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通過具體案例闡明了“理實一體化” 教學模式的流程,同時說明了使用這種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有效性。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綜合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8-0079-03
收稿日期:2015-05-16
作者簡介:林燕燕(1974-),女,肇慶市農業學?;瘜W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化學教育、班主任工作等。(廣東 肇慶/526070) 培養具備綜合職業能力的人才是擺在中職學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項艱巨而又崇高的歷史使命,可是當前職業學校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不容樂觀。為進一步了解當前職業學校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狀況,筆者對中等職業學校畜牧獸醫專業四個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統計數據顯示: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良好的有80.5%,選擇具有良好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2.5%,選擇具有良好的經營管理能力的8.9%,選擇具有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的25.3%,具有較強的不斷學習能力的28.7%。分析其中的原因,筆者認為除了與中職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有關外,還與學生所處的環境和教育狀況有關。雖然隨著教學改革的開展,廣大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上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但受傳統教學模式和學校辦學條件的限制,教師更關注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率,而忽視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學生的精力也主要放在應付學業上,而很少考慮與自己職業相關的外部世界和自我發展的活動。
針對現狀,筆者積極開展對教學模式的反思與研究。經過反復聽課、評課、調查、實踐、論證,逐步確認“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更受到現代中職學生的歡迎,企業的認可。這種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面向全體學生,創設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情境”,在引領學生完成一個個具有重要職業功能的學習任務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實踐證明,這一教學模式對培養受企業和行業歡迎的中職學生是適用和實用的。
一、“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點
職業教育辦學指導思想是:全面落實“以就業為導向、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那么職業教育首先要體現職業能力導向的要求,反映企業和行業的典型工作實踐;其次要體現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要求,通過在校課程學習,使學生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再次建立起學習與工作的直接聯系,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理實一體化”教學就是在職業教育辦學指導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以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模式,其教學特點是“做中學,學中做,重能力,見實效”,教學做三位一體,教學的重點從教師教轉變為學生做,以教材為中心轉變為以培養目標為中心,理論實操一體化,知識能力一體化,教室實訓室一體化。這就需要制定一體化教學實施方案,以學習任務為驅動,注重內容的職業性和實用性,在完成典型的學習任務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這種教學模式實施過程的實質是完成一個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是學生經歷明確任務、制定計劃、決策、實施計劃、檢查控制到評價反饋的過程,是綜合職業能力生成的過程。
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
這種模式的教學流程可用如下圖所示的流程圖來表示。
1.“學習情境設計,編寫學材”是基礎
學習情境是學習任務所包含的職業信息在教學過程中的體現。由于學習情境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學校現實教學條件的制約,因此,在學習情境設計之前,應充分考慮本專業學生就業的崗位,研究教材并對學校的教學條件進行系統的分析,分析內容包括相關人員的基本條件和物質條件。相關人員的基本條件既包括學生的現有專業水平和學習能力,也包括教師本身行動導向教學的經驗和專業能力,特別是專業實踐能力;物質條件包括教學資源、專業教室和教學設備媒體等。其目的就是將教材變為學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引導,提高學生不斷學習的能力。本環節的核心是學習任務的設置,好的學習任務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使學生產生“我想試一試”的行動愿望,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欲望,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也會逐漸形成。
2.“課堂組織”是關鍵
和諧、團結、民主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解放、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其綜合能力得以發揮。在“小組合作研究,完成學習任務”環節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考、實踐與合作交流。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的組織下,各成員對學習任務進行討論、安排、計劃、決策、實施、質量控制到展示成果。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小組進行合作研究,接受學生制定計劃和實施計劃的咨詢,進行學習過程的監督,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成果展示,組際交流”中,小組之間可互相評價、自我分析、相互競賽、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完成知識和技能的自我建構。以上環節中老師除關注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外,更要關注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情感、意志、態度和協作互助的工作作風等方面的進步。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中職化學教學中的實施探索 3.“遷移”重運用,“評價”重提升
“知識遷移,提升能力”的核心是教師通過創設一些新的學習任務,通過改變學習任務的條件、結論,把學習任務進一步深化,從而引導學生應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新的學習任務,促進知識的遷移和技能的提高,培養綜合職業能力。對學生的評價不僅有終結性評價,還要有過程性評價,不但老師參與評價而且學生小組和學生個人也要參與評價,充分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促進其人格的完善。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評價時不但注重鞏固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鼓勵相互協作、相互促進,鼓勵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獨創性、方法的創新性,促進全體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
三、“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
“探究氯及其化合物”是中職化學(農林版)第III單元第一節“常見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一點內容?!疤骄柯燃盎衔铩敝饕獙W習任務是學習氯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及制取方法。下面以“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就其核心環節重點說明。
1. 學習情境中學習任務的設置
學習情境中學習任務的設置(見表1)。
表1
學習任務設置設置目的(1)你能在幾個分別裝有H2、Cl2、O2、N2、CO2的集氣中快速找出Cl2嗎?引導學生認識氯氣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并引起學生注意,氯氣有毒,注意安全使用,為后續的探究做好準備(續表1)
學習任務設置設置目的(2)在我們生活中哪些含有氯的物質?通過查閱資料、上網等手段,認識常見的含氯物質。
(3)氯氣有毒嗎?如何能證明氯氣有毒?
(4)某一則新聞:某工廠氯氣泄漏,消防員用水槍噴灑氯氣,使得空氣中的氯氣含量達標。氯氣溶于水嗎?你能設計實驗證明氯氣溶于水嗎?
(5)請從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氯氣具金屬性還是非金屬性?并推斷分析它能跟哪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并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6)前幾天實驗員在制氯水時,不小心氯水濺到黑色的衣服上,衣服出現了白色的斑點,請設計實驗證明褪色的是氯氣的作用還是氯水的作用?氯氣與水反應,可生成什么物質?請利用現有的試劑(氯氣、有色布條、水、硝酸溶液,硝酸銀溶液,PH值試紙,碳酸鈉溶液,鎂條,鋅粒)設計實驗方案探究。具有漂白作用的又是什么物質?
(7)我們的食鹽含有氯,可用什么方法檢驗我們食鹽中的氯離子的存在?引導學生思考根據結構決定性質理論,從分析原子結構來預測氯氣的化學性質,聯系生活讓學生利用已知物質的性質驗證未知物質的性質,并應用此方法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驗證推測的正確性,引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掌握Cl-常用的檢驗方法為以后物質的鑒別作好準備
以上學習任務的設計擺脫了一般教案的照本宣科,通過創設有層次、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
2.課堂互動
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組織形式,實施中將4-6人組成一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負責協調、組織本組同學開展學習,組內同學相互協作,相互交流,組間開展相互競爭、相互借鑒,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經營管理能力。
(1)“小組合作研究,完成學習任務”環節
[交流討論]表1中前6個問題。
[小組實驗]證明氯氣有毒、氯氣的水溶性。
[師生歸納]①通過分析氯原子結構可知其最外電子層有7個電子,容易得到1個電子達到穩定結構,而顯示出活潑的非金屬性。能跟多種金屬單質(Na、Fe、Zn、Cu等)和非金屬單質(H2、P)及化合物{H2O、NaOH、Ca(OH)2發生反應,并寫出具體化學方程式(略)。
②在干燥的氯氣、氯水中分別放入有色布條來判斷褪色的是氯氣還是氯水的作用。預測氯水生成物有Cl-和H+,在氯水加入AgNO3和稀HNO3檢驗Cl-,用PH值試紙(或PH計)或在氯水中加入鋅粒檢查氯水中的H+。通過查閱教材氯水中含有HClO并具有漂白作用。
[活動探究]實驗證明褪色的是氯氣的作用還是氯水的作用?氯氣與水反應,可生成什么物質?
要求:組內對各自實驗方案進行可行性評價,選擇其中現象明顯、操作簡單安全的方案進行探究,細心觀察,完整記錄現象,歸納結論,注意結論與預測有無不同,如有不同分析原因。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完成學習任務而經歷接受任務、制訂計劃、決策、實施、質量控制到成果展示,這一整個解決專業問題的全過程。在這過程中獲得理論知識,掌握操作技能,同時同學之間互相討論、相互協作、相互提高,激發他們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促進他們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
通過課堂觀察發現,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會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例如,學生通過討論達成以下共識:在查閱了教材得知Cl2能跟Na和Cu反應,那么Cl2一定能跟Mg、Al、Zn、Fe反應,而跟Fe反應由于Cl2非金屬性強,反應后Fe顯+3價,至于能不能跟Ag和Au等金屬性在Cu之后的金屬反應,要通過實驗才能求證等。在后面的“海報展示,組際交流”中,學生不僅明確了教學活動的核心內容——氯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并能寫出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還總結了他們的成功和不足之處。
(2)“知識遷移,提升能力”環節
[遷移應用]①84消毒液和漂白粉如何保存?
②能否用自來水配制AgNO3溶液?為什么?為什么自來水需要在陽光下曬一段時間或放置幾天后才能給金魚換水?
③在氯氣泄漏現場有何逃生措施?
設計目的:引導學生應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到化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加深對Cl2性質的理解,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提高。
3.評價反饋
以小組討論方式進行學習評估,并派代表交流學習體會(1-2人,每組用時不超過5分鐘)。接受來自教師和小組長的反評饋意見。
考核評定表
氯及化
合物評價內容評價標準個人評價
(30%)小組評價
(30%)教師評價
(30%)專業知識
與技能
(60%)氯在自然界
的存在(10分)1.回答正確率
2.相應例子是否正確正確說出氯氣的
物理性質(10分)回答的正確率及
完整性氯氣的化學
性質(30分)1.分析推理的科學性2.選擇的探究方法是否正確 3. 探究的方法是否簡單安全4.探究方法是否保護環境5.小組協作情況能解釋生活中
與氯有關現象
(10分)解釋正確率,依據理論合理(續表2)
氯及化
合物評價內容評價標準個人評價
(30%)小組評價
(30%)教師評價
(30%)職業素養
(40%)責任心(10分)工作認真負責,有始有終關注細節(10分)細心觀察,能發現問題計劃能力(10分)考慮周詳,可行性高決策能力(10分)民主集中合計100其它表現備注:有其它突出表現,可額外加10分評價評語班級姓名總評教師
簽字組長
簽字日期
設計目的:實現評價主體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還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促進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是筆者在參加“工學結合一體化”培訓后,在教學實施中取得良好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敖虩o定法,貴在得法”,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均有利弊,教師只要積極探索,合理運用,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趙志群. 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 高愛玲,李麗. “小課題定向研究式”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4(1-2):136-138.
[3] 楊劍春,徐春蕓. 初中化學中學生角色扮演活動的評價[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7):20-23.
[4] 茆建軍. 氯氣性質的教學設計與反思[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9):31-34.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