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7月4日,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于天津圓滿結束。在本屆大賽中,廣東參賽選手在與眾多高手的巔峰對決之中,大顯身手,再創佳績:廣東中職代表隊(含深圳)共有68所學校、286名學生選手參加了43個項目的比賽,共榮獲一等獎26項,二等獎75項,三等獎65項,共166個獎項,充分展示了廣東省職業院校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精湛的技能水平。
大賽概況:廣東選手再創輝煌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起,聯合國務院有關部門、行業和地方共同舉辦的一項全國性職業院校學生競賽活動。大賽旨在樹立“人人成才”的人才觀念,引導建立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人才評價體系;推動職業院校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經過多年努力,大賽已發展成為全國各地積極參與的職教界年度盛會。
本屆大賽共設15個專業大類的98個比賽項目,于6月2日至7月4日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吉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廣東、廣西、重慶、貴州、甘肅、青島17個賽區舉行。參賽選手10943人,指導教師近8000人。500多家企業參與比賽和同期舉辦的相關活動。主賽區天津的比賽于7月2日至4日進行。全國有500多萬名學生參加大賽,1萬多名學生參加總決賽,來自50多個國家的外國學生參加了表演賽等活動。
大賽期間,由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和天津市教育委員會聯合主辦、天津職業大學承辦的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作品展洽會及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術技能創新成果交流賽在天津國際經濟貿易展覽中心同期舉辦。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惠州工程技術學校等6所職業院校(高職、中職各3所)代表廣東省職業院校參與了會展和交流賽。展洽會中,廣東團展位設計簡潔大氣,體現了廣東獨有的務實求真開明開放精神,切合交流賽“傳承民族文化,成就精彩人生”主題。內容多角度、全方位展現廣東職業教育在推進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推動創新創意產業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彰顯職校學生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技藝、弘揚創新精神和時代新風的良好風貌。交流賽中,廣東團共獲得一等獎四個,二等獎七個,三等獎七個。其中惠州工程技術學校的《凈氧》和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的《莞籍央視動畫片“吉祥寶寶”》榮獲一等獎(該成果在央視展播),廣東省陶瓷職業技術學校的《潮州朱泥手拉壺》和惠州工程技術學校的《中國輪》榮獲二等獎。
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天津市政府有關負責同志到現場參觀考察。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魏中林赴天津看望了參賽代表隊的領隊和指導教師,并親臨展洽會慰問了參展的師生。
廣東亮點:提高全體學生的技能水平,為社會培養大批實用型人才
在全國上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背景下,作為全國職業教育領軍省份的廣東,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使得廣東省職業教育不斷發展壯大。本屆大賽廣東中職選手摘金奪銀的佳績折射出廣東職業教育發展的喜人氣象——從廣東的中職學校正走出一批知識掌握熟練、技能操作過硬、職業素養高、就業競爭力強的畢業生,不斷發展的中等職業教育也將為廣東產業升級換代,經濟社會發展提速提供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保障。
在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閉幕式上劉延東指出,近年來職業教育蓬勃發展,釋放出巨大人才紅利,有力促進就業創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充分展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已成為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亮麗品牌。技能大賽作為學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抓手,已經列入廣東省各地職業學校重要的工作日程。多年來,廣東省通過大賽引導學校重視技能訓練,提高全體學生的技能水平,為社會培養大批實用型人才,逐漸形成了以下特色:
一是基層賽質量提升。各地市廣泛動員,形成萬人參與,千人角逐的局面。廣泛發動,逐級選拔是廣東省中職技能大賽的一個特色。今年廣州、深圳、珠海、佛山、順德、東莞、江門、中山、惠州等近二十個地級市區和省屬中職都先后舉行了選拔賽。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都十分重視,他們親臨比賽現場巡視指導,為大賽的安全有序進行出謀劃策,保駕護航。二是全省大賽選拔公平公正。今年省賽大膽改革創新機制,對命題方式、賽務監督、評價手段、裁判選定、裁判分工,成績復核等關鍵環節在汽車、數控、服裝等多個賽項實施了新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獲得選手、教練、裁判和專家的一致好評,為技能高手脫穎而出鋪平了道路。三是新賽項表現不俗。沙盤模擬企業經營是全國大賽中職組今年新設的賽項,由廣州市財經職業學校莊靜敏等4位學生組成團隊脫穎而出,為廣東奪得一面寶貴的金牌;“計算機檢測維修與數據恢復”也是今年“國賽”新設的項目,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黃文韜和廣東省電子職業技術學校的楊建文兩位學生雙雙奪金。四是機電類賽項水平穩居全國前列。機電類賽項,廣東隊歷年都是獲獎大戶。在今年開設的機電類賽項獲得3個一等獎、7個二等獎,保持了廣東隊在電工電子方面的專業優勢。五是數控加工類賽項表現搶眼。數控加工賽項作為與現代制造業聯系最緊密的一個賽項,這里年年都是職教強省的必爭之地。順德區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深圳市寶安職業技術學校、深圳市沙井職業高級中學3所學校共獲得數控銑和數控車兩個賽項5塊金牌,占全國金牌總數的三分之一。六是交流賽表演精彩。在交流賽現場,廣東三所中職學校的展位特別引人注目,惠州工程技術學校的互聯網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互聯網+現代農業)和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的電腦動畫制作都生動展現了廣東中等職業教育與社會產業升級換代對接,教學內容與產業新技術緊密對接的特色,較好地反映了廣東職業教育的轉型升級進程。廣東省陶瓷職業技術學校的手拉壺陶藝隊是廣東唯一被選為現場實操演示的隊伍,學生們突出的專業技能表演獲得評委和現場觀眾的一致贊許,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葛道凱對手拉壺陶藝隊的高超技能給予了高度評價,為廣東省中職學校贏得了榮譽。
大賽成果轉化:以賽促改、以賽促教、以賽促考
根據教育部要求,為充分發揮技能競賽對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引領和服務功能,將技能競賽體現出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與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實現“以賽促改”“以賽促教”“以賽促考”的目的,廣東省教育廳積極探索技能大賽的成果轉化,將反映技能特色、可應用于各教學與訓練環節、支持技能教學和學習過程的較為成熟的資源,例如:點評視頻、訪談視頻、試題庫、案例庫、素材資源庫等通過專門網站推出,為各地職業學校提供共享鏈接,以期獲得大面積的推廣和資源轉化的最佳效果,努力實現技能競賽與技能學習及崗位練習緊密結合、技能競賽的要求與課程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將學、練、賽融為一體。并以參賽為契機,以訓練為抓手,以技能為目標,不斷提高參賽學生的專業技能及指導教師團隊的實踐水平。目前,廣東省已有動畫制作、廣告制作、數控加工等多個賽項為大賽成果轉化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從全國大賽成績看,廣東省與江蘇、浙江、上海等職教強省(市)相比,還是有差距的,要縮小差距迎頭趕上,還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為此,就廣東省技能大賽的進一步改革,廣東省教育廳提出了幾點要點:一是進一步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探索大賽長效機制,理順大賽工作程序,完善大賽制度,重視大賽資源的轉化工作,充分發揮技能大賽對職業教育的導向作用,從面上推動職業學校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二是堅持依法依規辦賽。進一步規范全省各級賽事的組織工作,保證大賽安全有序的進行。三是著力擴大基層“賽事”規模及覆蓋面,省賽則進一步控制規模,優先考慮專業覆蓋面大、對接新產業新技術的賽項,保證省賽的質量。四是進一步調整大賽激勵政策措施,充分調動廣大職業教育師生的積極性。五是進一步深化與企業的合作,建立大賽產教對接,與企業深度融合的工作規范。積極探索到企業、到生產環境中去舉辦個別賽項。六是進一步深化大賽內涵,對命題內容、評價方式、監督組織等關鍵環節組織專家論證,大膽改革,確保大賽每一個動作都合規合法,確保大賽公開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