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太原030031)
21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得以借助網絡實現飛速發展。互聯網金融可以有效改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進一步優化金融資源的配置,進而提高金融體系的包容性。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到底是互聯網還是金融?還是以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和商業模式開展的新金融?當前,業界和學術界對互聯網金融尚無明確的、獲得廣泛認可的定義。2014年4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提出,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是借助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新興金融模式。此定義是目前為止較權威的對互聯網金融的詮釋。
開放共享的數據平臺。開放和共享是互聯網的靈魂,以大數據、云計算、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為基礎,通過網絡生成和傳播信息,通過搜索引擎對信息進行組織、排序和檢索,通過云計算處理信息,有針對性地滿足用戶在信息挖掘和信用風險管理上的需求。市場主體不是獨立存在的,會與其他市場主體發生聯系,如供貨商、客戶、銀行等,可通過互聯網從多個側面搜集這一市場主體的信息,并通過信息的拼接對市場主體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進而獲得該主體其他方面的信息。
信息透明的交易平臺。互聯網金融本質上是直接融資,資金供求信息在網絡上形成 “充分交易可能性集合”,雙方資金供求匹配成功后即可直接交易,在沒有金融中介參與的情況下高效解決資金融通問題。
第一個階段是2005年以前,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主要體現為互聯網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支持,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的互聯網金融業態。第二個階段是2005年后,網絡借貸開始在我國萌芽,第三方支付機構逐漸成長起來,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開始從技術領域深入到金融業務領域。第三個階段從2012年開始,而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元年”,是互聯網金融得到迅猛發展的一年。自此,P2P網絡借貸平臺快速發展,而一些銀行、券商也以互聯網為依托,對業務模式進行重組改造,加速建設線上創新型平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P2P(peer to peer)融資模式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民間借貸的興起而出現的一種金融脫媒現象,其核心是利用互聯網平臺的技術便利和成本優勢,使具有閑置資金出借的個人或企業與有貸款需求的個人或企業,通過網絡自行配對成交,平臺公司從中收取中介報酬。
2005年,英國首次出現P2P網絡借貸服務。目前國外知名的P2P網絡借貸平臺主要有英國的Zopa1、美國的Prosper2和Lending Club等。
2007年P2P融資模式正式進入中國,拍拍貸、宜信、紅嶺創投等平臺相繼出現。在這一時期,盡管市場對于新形式的融資平臺期望較高,但是涉足者相對較少。2010年后,隨著利率市場化預期、銀行脫媒以及民間借貸的火爆,P2P貸款呈現出爆發性增長的態勢,大量的P2P貸款平臺在市場上涌現。與此同時,由于該模式處于初創期,國家相關部門缺乏必要的監管,也無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約束,導致出現了多起P2P貸款公司卷款潛逃等惡性事件,這無疑給我國正常的金融秩序帶來不利影響。于是各P2P貸款公司開始意識到行業聯盟對其行業發展的重要性,于是積極組成各種行業聯盟及行業資信平臺,且希望通過向央行靠攏,尋求信用數據對接,使行業逐步趨于正規化、理性化。
2013年以來,隨著市場的理性回歸,企業數量增速放緩,幸存下來的優質P2P貸款公司將具有更多話語權。
1.參與者分散且廣泛。P2P融資平臺的參與者呈現分散網格狀的多對多形式,參與者分散且廣泛,借款者只要有良好的信用,即使缺乏抵押擔保,也能夠獲得貸款,投資者即使只有少量的資金,也能參與資金出借。
2.交易方式靈活高效。P2P融資平臺上借貸雙方的需求多樣化,表現在借款金額、利息、期限、還款方式多樣化的產品特征和交易方式。此外,P2P融資強調淡化繁瑣審批模式,手續簡單,高效滿足借款者的需要。
3.風險收益雙高。P2P融資平臺上的融資者往往是缺乏有效擔保和抵押的客戶,因此不被傳統金融所接納,故愿意以更高的利率在該融資平臺獲取貸款,另一方面,P2P融資平臺的投資者面臨線下盡職調查的缺失而只能靠客戶網絡信息來判斷其真實性,風險較大,因此要求更高的資金回報。
4.對互聯網技術的依賴性強。P2P融資平臺對互聯網技術的依賴性極強,參與者的廣泛性和借貸關系的復雜性要求互聯網技術對其信息進行整合與審核。事實上,P2P借貸的產生也得益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
1.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就目前而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最突出問題是融資渠道少,傳統的銀行金融門檻太高,將大多數中小企業拒之門外,而P2P網絡借貸的出現成為了有閑置資金的個人和有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之間十分有效的橋梁,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新的渠道,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而P2P融資平臺的出現,進一步釋放了民間資本,加快了金融脫媒,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充足的資金量。預計未來P2P融資平臺服務將針對中小企業出現的融資問題進行更加專業的服務。
2.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靈活高效的融資方式。P2P網貸使借款人在網絡世界里充分享受到貸款的靈活和高效,借款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布貸款金額、貸款期限、還款方式及利率各不相同的融資方案,與傳統的金融機構貸款相比更靈活高效。
3.降低了中小企業運營服務成本。眾所周知,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利用傳統的金融機構進行融資,運營成本極高,且需花費較長時間,而對于中小企業經營來說,好的投資項目稍縱即逝,時間就是生命,一旦錯過好的投資機會,其生存就會面臨很大問題。而P2P融資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難題,得益于互聯網給整個金融行業帶來的技術革新,使P2P融資流程大大簡化,操作流程自動化提升,大大降低了金融業務的人力和服務成本,同時提高了其服務質量。
4.幫助中小企業創建信用數據庫。P2P網貸服務的群體都是正規銀行體系很難覆蓋的中小企業,在對其服務過程中,完善對企業信用數據的收集和評估,并借助強大的互聯網技術,提高獲取并利用信用數據的準確性,為進一步完善企業的征信系統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P2P平臺不斷加強風險控制,更好地為企業進行融資服務提供幫助。
自2006年我國首家P2P借貸平臺宜信在北京揭牌,從此,P2P融資在我國掀起了普及浪潮,迅速發展壯大。截止到2014年6月,全國P2P借貸平臺為1 263家,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借貸發達地區,僅廣東、浙江、山東、北京、上海三省兩市共計703家,超過全國總數的55%。目前全國除西藏外,各省份都有P2P借貸平臺。
P2P借貸平臺的成交額也隨著平臺的迅速增加而不斷攀升,2011年6月國內 P2P行業成交額首次超過5億元,2012年9月份行業成交額超過30億元,而到了2014年8月網貸行業總成交量達225.39億元,成交量是2013年同期的4.46倍,環比增長4%,行業增勢向好。2014年P2P融資平臺每月平均交易量達到157億元人民幣,而利率平均值為19.54%,平均借款期限為5.28個月。從上述數據分析得出P2P融資額巨大,而所有的P2P融資平臺都有半數以上融資方為中小微企業,也就是說,隨著2014年P2P融資平臺的高速增長,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社會閑置資金的釋放為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福音。從綜合利率來看,中小企業利用P2P融資的成本較高,是同期銀行貸款利息的3倍以上,但是融資成本的增加并未阻擋中小企業融資的熱情。從融資的平均期限來看,中小企業利用P2P融資的期限較短,一般在半年左右,基本屬于短期融資。2014年前八個月融資額總體呈上升趨勢,2月融資額有所下跌,主要原因可能是春節影響所致。
與融資額逐月上升的趨勢有所不同,P2P融資的綜合利率在2014年前8個月呈現逐月下降趨勢,而且下降趨勢明顯,這可能與融資平臺不斷增加、民間投資資本不斷涌入有關。隨著P2P融資平臺的不斷完善,行業不斷規范,筆者預計綜合利率還會不斷下降,這對中小企業融資來說無疑是一利好消息。P2P融資期限變化不明顯,但基本在4個月至7個月間波動,說明投資者基于對風險的規避,喜歡投資于短期的項目,這直接導致融資方為了迎合投資者的偏好,不得不將融資期限降低,以快速籌集到資金。
從下頁表可以看出,交易量排行前十的平臺所在地集中在深圳、上海、溫州、杭州、廣州、北京等經濟發達城市,可見盡管P2P交易克服了空間限制,但是由于平臺對大額融資行為有抵押、擔保等要求,因此經濟發達城市的中小企業因其有本地融資平臺的便利,融資成功的機會要比中小城市的企業更大;從另一方面來講上述六座城市也是我國經濟高度發達地區,中小企業數量相對多一些,因此融資交易量排名更靠前。前十名的平均借款期限是10個月,平均融資利率是12.8%左右。而行業平均借款期限為5.28個月,行業平均融資利率為19.54%。與行業平均值相比,前十名融資平臺的借款期限更長,而融資利率反而更低,究其原因是這些平臺影響力較大,規范程度較高,對于投資者來說風險更小,所以投資者更愿意以較低的收益和較長的投資期投資于該平臺,故中小企業融資者如果能在該平臺融到資金,成本會相對低一些。

2014年9月P2P網貸平臺交易量前十名相關數據一覽表
P2P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模式對于緩解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P2P融資模式整個行業的發展時間較短,還處于起步階段。而中小企業利用P2P融資平臺進行融資也處于摸索階段,在此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問題。
從2014年1—8月P2P融資平臺相關數據可以看出,P2P融資平臺的平均綜合利率接近20%,超過銀行貸款利率的三倍。而我國的中小企業在面臨經濟放緩、經營壓力加大的形勢下,高融資成本的P2P模式雖然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渠道能解企業燃眉之急,但作為企業長期融資渠道,顯然成本過高。
P2P融資平臺的平均期限在5個月左右,而相關調查表明,在有借款需求的企業中,50%以上的中小企業存在中長期借款需求,而且該比例在逐年上升。因此,現有的P2P融資模式只能滿足企業短期資金需求,而對于企業用于長期投資需要的資金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P2P融資模式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的一種新型融資渠道,而互聯網的優勢在于打破空間限制,在一個開放的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為不同空間的對象提供對等的服務。但是由于P2P融資模式處于起步階段,而中小企業還沒有建立健全的征信系統,很多融資平臺在對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時,無法避免得需要對企業進行實地考察,這使得中小企業通過P2P平臺進行異地融資比較困難。而P2P融資平臺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所以對處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來說,該融資模式還沒有起到應有的緩解融資難的效果。
P2P融資模式從2007年正式進入中國,大量的 P2P貸款平臺涌現,與此同時由于政府缺乏相應的監管和必要的法規約束,已經有多家P2P貸款公司接連發生惡性事件,這對該行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此時需要政府部門進行適度的引導和監管,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使該行業得到健康穩健的發展。
長久以來,我國的信用收集和征信體系是掣肘中國金融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P2P貸款所覆蓋的投融資主體大部分是中小企業,對這部分用戶的信用信息的收集無疑可以幫助建設和完善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而該信用體系的完善將成為中小企業P2P融資模式發展的助推器,使P2P融資模式作為中小企業主要融資渠道成為可能。
目前我國的P2P融資模式還處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階段,短期來看這種模式對P2P融資起到了保護作用,但是從長期看這種模式卻制約了P2P融資的蓬勃發展。結合線下的經營模式,違背了P2P貸款的初衷和精神,也不能很好地體現P2P貸款的便捷性,沒有將互聯網優勢發揮出來。未來,隨著信用數據的積累、用戶規模的積累以及商業模式的成熟,純線上的P2P融資模式將更具有核心競爭力,這也為中小企業利用P2P平臺進行跨地域融資成為可能。
面對新的金融環境,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如何有效利用P2P融資平臺,使其成為緩解融資困難的又一利器,中小企業要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加強財務管理,使信息披露更加公開透明,減少與P2P借貸平臺的信息不對稱,并且要積極主動學習金融知識,加強信用管理意識,建立誠信數據,降低在P2P平臺上的違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