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鵬++蔡立錚
中國需要什么樣的文化
最近,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在中國熱播,繼《爸爸去哪兒》之后,又掀起了一股強烈的收視狂潮,為什么這種節目可以引起這么多人的關注,這和當今中國人民的生活密切相關。
當今中國,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只不過是生存,這種生活質量的下降,使得人民對改善生活質量的訴求越來越高,于是,對人類本性的深度發掘,就成了一劑放松的良藥,我們可以看到,現今中國“驢友”的逐漸增多,暴走族的盛行,而《奔跑吧,兄弟》就是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就是現今中國人對輕松的生活狀態的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從而希望沖破現今的一切束縛,獲得最大的自身滿足感。也在這其中獲得了對自身的超越,以及傳播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但是,并非所有的電視節目都是如此,從來沒有收視率的節目也是層出不窮,那么,這種現象為什么會出現,我想,這可以追溯到中國現代文化自身固有的問題:
現階段中國文化現象
從《奔跑吧,兄弟》以及前一段時間同樣熱播的《爸爸去哪兒》我們可以看出,人民對優秀的文化作品的定位是十分明確的,這種定位就是:文化作品要貼近人民生活,傳遞有利于人民思想進步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的思想文化,就像《奔跑吧,兄弟》傳遞的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不畏艱難的勇士精神,以及《爸爸去哪兒》所傳遞的傳統家庭美德,都是對社會、個人發展有利的思想結晶,但是,在總體來看,中國現多部分文化作品依然有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什么,它們又為何存在?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制度上的不配套,中國的文化發展走進了一種怪圈,在國外,商業資本的介入往往會帶來文化的繁榮,而在中國,商業資本的大量介入卻導致了文化的粗制濫造以及庸俗化。在現階段中國文化的發展中,最主要的問題有三點。
虛無主義的文化。虛無主義主要否認人生和世界意義,也就是基礎、目的和價值等。在當代中國文化中,傳統的價值也就是儒家所主張的價值已經不再具有規定性,它至多只是一個文化遺產和遺跡。如傳統的春節不僅是家人的團圓,而且也是對于天地的膜拜和對于祖宗的追思,但現在的春節卻完全改變了其本性。在饑餓的歲月里,它是飽餐的時機,但在溫飽的年代里,它幾乎只是一個例行公式。人們不敬畏天地,但未必就崇拜上帝。如在西方的圣誕節,人們到教堂去贊美上帝,在家里和親人相聚。但在中國的圣誕節,人們往往和朋友們狂歡。既不是天地,又不是上帝,而是各種體育和娛樂明星成為了我們時代的偶像。他們并不代表某種最高的原則,而是因為他們在某個領域里第一,是名人。但最具時代特征的是各種類型的造星運動,它將一個非英雄變成英雄這些人物幾乎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可以說,他們就是虛無主義的明星。
技術主義的文化。當代的各種文化只要它試圖進入市場的話,那么它們都必須借助于技術,最主要是傳媒技術、信息技術。例如廣告就是極端情形。一種文化產品已經被技術處理過了,而廣告對于這樣一個技術化的文化產品還要進行再度技術處理。就技術方面而言,當代文化不同于傳統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虛擬化。一個虛擬的文化產品所呈現的特性為:假的如同真的。因此人們生活在虛擬的世界里如同生活在現實世界里一樣。但這容易混淆現實和虛擬的界限,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的網絡依賴癥就是如此。正如人們依賴酒精和毒品所制造的麻醉和幻覺一樣,網絡依賴癥就是對于虛擬世界的依賴。它無非表明,人被技術化了,人被技術所制造的虛擬世界所控制了。
享樂主義的文化。當文化成為產品的時候,它就要提供給人消費。所謂消費就是滿足人的欲望。人有各種欲望,有身體的,有社會的,還有精神的。但身體感官欲望的滿足,亦即享樂,成為了消費最直接的形態。因此一些文化產品便直接或間接地將享樂主義作為自己的原則。于是不僅所謂的娛樂文化,而且一般的文化也奉行這樣的口號:娛樂至上,娛樂至死。更有甚者,有的文化產品為了刺激人們的欲望,誨淫誨盜,宣傳色情和暴力。這種文化就不是一般的享樂主義了,而是假丑惡,是觸犯道德與法律底線的低俗文化。
中國的新文化的表達
在談論這個話題之前,依然需要提到《奔跑吧兄弟》,這個節目所傳遞的能量,一旦被全體的中國社會人接受,中國便會越發強大,因為,就我個人認為,中國的很多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往往是人民的不作為,在長時間的封建統治下,中國人產生了被稱為“奴性”的民族性格,當然這不是中國人的全部面目,但是,這種民族的劣根性極大的影響了中國人以及中國社會的發展,這也是中國的社會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這樣的民族性格,使得公民力量無法被發揮,自上而下的權力監督體系就無法被建立,民智的不開化,使得一切改革措施并不能真正推行。
所以,中國新文化的根本任務依然沒有變,那就是開民智。
開民智,就是要中國的民眾傳遞一種正能量,那種不畏艱難,追求自由和幸福,追求自身心性提高的意識,讓中國人不再浮躁,并且敢于利用法律為自己謀福利,使得民眾明白是非善惡,這就是中國新文化的根本任務。
中國的政治民主化也是勢在必行。前兩年,中央電視臺的電影頻道播放了被禁播十年之久的美國電影——《V字仇殺隊》,并且一刀未剪,這讓中國的電影愛好者大為震驚,認為這在中國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實際上,這恰恰反映了中國政治的民主化的艱難起步與發展,也反映了中國人民對于中國政治民主化的迫切訴求,所以,中國的新文化,就要順應人民的訴求,《V字仇殺隊》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
而這一切如果想起到應有的效果,就是讓文化真正走向大眾化,不僅是讓內容反映人民訴求,更是要讓中國的文化走向大眾化,就像雅典的戲劇,古雅典的戲劇之所以會蓬勃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伯里克利將戲劇的入場券的價格降低到了一個連普通農民都能接受的價格,使得文化能真正走出殿堂,走向大眾,這也推動了雅典的政治民主化進程。所以,政治的改革必然需要文化的宣傳作為保障,而在中國政治民主化的今天,文化的力量就更明顯。
|作者王大鵬系大連財經學院副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