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金融結構并就其與金融穩定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對于探索金融危機的規律有著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本文將從金融結構出發,并對金融穩定進行研究,以期提出富有意義的創解。
關鍵詞:金融結構;金融穩定;關系研究
一、引言
在現代經濟中,金融對于經濟的促進作用受到廣泛的認可。金融系統的變化對經濟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且復雜的。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金融危機爆發頻率和原因較之于以往又有了新的表現。根據研究統計,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全球大致每四年就會爆發一次規模及影響較大的金融危機。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機爆發的負面影響和蔓延速度都有了明顯的增強。在過去的關于金融危機的研究中,對于金融危機的爆發原因有著許多研究,但是后來的爆發的金融危機又推翻了這些理論。歷次金融危機的爆發讓金融危機的研究者開始將研究的視角對準金融結構及金融穩定之間的關系。由于金融和經濟存在著共生共存的關系,而金融系統有十分復雜,到了二十世紀,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研究的觸角伸向了金融結構與金融穩定關系上。金融系統極其復雜,產生金融危機的原因也非一種原因導致。學界對于這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趨于成熟及深入,視角越來越多遠,程度越來越深入,理論也越來越完善。在傳統的研究上,將金融結構與金融穩定關系研究的學者并不多,即使有研究的學者,研究的范圍也比較局限,或者缺乏實證研究。本文將就此進行進一步深入的分析。
二、金融結構的劃分
傳統對金融結構的劃分主要以經濟增長為基礎。從廣義的角度看,金融結構由金融系統和金融政策二者構成,從狹義的角度來看,金融結構由金融市場、機構及契約三部分構成。在數十年的研究基礎上,學者們發現金融體系十分復雜,金融結構的劃分也絕非單一的,從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劃分依據。根據金融市場中融資的手段的不同,可以將金融結構劃分為銀行主導型、市場主導型兩種。對于這兩種不同主導型的金融結構,學界對于二者優劣的爭論也一直沒有停止。也有以金融機構為依據進行劃分的,即將金融體系結構劃分為央行、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結構。這種劃分方式主要用來分析金融結構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也有以金融資產為依據進行劃分的,另外還有依據銀行業的所有權進行劃分的。不同金融結構的劃分依據均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價值。除了以上幾種對金融結構體系的劃分依據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劃分的依據,但都并不是學界主流認同的觀點。金融結構劃分依據的復雜性也說明了研究金融結構所面對的復雜挑戰。
三、金融穩定概念
1.金融穩定的定義
金融穩定和金融不穩定是一對相生相存的概念,當前已經受到許多政府的關注。但由于金融系統本身具有的復雜性,當前,對于金融穩定的定義仍然未達成一致。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穩定已經受到了各國學者、市場主體以及政府的廣泛關注和討論,而且對于金融穩定也有著千差萬別的理解和定義。對于金融穩定的理解需要從金融穩定的特點、金融穩定的條件以及金融的作用等方面開展。金融穩定有著自身的特征,例如穩定的貨幣供應及政策、穩定的監管措施和機制,穩定的經濟增長等等。金融的穩定有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否則,不穩定的金融體系對于經濟的傷害是致命的。相較于對金融穩定的判斷而言,金融不穩定更容易判斷,也更容易得到直觀的理解。金融不穩定通常表現為實體經濟部門的運行和發展受到金融市場的干擾,甚至破壞,導致金融資產發生強烈地波動,金融機構發生倒閉潮等等。當金融體系不穩定時,實體經濟部門也就無法獲得穩定的融資渠道,導致實體經濟體財務狀況二話,從而為經濟危機埋下伏筆。
2.金融穩定的度量
隨著對金融穩定的研究的深入,學者們對于如何度量金融穩定有了系統性的研究成果,并且目前世界上有許多的國家政府的金融部門以及一些國際金融組織開始發布金融穩定報告。這些金融報告通過對金融穩定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式來闡述各自金融體系的穩定。我國的央行就會定期發布金融穩定的報告。有的國家的金融穩定的報告側重于對金融穩定的評價,并進而對國家金融政策產生影響。
四、金融結構與金融穩定的關系
1.金融穩定與金融組織結構之間的關系
在過去,主流觀點認為在市場主導型金融結構下,金融危機爆發的概率小,影響小,而在銀行主導型金融結構中,金融危機多且影響大。因此,這種觀點認為通過信息分散化可以讓人們更加主動地去搜集市場主體的信息,從而督促市場經濟主體更好的管理運作。由于市場主導型金融結構中,信息分散化具有這種優勢,因此,可以較好地分散金融危機爆發的風險。與此相對的是銀行主導型金融結構下,由于銀行流動資產及負債具有明顯的不匹配性,因此,銀行十分容易出現擠兌潮,從而由銀行帶來金融的系統性風險并進而引起金融恐慌,甚至爆發危機。然而,不管是市場主導型還是銀行主導型都有著其本質的脆弱性,即使在完全充分的市場經濟體系中,信息不對稱仍然是常見的現象。在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中,非資產價格的波動往往引起金融風險。當市場流動性出現斷裂的鏈條時,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并進而導致系統風險的進一步加深。目前,許多學者建立了相應的模型對市場主導型和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進行研究,而且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2.金融穩定和金融資產結構之間的關系
金融穩定與金融資產結構之間的關系通常都是從系統風險研究的角度進行的。衍生金融類工具為繁榮金融市場起到了積極地作用,也同時推動了金融市場的證券化進程,也滿足了更多的金融服務需求,但是衍生金融工具有著高風險性。導致這種大的風險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原因一方面是衍生工具本身就是傳統金融產品的衍生品,其變量更多,而且隨著衍生金融工具的量的增大,監管的難度也越來越大。而且市場的調節具有滯后性,導致衍生金融工具的監管有很多處于監管的忙去。在衍生金融工具促進金融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新的風險因素的增加,風險日益復雜和多樣化。站在公司金融的角度出發,公司的所有權以及對銀行的負債會對公司的股東和債權人對銀行的監督行為有所變化。如果公司的激勵結構不合理,甚至沒有激勵,那么,管理者的不作為也可能會引發金融風險,從而降低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并進而危及經濟安全。
3.金融穩定和金融市場結構之間的關系
過去的觀點認為,市場競爭越充分,則銀行的市場力量被削弱,從而銀行的利潤降低,進而導致銀行的特許權的價值降低,通過高風險的投資刺激銀行增加收益,這些導致了金融系統的穩定性降低,還引發了金融系統的脆弱性增加。多種觀點中,有的觀點認為將銀行系統的力量集中可以起來,從而增強銀行利潤,增強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也有的觀點認為在信息不對稱的背景下,通過增加銀行貸款,可以抑制銀行的風險頭寸;也有的觀點仍未集中銀行的力量可以分散風險,而且對金融的監管也更加便利;還有的認為集中地銀行力量可以讓銀行更好的應對流動性危機。上述這些觀點都有其理論及實證支撐,均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銀行業的過度集中和力量的過于強大也會對金融的穩定造成負面影響,從市場的角度出發,當銀行里力量強大到足以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命脈時,銀行業基于本能的行業保護主義思想及利潤之上的思想,容易采取一些激進的金融策略,從而導致風險的增大。如果銀行的力量過于分散,則監管上也會存在很大的難度,甚至導致大量的監管空白,而這也是當前金融體系中不能夠允許大量存在的。因此,經濟學界林毅夫認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小銀行的發展對于金融的穩定更加有利。
五、結論
金融系統十分的復雜,金融結構的劃分也只是相對的,目前沒有任何一種對金融結構的劃分的標準可以得到一致的認可。從本文的論述來看,金融結構與金融穩定關系的研究上的觀點并不一致,也沒有形成統一的論點。我國目前的金融市場在不斷地完善,金融體系為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在過去的發展中,我國金融結構和金融體系的問題仍然是大量的存在的,而這些存在的問題可能影響到我國金融體系,甚至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目前,我國的金融結構仍然以銀行為主,因此,從現實的角度出發,我國應當不斷加強對銀行業的監管,不斷完善征信系統,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設計出科學合理的金融衍生工具,從而提高銀行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完善我國的金融結構,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明斯基著,石寶峰、張慧卉譯.穩定不穩定的經濟——一種金融不穩定視角[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陳雨露,馬勇.金融體系結構與金融危機[J].金融評論,2009,2.
[3]朱孟楠,蔡叢露.銀行業結構性因素對金融穩定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07,8.
[4]孫清,李東.從經濟危機到金融穩定相關理論發展綜述[J].經濟學動態,2008,10.
作者簡介:賈禎(1980.09- ),女,漢族,河北保定,南開大學,金融學,金融投資,碩士,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