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千里
摘 要:我國中小微企業迅速發展,對國家的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社會和諧等等發展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遍布在各行各業、數量龐大、融資種類不同、需求不同的中小微企業,長期以來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中小微企業經營特色和金融機構經營目標的戰略不一致。中小微企業的自身發展特點存在缺陷造成融資艱難。中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滯后,信息不對稱,信用擔保機制不健全。多種客觀原因綜合制約著中小微企業的融資。
關鍵詞: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企業信用體系;融資渠道;民營金融;信用擔保
不知道企業規模的標準究竟是怎么劃分的,根據央行界定的標準,到2014年末我國有99%左右的企業屬于中小企業。近十年又細分成小微企業,我們稱之為中小企業。正是這些中小微企業對國家經濟總量的貢獻超過了60%,對稅收的貢獻超過50%,對城鎮就業貢獻超過了80%。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中小微企業迅速發展,對國家的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社會和諧等等發展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些遍布在各行各業、數量龐大、融資種類不同、需求不同的中小微企業,長期以來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他們銀行貸款只占銀行貸款總量三分之一左右。同時,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巨大沖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尤為突出。許多中小微企業陷入了因資金鏈斷裂而紛紛面臨破產、倒閉、跑路的困境之中。雖然這些中小微企業占用的社會資源非常有限,但是他們用極少的社會資源,創造了大部分的社會財富,同時也承擔了大量的社會責任。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遇到了不少的麻煩,但是融資難首當其沖。這個關鍵的“瓶頸”問題不解決,將直接影響我們國家方方面面的穩定和發展。
一、為什么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如何去尋找新的融資空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小微企業經營特色和金融機構經營目標的戰略不一致。特別是銀行機構。雖然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股市火了一把,股票市場(如創業板)一路飆升,債券市場開始推進,各類基金也紛紛出臺。但是,就目前我國的融資結構中仍然以銀行間借融資為主。而銀行機構從經濟成分和股權構成上看是以“國”有主的。國有銀行在對中小微企業信用風險認定上顯得格外謹慎甚至于刁難。包括一些中小型地方城市商業銀行,他們優先選擇仍然是大中企業,以至于造成地區金融缺位。加之中小微企業規模小、承受能力較弱。一旦貨幣發生風吹草動,中小微企業資金壓力更為明顯。所以,銀行在信貸緊縮時,為了企業的自身利益,優先選擇大型優質客戶。對中小微企業放貸會設置重重關卡,從而加劇了中小微企業貸款難,或者會極大地增加中小微企業的隱性成本。
第二,中小微企業的自身發展特點存在缺陷造成融資艱難:首先,中小企業一般自身規模較小。積累較少,且大部分管理不規范,效益低下,中小微企業因缺乏足夠的實物資產作抵押,相關貸款機構為確保貸款安全性,規避市場風險使得中小微企業在間接融資上也困難重重。其次,小微企業財務制度不規范、報表可信度較低。一些中小微企業往往有多本賬以應付不同部門的檢查。財務報表數據不真實可靠,,財務信息失真。加之專業財務人才不足,導致財務會計制度不規范,缺乏全面系統的財務報告等等,使得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未來發展前景不易做出準確判斷,從而增加了企業的貸款難度。
第三,中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滯后,信息不對稱,信用擔保機制不健全。其主要表現在:與銀行信息不對稱。因為中小微企業往往不愿披露全部的信息,使銀行對于中小微企業公布相關信息,無法判斷出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因而出現“惜貸”和“慎貸”或者不貸了;與擔保機構信息不對稱。如果擔保物不清楚,擔保機構憑什么對融資信貸的進行擔保;與投資者信息不對稱,無論是個人、集體還是組織,他們是直接投資者。他們不會在對企業不了解的情況下盲目投資的。顯然,這是一個信用體系和信用擔保機制問題,如果不解決,中小微企業永遠無法獲得直接投資。
第四,多種客觀原因綜合制約著中小微企業的融資。主要表現為:其一,融資渠道體系單一。資本市場的股票受到發行規模限制,中小企業在上市公司中所占份額小得可憐。如果發行債券,大都帶有政府壟斷的味道,中小微企業很難進入這一投資領域。而剛起步的風險基金作為中小微企業是看得見,摸不著;其二,中小微企業融資相關輔助體系也嚴重缺失。首先是缺乏統一的中小企業信用評估體系。第二是國內目前還沒有構建企業信用信息網絡;第三是缺乏中小微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其四,缺乏政府政策有力支撐。政府的行為像企業。大企業,效益好的企業要啥給啥,而對中小微企業態度是愛理不理,甚至設置一道又一道門檻;其五,缺乏專門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
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引起中央和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
1.國家已經啟動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相關措施。近幾年來,國務院、各部委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文件,采取多種措施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到2014年末,各級類型的金融機構、各類銀行人民幣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到15.46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5.5%,比2013年末高1.3個百分點。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全部企業貸款余額的30.4%,比2013年末高出1個百分點。全年中小微企業貸款增加2.13萬億元,增量占全部企業貸款增量的41.9%,比2013年占比水平低1.6個百分點。
2.小微企業貸款需求仍有較大的缺口。隨著經濟的發展,資金的價值含量的降低,貸款需求的將不斷增加。中小微企業從商業貸款的難度仍然非常大。雖然中央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金融機構也加大了扶持力度。但實際上,企業要獲得貸款,實際承擔的利率遠遠高于理論利率水平,從而加大了成本,也增大企業的負擔。如果說貸款難是系在中小微企業經營脖子上的一條繩索,那么貸款貴更是中小微企業經營脖子的一條催命索。
三、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相關措施建議
1.專門搭建中小微企業信用綜合平臺,加快信用體系和信用評估體系建設,真正改善中小微企業的投融資環境。
中小微企業行業多,范圍廣,分布散,規模小,多如牛毛。搭建中小微企業信用綜合平臺,加快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更有助于金融機構和其他企業較為準確了解企業的信用狀況。這樣,既能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環境,還能為信用記錄良好的企業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還必須建立中小微企業信用檔案。使企業明確銀行采集企業信用信息的法律地位。明確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配合信息采集和更新的義務。各級政府和相關組織應鼓勵和監督中小微企業定期上報真實的財務信息,同時必須保護好這些中小微企業信息的安全。
2.拓寬融資服務市場,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在法律規范下,發展以民間資本為主的小額貸款公司,各級政府及相關組織應做好效率、效益的相對公平和風險的控制。
3.全面加快、加深金融改革步伐,積極發展民營金融。近年來金融改革如火如荼,但是,在涉及民營金融方面動作太小。雖然一些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等民營為主的金融形式在不斷出現,但借貸市場的參與度還遠遠不夠。并且民間資本要真正進入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主要金融行業的路還存在艱難險阻。當然,這些民營金融企業如何優化業態格局,如何獲得更公平的機會參與,如何在利率市場上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定價權等等也需要加倍努力。只有民營金融全面參與,那么中小微企業的經營發展才會是另一片天空。
參考文獻:
李長春.正確認識和處理文化建設發展中的若干重大關系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J].求是,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