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據《新京報》報道,記者體驗一些政府APP,發現有的僅有幾十次下載量,有的長達2年不更新,有的下載困難、便民信息不足。這些問題,使一些政府APP成為實際應用中的“僵尸APP”。
面對席卷而來的互聯網浪潮,政府部門的步伐顯然有些踉踉蹌蹌,跟不上形勢。首先是思想跟不上。虎頭蛇尾的政府APP,說明它們的產生更多的是跟潮流、趕時髦,它們的功能更多的是秀政績、爭面子,而沒有意識到,利用互聯網思維開展政務服務,將成為信息時代的新常態。其次是能力跟不上。開發了產品,在如何運營上卻束手無策,在日常維護和及時更新上無能為力,使它們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再次是保障跟不上。開發一款APP,需要費用,但若要及時迭代更新,且運營得比較完善,則需要投入更多的費用,且需要專門的人員進行日常維護和信息發布。對于一些地方或部門來說,花更多的代價來保障它們更好地運營,缺乏足夠的動力,也缺少必要的約束。
互聯網思維無法回避,也不可辜負。要讓眾多的僵尸APP、僵尸官微、官網復活,政府部門必須以責無旁貸的擔當精神,主動適應信息時代的新常態,引領政務服務升級的新潮流,從根源上清除病灶,優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