以看出,新聞媒體實際上還具有教育的功能,特別是伴隨著新的教育理念的更新與新聞傳媒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媒體作為現代教育者的身份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與重視。
首先,新聞媒體作為現代教育的主體,不僅包括傳統的新聞傳播媒介,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還包括現代的如互聯網、手機終端等。在引領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現代信息技術的同時,還具有監督社會生態體系、服務大眾文化娛樂等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新聞媒體在日常的傳播活動過程中,由于受自身特點的限制,以及傳播客體所處的社會即時背景與客觀因素的制約,不可能完全的呈現所有事件。而且新聞媒體本身作為社會文化輿論的引導者,代表的是公眾的主流意識,因此在對信息的選擇、信息的加工報道方面,必然會以社會文化輿論為導向。
其次,新聞媒體作為現代教育者針對的教育客體更加廣泛。這也就無形中提升了新聞媒體發揮好教育功能的難度,一方面新聞媒體要在現代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下,抓住所有機遇與挑戰,充分發揮其原有的新聞傳播功能,另一方面又要盡可能多的爭取受眾,最大化的發揮其教育功能。根據信息傳播的然率公式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對信息的接受通常是由一定的選擇性的,與需要浪費更多時間獲取的信息相比,更喜歡接受花費時間較少,更容易被理解的信息資源。因此,在現有的社會生活語境中,新聞媒體要想獲取更多的受眾,即現代教育對象,就必須最大可能的降低教育客體媒介接觸的時間及物質成本,同時提高教育客體對新聞媒體傳播教育內容的滿意度。
除此之外,新聞媒體作為現代教育主體,其教育內容也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與傳統教育主體為學生傳授單一的理論知識或特定的技能水平不同,新聞媒體作為現代信息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特殊的教育者,無形中就會對人們的思想言行、價值取向等起到一定的影響。從新聞傳播的角度來說,新聞媒體所進行的信息傳播活動,本身就具有教育和引導人們的思想價值、社會理念的作用,從這一角度來看,新聞媒體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原本已經具有特定的教育功能。
新聞媒體發揮現代教育功能的實質就是通過對社會各種資源的充分利用,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傳播力與社會公眾影響力,從而達到引導和宣傳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思想文化的目的。新聞媒體在現代社會文化語境中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本質上是其作為大眾傳播媒介所具備的一種特有的功能。而且由于新聞媒體傳播信息來源的權威性,傳播過程的專業性,以及媒體受眾的廣泛性等特點,使新聞媒體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媒介比傳統的教育方式更具有影響力。新聞媒體對某一事件的關注報道,促使受眾對事件本身以及事件相關事件進行廣泛討論,從而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促進事件本身的解決或相似事件的規避。
與傳統教育形式不同,新聞媒體教育功能特點的發揮是建立在新聞媒體本身所特有的作用機制與作用方式之上的,主要具有非線性、隱含性、兩面性的特點。
新聞媒體教育功能的非線性特點主要是指新聞媒體作為現代教育者對公眾的教育不同于傳統的教育途徑與教育方式,它在教育方式上并不是對公眾直接單純說教,在教育內容上也不是從低到高的系統線性教材,它對受眾的教育具有曲折性的特點。但是另一面,新聞媒體作
為一種特殊的教育者,其教育功能的發揮,并不像傳統的教育主體那樣有著明確的教育目標、嚴密的教育體系、固定的教育模式等等,它是通過信息傳播來實現的,但是信息傳播過程的本身又具有發散性、復合性等特點,這也就決定了新聞媒體教育功能的非線性特點。
新聞媒體作為特殊的教育主體,其教育功能還具有隱含性的特點。在傳統的教育活動中,家庭或學校的教育通常采用一種向受教育者明確教育目標、教學任務、教學預期達到的效果等顯性的教育方式。一方面是因為新聞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載體,其本身并不具有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功能,信息本身所蘊含的教育內容就需要受眾去挖掘、去發現。另一面,公眾在輕松地接收信息的過程中,不自覺的完成對信息承載的內隱性教育內容的接受。因此我們說,新聞媒體無論是在教育方式還是教育內容方面,對受眾的教育都是隱蔽的。
新聞媒體教育功能除了非線性與隱含性之外,同時還具有兩面性的特點。新聞媒體在發揮其教育功能正面影響的同時,還帶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一方面,新聞媒體作為現代新興的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育的不足,例如在教育手段、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特別是互聯網媒體,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方從傳統的單一理論知識灌輸轉變到了雙向互動交流。隨著新聞媒體的飛速發展,國家相關的新聞監管部門很難對所有的新聞報道內容進行審查。而且面對日益激烈的媒體競爭環境,有的新聞媒體為了自身了利益的需要,在信息傳播報道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代表與其利益相關的群體或個人的新聞內容,或者迎合某些低俗審美趣味群體的新聞事件,在某種程度上又會給受眾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總體上來說,新聞媒體作為現代社會文化語境下成長發展起來的特殊教育者,它對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傳遞、人們思想價值的引導與道德的培養等起到一定的作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們只有對新聞媒體這一新興教育者的獨特性,以及教育功能的特點進行充分的認識與理解,才能更好的發揮其特殊的教育功能,實現新聞媒體的信息傳播與教育受眾的功能。
參考文獻
[1]曹順慶,熊蘭.三十而立——四川大學新聞傳播教育三十年[M].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11.
[2]辛欣,雷躍捷.中外新聞傳播教育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3]陳裙.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中美高等新聞傳播教育改革比較[D].安徽大學,2010.
[4]范以錦.新聞教育要為推進學界、業界的交流與創新發展服務[J].中國廣播,2012(8).
[5]高山冰.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研究[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
[6]明德,龐瑞,付曉慶.新聞傳播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問題思考[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作者簡介:馬驍,碩士在讀,所在院校: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傳播學,研究方向:媒介經營管理與文化產業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41-01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