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蓮蓮庫車人民廣播電臺,新疆庫車 842000
廣電“村村通”建設的現狀及未來
王蓮蓮
庫車人民廣播電臺,新疆庫車842000
摘要以村村通工程中的廣播電視建設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在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中的節目覆蓋技術,闡述該工程的建設情況,展望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建設前景,并借此來分析該工程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措施。
關鍵詞廣電村村通;技術;建設現狀;展望
村村通工程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實施以來,獲得了喜人的建設成就,不僅實現了“村村通”的目的,還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在這些工程項目中,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該工程的實施極大地便利了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生活,提高了農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本文將結合被運用在該工程建設上的節目覆蓋技術來分析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發展現狀以及一系列相關問題。
“村村通”是一項國家級別的系統工程,這項工程的建設對象主要包括電話網、有線電視網、生活及飲用水、公路、電力、互聯網等工程。村村通工程的實施主要是為了解決農村人口生活上的各種難處,推動農村的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的整體發展。
2.1 廣電村村通工程的建設現狀
我國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于20世紀末時被提出,并開始建設,直至2012年,廣播電視在我國的覆蓋率已經達到了95%,并持續增長著。廣電村村通工程的實施,體現了國家對農村地區人民的關懷和國家長期以來堅持的惠民政策。該項工程的實施,增強了農村地區獲取外界信息的能力,廣播電視也成為農村地區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改變了農村地區消息閉塞的情況,進一步打破農村與外界的隔絕狀態,促進其發展。
在建設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時,需要解決廣播電視節目在各地區的覆蓋問題。實現廣播電視節目覆蓋的方法有很多種,如無線覆蓋、建設小片網、光纖聯網、衛星天線的接收和數字電視無線覆蓋等,這些技術不同程度的解決或緩解了村村通工程中電視節目的覆蓋問題,但也存在一些缺點,尤其是傳統的無線覆蓋技術這類比較落后的技術,缺點比較突出。
無線網絡覆蓋技術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運用這種技術進行節目覆蓋工作,會出現節目數量極少,且節目質量差的現象,這種技術一般只能使電視接收到2~3個電視節目,遠遠不能滿足當代人們的收看需求。而建設小片網雖然在節目數量和質量問題上比前者稍強,但存在著維護難度大的問題。光纖聯網技術十分便捷安全,并且能夠穩定地傳輸信號,但成本過高,并不適用于村村通此類浩大的工程建設和一些貧困的地區。而利用衛星天線接收雖然能夠使用戶收看到上星節目(即省級電視臺節目),但也僅限于上星衛視節目,再無其他。數字電視無線覆蓋系統是目前最具優勢的一種覆蓋技術,使用這項技術可以增加接收的節目數量,在節目質量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目前的農村廣電村村通工程中比較常用的技術有衛星接收、有線電視聯網、數字電視無線覆蓋這幾種,其中衛星接收因其成本問題成為村村通工程中最常見的一種覆蓋技術。在此基礎上,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農村地區采用了接收效果更良好的有線電視聯網和數字電視無線覆蓋等技術來建設該項工程。不過,至今仍有一些貧困地區沒有實現廣電村村通。
2.2 廣電村村通工程的建設問題
第一,農村地區經濟落后。我國的經濟整體發展良好,但是存在地區與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普遍較高,中部地區較低,依次向西部遞減;此外北方經濟強于南方。這樣失衡的經濟發展造成貧富分化加劇,許多農村地區的經濟過于落后,當地的財政不足以支持該工程的實施,因此增加了國家的壓力。
第二,農村人口眾多,且部分地區分布零散。我國的農村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這使得村村通工程成為了耗資巨大的大型建設工程;再加上部分地區人口分布得比較零散,甚至存在一個地區僅有兩三戶人家聚集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國家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和精力去建設,從而增加了廣電村村通工程所花費的成本。
第三,地理環境惡劣,技術滯后不前。一些處于邊遠地區的農村,常受到惡劣的自然環境的影響。如處于群山之中的地區,或道路不通暢的地區,這些因環境產生的問題給設備的安裝、信號的傳輸、設備的維護等都帶來了困難,此外技術上的落后也使得工程的實施面臨諸多困難。例如青藏鐵路在修建時,由于受到凍土影響,不得不花費大量的資金與人力、物力和時間,并加強對修建技術的研發,可見自然環境始終會作用于人類工程的建設。
3.1 廣電村村通工程的建設展望
村村通工程是我國長期進行的一項工程,它在我國的新農村建設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推動著我國農村的建設工作,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鑒于實施村村通工程的巨大收益,這項建設會持續不斷地進行、發展。廣電村村通工程是“村村通”中的重要工程之一,作為信息傳遞的媒介,廣播電視使廣大農村居民可以及時了解最新資訊,拓寬視野、學習新技能、豐富生活內容、提高生活質量,有利于農村人口發現、實現自我價值,并積極投入到新農村的建設中,進而推動社會的發展。因此,廣電村村通工程建設在取得巨大成就后依然具有發展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3.2 解決建設問題的相關措施
對于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可以先加強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促進其經濟發展,也可以呼吁社會上的有能之士幫扶;在此過程中適當開展廣播電視工程的建設。建設道路不僅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也有利于進行廣電工程的建設活動。
農村人口眾多是我國一個無法忽視和避免的問題,對此我們可以進行詳細的資金規劃,保證每一筆資金都用到了真正需要的地方上;資金下放的過程要做好把關工作。對于分布零散的問題,可以采取鼓勵、補助遷移的方法,或者改進相關的建設技術,降低建設成本。
克服惡劣地理環境的辦法,不應以強硬改變環境地貌為主,而是要靈活運用現代科技,從技術上攻克環境難題。
村村通工程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全國平衡發展、逐步減小貧富差距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在所有村村通工程中的地位不亞于其它任何一項,這項工程帶來的效益,值得我們為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實現這項工程完善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允忠,楊云君.云南廣電村村通長效機制市場化運作初探[J].電視技術,2013(2):33-35.
[2]雷啟云,楊云君.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廣電村村通公共服務工作[J].電視技術,2012(24):78-80.
[3]呂磊.基于OTN技術實現廣電網絡三網融合的應用[D].西安工業大學,2014.
[4]蔣忠.試析建設“村村通”數字廣播電視工程技術[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2(8):176-177.
[5]劉秀蘭.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的技術管理[J].西部廣播電視,2013(Z2):30.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41-01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