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坤陜西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陜西西安 710061
面對網絡暴力主流媒體如何發聲
唐坤
陜西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陜西西安710061
摘要不斷攀升的網民數量帶來了網絡時代的諸多問題,網絡暴力就是其中之一。網絡暴力給社會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如何破解網絡暴力也成了近年來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主流媒體;網絡暴力;破解;發聲
隨著互聯網普及率的不斷提升,我國網民的數量不斷攀升,僅2015年上半年我國網民人數就增長1894萬,達到6.68億人。龐大的網民群體對社會的發展帶來了積極推動而外也衍生出了很多問題,網絡暴力就是其中之一。
從2006年的“虐貓案”到2015年的“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網絡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其擴散的速度以及帶來的惡劣社會影響也越發受到學界和政府相關部門的熱切關注。
網絡暴力是指網民在網絡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網絡暴力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1)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絡事件,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2)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3)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行動和言論侵擾,致使其人身權利受損等等。
那么為什么網民能夠如此趨之若鶩的進行網絡暴力的行為呢?
首先,網絡的虛擬世界給了網民一個寬松的語言環境。網民的言論在某種程度上自由度大,例如“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
其次,“人肉搜索”是促使網絡暴力形成的內在原因。各類事件當事人的信息通過網民的口口相傳的人際傳播模式將當事人的個人隱私公之于眾,嚴重影響了當事人的正常生活,例如:“銅須門事件”。
再次,網民的整體媒介素養亟待提升。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5年七月發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在中國網民中,10-39歲年齡段占比為78.4%,其中20-29歲年齡段網民占比為31.4%,在整體網民中占比最大。網民中初中學歷占比為36.5%,高中/中專/技校學歷占比為30.5%,大學本科學歷占比11.8%,網民繼續向低學歷人群擴散。
年輕人容易沖動、易怒,而且年齡也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和思想認知的水平,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網絡暴力的發生在所難免。
最后,網絡的監管不嚴和主流媒體的缺位也使得網絡暴力事件頻發。如果能夠繼續加強網絡監管并且發揮主流媒體的“意見領袖”作用,網絡暴力將有所收斂。
筆者認為,在當下的網絡時代,主流媒體包括權威的傳統媒體和影響力大的新媒體。
那么主流媒體有哪些特點呢?
3.1 主流媒體的權威性
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是其他網絡媒體不具備的,這是由長久的積淀而得來的。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報紙、電視以及近些年頗具影響力的網站、微博、微信公眾平臺,他們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是經歷了很久的積累才有了自己的品牌。
3.2 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
議程設置是大眾傳播的重要社會功能和效果之一。傳播媒介作為“大事”加以報道的問題,同樣也作為大事反映在公眾的意識中;傳播媒介給予的強調越多,公眾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高。主流媒體中的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賦予了不同議題更加深入的認知,這樣可以讓人民對重大事件的判斷更加清晰。主流媒體的議程設置也就決定了大眾對于新聞事件的關注程度以及輿論走向。
3.3 主流媒體的理性
主流媒體的從業者能夠非常理性的面對當下的社會熱點,在進行相關的報道和轉載過程中要進行嚴格的“把關”,這些“把關人”會將對待事件更加理性的認知呈現在公眾面前。
面對網絡暴力,主流媒體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來緩解網絡暴力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加強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做好信息傳遞的“把關人”和“領導者”。筆者認為,面對網絡暴力,主流媒體亟需做好以下幾點。
4.1 加強議程設置
議程設置的內涵就是媒體加大對某些問題的報道數量和力度,從而形成一種對受眾的問題更加深刻的認知。加強議程設置,可以讓受眾更好的判斷事件,引導受眾更加深入了解問題實質,這樣無形之中就減少了網絡暴力的發生。
4.2 多做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是主流媒體中廣播、電視、報紙的特色報道形式之一。深度報道是在短時間內,媒體將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通過多角度、多方式在短時間集中報道的方式,這樣的方式對應對網絡熱點話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深度報道可以讓受眾在短時間內對時間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并且更加理性的看待問題,起到引導輿論的作用。
4.3 主流媒體迅速發聲
前文中筆者提到,主流媒體除了傳統媒體中的廣播、報紙、電視而外也包含當下關注度高、權威性強、公信力強的網絡媒體。比如,某些網站、微博、微信公眾平臺以及某些政府部門的網絡平臺等等。
那么在備受爭議的新聞事件發生后,這些主流媒體的迅速發聲就顯得尤為重要。前不久,西安地區的網友廣泛傳播有關行車不帶滅火器交警部門要進行扣分、罰款處罰的消息,@西安交警就迅速“主動出擊”進行辟謠。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因為很多網絡暴力事件的主體很有可能就是政府機構。如果不進行迅速的“滅火”,那么必將會引起社會輿論的不理性聲討。
4.4 主流媒體要做好全民的媒介素養教育
媒體的職能處理監督輿論和引導輿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全民教育的作用。作為主流媒體如何更好的引導網民理性對待社會熱點事件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廣大公眾不信謠、不傳謠;遇到熱點新聞事件在沒有調查清楚或了解真相之前不要隨意轉發、擴散。
近幾年發生的“李啟銘交通肇事案”中的一句“我爸是李剛”就是網民的不理性擴散導致事情性質發生完全變化的典型案例,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
4.5 信息來源一定要進行核實
當下很多主流媒體尤其是傳統媒體的很多新聞線索均來自網絡,很多記者每天通過刷微博、看微信朋友圈尋找新聞線索。這些線索看是關注度很高、社會影響很大,但是網絡平臺的很多信息紛繁復雜、真假摻半,如果記者不進行認真的甄別就會陷入網絡暴力的幫兇。所以加強對新聞線索的調查以及提升媒體從業人員的個人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信息爆棚的網絡時代不斷挑戰者我們每一個人的神經,在當下這個不斷加快發展節奏的社會中,人們對信息的快速獲取能力不斷提升,但是甄別能力卻在下降。作為主流媒體,在引導人們正確認知信息的工作上任重而道遠。同時,每一位網民都應該嚴于律己,為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做出我們自己的應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CNNIC發布.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OL].新華網.
[2]喻國明,等.中國大眾媒介的傳播效果與公信力研究——基礎理論、評測方法與實證分析[J].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9.
[3]劉立紅.“人肉搜索”導致網絡暴力之成因分析》[J].東南傳媒,2009(1).
[4]周利群.淺議“網絡暴力”[J].法制與社會,2008(10).
[5]歐陽明.深度報道寫作原理[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6.
[6]許承亮.試析當前網絡暴力問題[J].科技信息,2010(12).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41-01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