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虎

櫻花爛漫時節(jié),我來到日本東京。上野公園櫻花盛開,那里的“櫻花祭”“花?!焙汀叭撕!眳R集。滿樹的染井吉野櫻花,有淡紅、有雪白,一陣微風吹過花瓣紛揚,如細雪般落地,招來憐香惜玉的贊嘆。櫻花樹蔭下的占席者,大都為年輕人。以塑料布一圈一圈地鋪滿公園,擺上輕食便當與啤酒;他們與四處流動、興趣盎然的賞櫻人不同,坐在那里三五閑聊,悶聲灌啤酒;也有人躺倒在地睡大覺?!按蟀滋斓墓ぷ魅眨@些人難道都不工作嗎?”同行的友人見此不解地詢問我。
我向同行友人介紹,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櫻花的生命周期約七至十天。一年一度的賞櫻季,很多公司行號也會組織"櫻花祭"活動,借賞花之際聯絡感情。其實,很多年輕人工作時間待在公園里,除了有組織的賞櫻外,還有一些外人所知不詳的社會原因。進入21世紀后,日本的“浮力塔”(日語發(fā)音的中文音譯)人數越來越多。所謂的“浮力塔”,是借英文Free Time(一說free arbiter)的簡化發(fā)音的造詞(書寫使用日文片假名),對打自由打工者的概括。
自由打工,日益流行
按照約定俗成,“浮力塔”是對非“正社員”(職工),包括從事半工、臨時工、派遣社員(中介包工外派)、契約社員(合同工)和找工期中的失業(yè)者們的統稱。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的特別報道,“浮力塔”的年齡介于15歲至34歲之間,始自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人,曾經達到200萬,成為社會話題;2001年“浮力塔”人數翻了一番多,高達417萬,變成了社會問題,是日本在21世紀面臨的一個難題。
眾所周知,日本傳統的企業(yè)里,員工多采用終身制加年功工資制,員工不跳槽,對公司忠誠不二。隨著市場和競爭的國際化趨勢,一些制造業(yè)為了壓縮成本,首先打破傳統的企業(yè)文化,不景氣時裁減正式員工,景氣恢復時招募臨時員工。這種做法慢慢地延伸到許多行業(yè)。現在東京的零售業(yè)和服務業(yè)中,“浮力塔”所占的比例達到30%至90%,薪水按小時支付,從850到1000多日元不等,沒有保險沒有年金。
根據統計,日本公司中,正式員工與“浮力塔”的比例,在2001年約為80%比20%,2010年是70%比30%。如企業(yè)增加員工比例不變,預計,到2035年將達到60%比40%,在2050 年將會上升到50%對50%。
人數較多,影響負面
“浮力塔”達到這樣的規(guī)模,對日本的經濟和社會帶來了負面影響。日本官方做過一個統計,一個男性普通“正社員”,從18歲工作到60歲,一生的薪水總計是2.3億日元;同樣條件的“浮力塔”,由于薪水幾乎不漲,一生的薪水總計才6000萬日元。因而“浮力塔”相對于“正社員”,繳納的國家三項稅收(住民稅、所得稅和消費稅)僅為后者的五分之一?!案×λ笔杖氲拖?,消費不足,平均每人的消費額僅占“正社員”的三分之一。由于“浮力塔”的原因,日本2010年的全國稅收減少了1.4兆日元,拖累了整體經濟成長,也帶來了不可忽視的社會生態(tài)的異變。
據報道,東京有一所稱為“淵江高?!钡亩剂⒏咧欣?,近三分之一的高中生缺乏人生方向和不知自己該從事何種職業(yè),畢業(yè)即進入“浮力塔”行列。調查發(fā)現,“浮力塔”中有相當的比例,因為自身能力不足,長期居住在父母處,同時又因為可以“啃老”,往往隨心所欲,頻繁地變換工作。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既擔心又無奈。東京的零售業(yè),平均60%為“浮力塔”,其中的三分之一,干不滿三個月就換工作。“浮力塔”人工費用低,企業(yè)用工時有波動,會促使企業(yè)減少聘用“正社員”。
日本放送協會曾對456家公司做過一項“浮力搭”雇傭的問卷調查,48%表示將會增加雇傭,47%表示維持不變,只有4%的公司表示將會減少雇傭。面對嚴酷的現實,作為當事者的“浮力塔”,心中不安又得過且過,在自由支配的時間里,流動于賞櫻等各類場所。
承包公司,成長迅速
日本經濟總體處于長期低迷,產生了“浮力塔”問題,但卻造就了“請負會社”(承包公司)的風生水起。“請負會社”頗具日本特色,大一些的會社在日本各地都有分支機構,尤其在勞動力密集的企業(yè)較集中,時不時需要“浮力塔”的地方,還擁有自己的“寮”(宿舍)供員工臨時住宿,并且用巴士接送上下班?!罢堌摃纭睂ふ也⒊薪觼碜云髽I(yè)的用工需求,安排并銜接“浮力塔”在各工廠間穿梭工作。為保證準時到點開工,“請負會社”的人員甚至會敲門叫醒早上貪睡的“浮力塔”。
由于“請負會社”具備超強的組織能力,企業(yè)愿把工作交給他們,免去自己招人的種種麻煩,并節(jié)省成本,而“浮力塔”則免去自己四處找工面試,且工作時間長短又不保障的尷尬。由于受到供需雙方的仰賴,“請負會社”作為一個行業(yè)在日本成長迅速。據日本放送協會報道,日本全國現有超過100萬人的“浮力塔”,直接受雇于“請負會社”,而不是用工的企業(yè)。企業(yè)把用工計劃,包工金額交給“請負會社”,按時收貨并檢查產品,“請負會社”負責安排人員完成任務,屆時發(fā)放薪水。
“浮力塔”根據用工的需求,在日本各地奔走,由于薪水低,扣除衣食住行,就是“月光族”,碰到工時減少,還入不敷出。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在30歲左右的“浮力塔”達到了80萬人,他們對前途沒有安全感,70%的人希望成為“正社員”。盡管日本的高中有職業(yè)指導老師,幫助學生規(guī)劃尋找職業(yè),社會上的“公共職業(yè)安定所”,也協助找工者謀求工作,然而,日本的經濟環(huán)境和企業(yè)文化逐步變化,讓想要獲得一份“正社員”的愿望和努力,變得越來越沒有把握和不可捉摸。
徜徉在櫻花盛開的國度,我看到人們對于綻放枝頭的美麗花朵的贊嘆,對于落地的殘花熟視無睹一踩而過,盡顯櫻花的尷尬。在繁華的東京銀座,我看到了燈紅酒綠一擲千金,也看到了“浮力塔”對于日本社會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