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向陽++陳世海
一座城市需要有其獨特的精神旗幟,它凝聚了一座城市的歷史傳統、精神積淀、社會風氣、價值觀念以及市民素養,貫穿于一座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延伸著現代人的追求空間。“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于爭先” 這十六字“張家港精神”的不斷弘揚與實踐,讓張家港發展勇立潮頭。
張家港市有著全國唯一的內河型保稅港區、長江流域最大的國際性外貿港口,臨港經濟、規模經濟、民營經濟“三駕馬車”奠定了張家港市的經濟基礎和比較優勢,位居“全國百強縣”前三的綜合實力為張家港的城市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生態市”“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等榮譽為張家港的精神文明和城市形象添磚加瓦;“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版權示范城市”“中國吳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曲藝之鄉”“中國小戲小品之鄉”等稱號豐富了張家港的城市文化內涵。當代,張家港的城市精神,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主心骨,離不開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建設,離不開不斷滿足百姓基本文化需求的文化事業,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創新的地方文化建設為張家港增添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2013:志愿服務讓文化更有“溫度”
2012年9月,文化部、中央文明辦共同印發了《關于廣泛開展基層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的意見》,把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國家文化發展總體戰略。一直注重文化引領的張家港,在第一時間將文化志愿服務納入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統一布局,充分利用現有的公共文化資源和文化隊伍,搭建文化志愿服務平臺,引導文化力量參與志愿服務,完善文化志愿服務網絡。
率先啟動 品牌引領
2013年7月,張家港率先在全省成立首家在民政局注冊登記的文化志愿者協會,在全國率先實施文化志愿者資格認證,并啟動“文化志愿基層行”集中服務活動,圍繞“歡樂綻港城”“書香溢港城”“智慧潤港城”“薪火傳港城”“關愛暖港城”5大文化志愿主題,全年開展了138項文化志愿服務活動,重點打造“綻放在港城”公益演出進基層、“我是你的眼”關愛視障人士電影行等10大文化志愿品牌項目,在全市掀起文化志愿的新風尚。其中“‘綻放在港城公益演出進基層”項目獲評文化部2013年“文化志愿者基層服務年”示范項目獎。
上下索引 以質帶量
2011年,張家港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網格化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在全市各鎮區選拔文化志愿者擔任網格文化員、閱讀推廣員,文化志愿服務從此風生水起。走基層、送演出、開講座,全市文化志愿者走向街頭、深入社區、走進企業開展、送展、送書、送影等各類豐富多彩的志愿活動,在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時更傳遞了正能量。2013年,共有857名文化志愿者通過資格認證,成為在張家港市文化志愿者協會正式注冊的文化志愿者。
緊扣需求 普惠均等
張家港市文化志愿者協會成立初期,共組建了6大文化志愿服務隊、21個文化志愿服務團,分類實施十大文化志愿服務品牌項目。針對校園未成年人,開展文藝培訓進校園、戲曲進校園、經典誦讀進校園等活動,與學校共建“戲曲校園基地”,“中華經典誦讀基地”,讓傳統文化在校園得到傳承;針對殘疾人士、特校學生,“金話筒”文化志愿服務隊開展了“我是你的眼”盲人免費“看”電影活動,用文化志愿者的專業解說帶盲人朋友感受繽紛的光影世界;針對空巢老人、敬老院老人、福利院兒童、農民工等群體,文藝志愿演出隊定期組織有文藝技能的文化志愿者,走進福利機構、工地以及社區等地,為他們送去形式多樣的文藝節目,送上文化關愛。
深入基層 “五化”發展
2013年是文化部確定的“文化志愿者基層服務年”,也是張家港市文化志愿服務體系建設的初始之年。張家港市以建立“規范化”的文化志愿服務體系、打造“專業化”的文化志愿服務團隊、創新“多元化”的文化志愿服務形式、建立“常態化”的文化志愿服務平臺、建立“均等化”的文化志愿服務機制為抓手,積極探索多層次、廣泛性、特色化、專業化的文化志愿服務體系。2013年,文化志愿者為全市近10萬市民送上了近8000小時的各類特色文化服務,讓張家港的文化建設更有“溫度”。
2014:志愿服務吹來“文化暖風”
2013年的文化志愿溫度還未退去,2014年這股“暖風”已悄悄吹向港城每一個角落。張家港市以857名文化志愿者為起點,響應文化部“文化志愿服務推進年”的號召,圍繞“我們的中國夢·文化志愿服務基層行”主題,開展了18項重點項目活動,活動覆蓋全市各鎮區,惠及各類人群。至2014年底,文化志愿者人數突破1800名,文化志愿服務團達到44個,開展各類文化志愿活動65項923次,受益人次達18.9萬。其中,“為你而來·共筑夢想”大型關愛特殊人群文化志愿服務行動獲評2014年“家在蘇州”主體品牌二類優秀項目。
品牌細化 項目運作
出臺的《2014張家港市文化志愿服務推進年系列活動實施方案》,以文化部、中央文明辦確定的“文化志愿服務推進年”為契機,打造“文化志愿服務推進年”系列活動,在原有10大文化志愿服務品牌項目的基礎上,加以細化創新,圍繞“為你而來——關愛特殊群體志愿服務”“美的旅行——文化藝術輔導志愿服務”“精彩上演——公益播映演出志愿服務”“分享記憶——傳統文化傳播志愿服務”、“服務到家——文化惠民工程志愿服務”5大主題,共開展“書香溢港城”閱讀推廣志愿服務、“群文大講堂”公益文化培訓班、“實現舞臺夢”殘障人士文藝輔導等18大重點項目活動。深入推進文化志愿服務項目化理念,依據各服務團不同區域、不同群體、不同業務水平結合自身情況開展符合當地群眾文化需求的品牌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活動覆蓋全市各鄉鎮,惠及各類人群。
強化隊伍 完善體系
不斷完善陣地建設,提高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錫劇藝術中心、各鎮(區)文體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利用率,規范文化志愿服務陣地建設。以點帶面,有針對性地在老年過渡房、福利院、老年公寓、新市民子女學校等特殊人群聚集地增設服務點位,為文化志愿者及有需要的群眾提供便利,擴大城鄉有效覆蓋,增加服務供給。大力夯實團隊建設,以行政推動帶社會推動,注重民間藝術團體、社會公益組織等社會力量的吸納,對文化志愿者及團隊分級分類管理,采取多種招募方式,將專業文化工作者、基層文化能人及群眾文化團體整合細化,互補互利,夯實基礎,提升素質。建立健全保障激勵體系,充分運用法律、政策等多種手段,積極發揮政府和市場的優勢作用,建立文化志愿服務組織風險管理和應急處理機制,為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提供保障。在張家港市志愿服務禮遇辦法的基礎上,輔以“服務+福利”的模式,讓文化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就能看演出、聽講座、觀展覽;同時,開展2013至2014年度張家港市文化志愿服務各類先進評比,形成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組織表彰和社會評價相呼應的良好激勵機制,逐步完善了文化志愿者服務運行體系。endprint
社會助力 多元發展
在44個文化志愿服務團中,社會團體占了11個,覆蓋了學校、個體、企事業單位、公益機構等社會各個領域,他們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服務內容涵蓋了詩詞文化傳播、古琴公益培訓、社區文藝演出、困境兒童心理輔導等。從政府購買到企業贊助,“志愿伙伴計劃”助推了文化志愿服務的開展,更豐富了基層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塘橋鎮愛心企業天江精密模具制造與塘橋鎮文化志愿服務團成為合作伙伴,全力支持“‘共享陽光·快樂成長書法進校園”文化志愿服務項目,使3所民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免費學習書法;樂余鎮愛心企業江蘇永發醫用設備始終注重企業文化,與樂余鎮文化志愿服務團成為合作伙伴,開辦《樂文化百姓大講堂》,為百姓送去好書共賞、教育咨詢等服務。通過這樣的方式,張家港市文化志愿服務不僅吸納了社會力量的加入,更擴大了社會效應。
內外聯動 形成合力
內部整合生動力。2014年,由張家港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牽頭,張家港市文化志愿者協會聯合44個文化志愿服務團,進行資源整合,啟動了“為你而來·共筑夢想”大型關愛特殊人群文化志愿服務行動。以全市各鎮(區)社區、學校、老年公寓為主要服務區域,開展了公益演出、文藝培訓、閱讀推廣、展覽講解、家電維修5大類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突出人文關懷,以文化人,以文化志愿服務保障弱勢群體權益,從點線實施到多層次覆蓋,先后為新市民、殘障人士、空巢老人、青少年等特殊人群打造符合其基本特點和現實訴求的貼心文化志愿活動60項750次,受益群眾達12萬人次,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并獲評2014年“家在蘇州”主體品牌二類優秀項目。
外部聯合促發展。通過與市文明辦、共青團、婦聯、殘聯、區域聯合黨委等各部門各條線的合作,廣大市民得以參與到第六屆(張家港)長江流域戲劇藝術節、首屆長江流域小戲小品展演現場、首屆中國(張家港)長江流域民間藝術博覽會等活動中,以文化志愿的力量支持各領域社會文化活動,真正做到普惠均等,樹立文化志愿風尚,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文化志愿服務的合力。
2015:志愿服務點亮文化夢想
至2015年5月,張家港市已建立46個文化志愿服務團,持證上崗的文化志愿者達2000名,他們隨著文化志愿這股“暖風”,從“送文化”到“種文化”,圍繞“舞臺點亮生活”“閱讀開啟心智”“文化精彩人生”“藝術陪伴成長”“服務溫暖人心”五大主題開展20大項66小項的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用他們的專業、熱情、愛心構建了參與更廣泛、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機制更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務體系。
健全制度 常態開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上級文件要求,張家港市出臺了《2015年張家港市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實施方案》,進一步凝聚共識、供需對接、整合資源、完善機制,推動文化志愿服務事業規范有序、持續健康發展。根據新時期群眾文化需求特點,以全市各鎮、村、社區為重點服務區域,深入基層學校、企業、家庭、福利機構,圍繞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新市民和殘疾人等重點群體開展文藝演出、閱讀推廣、教育咨詢、公益播映等各類服務。2015年以來,已陸續開展活動776次,受益群眾達6萬人次。
結對幫扶 文化傳遞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張家港市始終把弘揚先進文化、建設文化強市作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動力,讓文化之果惠及全民。今年以來,張家港市文化志愿者協會積極與各大企業、學校結對,為企業員工、學校學生送去文藝演出、心理咨詢、文化輔導等服務;下屬的各大文化志愿服務團也通過“結對子·種文化”的方式進一步弘揚志愿精神,助力張家港市文化志愿服務事業向前發展。
傳承傳統 弘揚精神
張家港文化志愿者協會始終以發展先進文化、創新傳統文化、扶持通俗文化為己任,以活動促傳承、以教育謀發展。每年學雷鋒日,張家港市文化志愿者協會都會組織開展文化志愿服務集中行活動,號召各文化志愿服務團在同一天同一時段,在不同服務點位開展文化志愿服務;今虞詩社、沙洲琴社等文化志愿服務團,均發揮其自身專業優勢,堅持每月開辦詩詞普及、古琴進校園、琴曲專題公開課等服務,讓更多市民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區鎮的一些文化志愿者更是利用自身書法、歌唱、舞蹈等特長,教市民寫書法、唱山歌,重新喚起市民對中華傳統文化瑰寶的向往與喜愛。
跟蹤評估 確保成效
文化志愿服務的廣泛開展并非以量取質,考核評估機制的出臺讓服務更有成效。注冊登記、考核評級、活動備案、跟蹤評估、退出注銷,這些緊緊相扣的環節不僅為文化志愿者參與活動提供了便利,更讓文化志愿服務變得更加公開透明。文化志愿者協會還會定期組織各服務團負責人、骨干、優秀文化志愿者、新晉文化志愿者開展座談,通過溝通交流,了解活動最新開展情況及遇到的困難,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確保服務效果落到實處。
隨著張家港市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的深入開展,“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已隨著文化志愿的暖風在城市每個角落生根發芽。下一步,張家港市文化志愿者協會將繼續深入基層,立足群眾,求精求實,帶領全市千千萬萬的文化志愿者們一直行走在奉獻的道路上,助力張家港市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