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0,較6月份回落0.2,位于臨界點,略低于預期的50.1。從分企業規模來看,大、中、小型企業PMI都有所回落。PMI作為經濟增長一個先行指標,如果這個指標低于市場預期及處于收縮區,那么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面對的壓力同樣會不小。下半年中國用什么來保證GDP的增長,面對的壓力仍然很大。
盡管上半年的GPD仍然保持在7%的增長水平,但是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長6.1%;第三產業增長8.4%。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GDP能夠保持在7%的增長水平,基本上與第三產業快速增長有關。而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又與上半年股市的繁榮有很大關系。但是,隨著6月12日中國股市從高點暴跌回落后,下半年中國金融業繁榮的這種情況將出現巨大改變。比如,7月份上海綜合指數就下跌了14%以上,而且盡管今年剩下的幾個月里,中國股市也許不會再出現7月份這樣的暴跌,但是快速增長的情況可能不會出現,如果中國金融業增長下降肯定會拉低下半年GDP的增長。也就是說,在其他行業增長不變的情況下,金融業增長速度放緩,會影響整個GDP的增長。
還有,目前無論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把下半年的GDP增長貢獻壓在房地產上。因為,在2014年9月份以來政府一系列房地產強力救市政策刺激下,房地產銷售總額及房地產銷售面積出現“價量齊升”之局面。但是這里也應該看到,住房銷售價格增長快于住房銷售面積增長,而在房價沒有出現調整的情況下,以房價上升來顯示的房地產市場復蘇能夠持續多久是相當令人質疑的。
同時,隨著5月份住房銷售增長,今年1至6月份的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房地產新屋開工量、土地購置面積等數據并沒有好轉,增速還在回落。這意味著房地產市場仍然很嚴峻,房地產開發商并沒有由于5月份開始的住房銷售增長加大住房投入及土地購買,反之仍然對房地產市場處于觀望的態度。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比5月末增加7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191萬平方米。也就是說,全國商品房去庫存化的壓力并沒有隨著住房市場好轉而減輕,反之還在上升。特別是商業地產的去庫存化壓力更是增大。而住宅的去庫存化好轉主要表現為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問題仍然很大。也就是說,政府希望通過房地產的復蘇來推動下半年中國GDP的增長,同樣會有很大困難。
當然,目前政府正在規劃加大人民幣匯率彈性,以便讓人民幣適度貶值來增加出口。有國外機構預計,隨著人民幣匯率彈性擴大,人民幣將貶值超過0.5%,人民幣兌美元將跌至6.28元。不受匯率及貿易限制影響的離岸人民幣匯價,也直逼4月中以來的最低水準。但是,通過人民幣匯率貶值,尤其小幅貶值能否促進中國的外貿出口是一個相當存疑的問題。而人民幣匯率貶值過大,又會不利于正在推進的人民幣國際化。可見,通過人民幣匯率適度貶值來促進出口及增加外需可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下半年國內的經濟增長重點仍然會放在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及擴大內需上。而內需的增長,受高房價這個攔路虎的限制。可見,只要觀念上不改變,下半年國內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同樣會不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