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閔 劍
2014年世界石化工業復蘇,乙烯產能和產量都有明顯的增長,未來的產能增長也將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中國。
2014年,隨著世界經濟的緩慢復蘇,石化工業出現復蘇。受油價暴跌影響,全球化工行業重塑洗牌勢不可擋,經濟大環境下市場變革成為發展之必然。變革雖帶有一定風險,但同時也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014年世界乙烯產能和產量都有明顯的增長,估計產能為1.59億噸/年,產量為1.42億噸,分別比上年增長4.2%和6.2%。
2014年世界經濟的復蘇使得乙烯的需求有一定的恢復,盡管世界乙烯產能增幅較大,產量的增長更為顯著,2014年世界乙烯裝置的能力利用率上升到89%。
對乙烯行業來說,競爭力主要取決于低成本原料或接近消費市場。北美地區和中國為了獲得具有競爭力的原料,大部分新增產能的原料離開了傳統液體裂解原料路線。北美的頁巖氣開采使得該地區的乙烷裂解和丙烷脫氫等裝置競爭力逐步加強,從原料供應能力看,潛力甚至強過中東地區。中國則通過煤制烯烴項目和甲醇制烯烴項目獲得原料的差異化和成本降低。另外,中國地區仍然是乙烯消費的最主要市場,市場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國內廠商的成本劣勢。因此,未來的產能增長也將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中國。
中東是世界上油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根據《BP能源統計2014》,該地區石油和天然氣的探明儲量分別占世界的47.9%和43.2%。天然氣的產量和消費量約占世界的18%和13%。近幾年中東的石化產業依賴豐富的天然氣副產NGL快速發展起來,目前是世界第三大乙烯生產地區。但隨著中東地區在發電、海水淡化、石化等產業天然氣需求急速增長,可用于石化生產的輕烴資源也出現供應緊張的趨勢。中東地區雖然天然氣資源豐富,但是預計2015年該地區將出現天然氣短缺,過去靠低成本原料大肆擴張的發展模式也將面臨挑戰。
盡管面臨NGL短缺,中東地區的石化工業采用液體原料仍然具有相當的競爭力,未來幾年中東地區的乙烯產能仍然保持增長。2014年中乙烯產能約3200萬噸/年,比上年增長約6%,乙烯產量約為2840萬噸,比上年增長約9.2%。
在原料面臨短缺的情況下,中東地區石化生產商開始將目標原料轉向液體原料,如Sadara公司將采用約一半石腦油一半乙烷作為原料。采用液體原料一方面是基于原料可獲得性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中東地區針對北美乙烷裂解大規模發展后,世界橡膠、苯系產品等供應將出現短缺做出的調整。沙特的大型石化企業還進一步提出產品多元化和差異化競爭的戰略,將在未來生產出更加豐富和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占領世界石化市場更多的領域。如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與埃克森美孚公司在Jubail合資成立橡膠公司,將生產丁基橡膠、EPDM橡膠、SBR、聚丁二烯橡膠等產品;Sadara公司和陶氏化學成立的合資公司,從陶氏獲得13項技術的授權,將生產包括PE、環氧丙烷、橡膠、乙二醇乙醚、胺類、異腈酸酯、多元醇等產品。
美國石化行業繼續依賴頁巖氣開發產出的NGL快速發展乙烷裂解及其下游產業。2013年,美國石化產業受制于中游乙烷運輸設施。2014年,部分管道建成,中游瓶頸部分消除,石化產能增加加速,并出現一定的過剩。2014年,美國乙烯產能約3100萬噸/年,產量約為2550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11%和3%。
美國的石化行業目前正處于井噴式增長中。根據美國《化學周刊》統計,2014年擬在建的乙烷裂解項目達11個,預計到2017年增加產能約1038萬噸/年。
美國頁巖氣產量仍在不斷上升,而中東天然氣資源面臨短缺。此消彼長,美國石化產業增長的勢頭在未來將可能超過中東。但是從長期看,美國乙烷和乙烯產能均過剩的情況下,上下游爭相出口可能產生不良影響。美國的乙烷產品今年將有大量商品出口到歐洲,可能導致美國國內乙烷價格上漲,而乙烯產能過剩則會對下游產品的價格起到抑制作用。
美國國內的化工產品市場已經發展成熟,增長速度較慢,石化產品增長速度超過美國總體經濟增長速度。其過剩的石化產品主要用于出口,大部分產品銷往歐洲和新興市場。從目前形勢來看,受地理位置影響,美國下游產品未來首選目標市場是南美的新興市場,其次是亞太地區。
歐洲石化產業受困于原料和能源成本高昂。根據美國IHS公司的數據,歐洲石化行業原料成本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45%,用電成本是美國的2倍以上,天然氣成本是美國的3倍。該地區2014年仍然陷入關閉產能的危機中。2014年歐洲地區乙烯產能為2300萬噸/年左右,產量為1940萬噸左右。
北美頁巖氣產量增速過快,過剩嚴重,有望在近幾年大量出口。歐洲石化行業已經開始裂解原料的輕質化。2014年英力士公司首先宣布,計劃在北美和歐洲裂解裝置之間架設“虛擬乙烷管道”,將北美乙烷運送到歐洲加工。沙特基礎工業公司也打算改造其位于英國威爾頓的烯烴裝置,用于加工從美國進口的乙烷。北歐化工與美國公司簽署了為期10年的乙烷供應協議。
美國過剩的乙烯原料還包括LPG(液化石油氣),2014年出口到歐洲的LPG價格大幅度下降。歐洲2014年已經加大了北美LPG進口量,一些沿海的靈活原料裝置已經取得較好的效益。
歐洲裂解裝置的原料有60%左右為液體原料,預計2015年原油價格將在較低水平波動,可大幅度降低歐洲裂解裝置的成本,對歐洲石化工業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 神華包頭煤化工有限公司煤制烯烴(MTO)裝置。 鄒庭龍 攝
我國石化產業的原料成本較高,行業盈利情況雖然不好,但依靠市場優勢仍然維持了較高的開工率。但之前受高油價影響,蒸汽裂解產能沒有擴張,多個蒸汽裂解項目延期。2014年采用甲醇為原料的多套MTO、MTP裝置投產,是近年來該原料路線增長最大的一年。
2014年,中國乙烯產能約1940萬噸,乙烯產量約為1800萬噸,其中甲醇為原料的產量約占5%,2015年隨著新投產的7套甲醇制烯烴裝置穩定運行,該路線的乙烯產品所占比例將有明顯提高。
石油化工路線的蒸汽裂解裝置進一步尋求輕質化,將LPG中能夠用于裂解的加以利用,也有企業考慮進口北美的輕烴資源。而2015年原油價格預計處于低位,石油路線的石化產品盈利空間有望改善。
2014年下半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并在年末出現大幅跳水。其主要原因是美國頁巖油大量增產,減少了對中東原油的依賴。中東國家為了市場份額,也為了維持國內財政收支平衡,大幅降價向北美出售石油。類似的由于技術革命對產品價格的影響已經在美國天然氣市場出現過,影響較為深遠,價格不會在短期內回復高位。預計2015年,全年石油價格仍將維持在較低水平。
在需求側,美國ACC預測2015年全球化學品市場的需求將增長3.6%,為四年內最高水平。原料端成本下降,需求側需求旺盛,2015年化工行業有望實現效益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