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春霞 何林璘 曹文欣 黃帥

十八大以來,中央黨校已舉行四期結業典禮,春秋學期各兩期。與以往三期不同,2015年1月15日的結業典禮后,中央黨校南門門口首次出現縣委書記的身影。這是自2008年輪訓結束后,時隔6年,中央再次啟動全國縣委書記輪訓(2014年11月開班)。本次縣委書記輪訓與以往培訓有很多不同,例如本次輪訓時間長達2個月,以前則多為7到10天,輪訓不再設固定專題等。專家認為,這些變化意味著中央決心要從政治家的角度培養縣委書記,豐富地方選拔,用人導向鮮明。
縣委書記們如何進修?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縣委書記吳小華是帶著問題來,帶著講義走的。
近日,十八大后首期縣委書記研修班結業典禮舉行。時隔6年,中央再次啟動全國縣委書記輪訓引發社會關注。與2008年不同的是,此次輪訓時長為2個月,不再是7天的短訓。
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介紹,按照中央黨校的規矩,參與培訓的學員必須“兩帶來”:帶來實踐上的困惑,帶來理論上的困惑。吳小華接到培訓通知時就獲知此事,他的困惑是:“在新常態下如何推動本地經濟社會發展”“依法治國的一些現實問題思考”。
自2014年11月14日報到,至2015年1月15日離開,吳小華在2個月的時間里,通過授課內容、理論講座、社會實踐、學員論壇、雙向交流、學員討論等,初步解答了困惑。吳小華的“同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特克斯縣縣委書記劉莉,結業時也已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成為縣委書記培訓教材
早上8:30到11:30,下午2:30到5:30,這是雷打不動的上課時間,上課地點不固定,學員抱著教材和講義到處跑,講義提前一天發放到學員在宿舍樓內的報箱。“大家必須提前預習提前看。”劉莉不僅和吳小華一樣提前預習,課后還會溫習。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讀本》則被作為縣委書記培訓教材發給學員。此外,還有《習近平黨校十九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的重要論述摘編》等由中央黨校編輯的學員內部學習教材。
“簽到?根本不需要,大家珍惜上課機會都來不及。”吳小華說。在張希賢看來,縣委書記們也不敢,“中組部駐進修部各班次聯絡員從頭盯到尾,官員的表現都會被記錄。”張希賢介紹說,進入黨校培訓的每個學員,都建有一個學籍卡,上面會詳細記錄學員的表現。官員提拔時,會參考上述資料。
從理論基礎到黨性教育、從改革發展到領導能力,縣委書記們要學的東西很多,但老師的授課很靈活,讓吳小華印象深刻的是社會突發事件的案例教學。
授課老師先舉出煉油廠建設、城管打人等案件作為案例,列出事件自身的問題、網絡評價、各媒體的報道及報道重點,給“學生們”分析在處理公共事件時應持有什么樣的理念、態度和基本方法,最后還會提出“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如何應對”的實際問題。
張希賢說,老師很注重教學效果,中央黨校會請學員對老師打分,總分9.6分,低于9分就不能參與校內評獎,連續兩年低于9分,則可能被取消該門課程開設。吳小華在每次課前5分鐘,就會收到授課評價表,下課后填寫交給組長,收齊后會提交至中央黨校培訓部反饋。
高質量學員提問可形成內參上報中央
“討論前不積極準備,就很有可能出丑。”吳小華笑著說。此次研修班把教學與思考相結合。教學圍繞不同主題展開,每一階段的課堂教學結束,就會專設半天或一天時間進行學員討論。比如“為期一周的黨性教育后,就會在下禮拜專門討論黨員領導干部如何做一個道德優良、黨性原則強的好干部”。
本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共分為6個支部,每個支部又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8到9個人,通常每個小組內不會有同省份的縣委書記。為了保證討論質量,除支部討論以外,學員討論更多是以小組的形式開展。
小組討論中每人都要發言半小時。每人都要在發言中結合工作實際談一個具體案例,并由其他學員對此案例進行討論與交流。各小組平均每三周組織兩次小組討論,組長負責組織,黨校老師出席旁聽,負責在討論后作出評價。
每次討論前的發言稿,加上每位學員結課時所提交的論文、心得和體會,共計“至少兩萬字”。對于這些并不輕松的課堂任務,黨校明確要求必須由學員本人獨立完成。
另外,除了在課堂上的互動討論以外,這些好學的“學生們”也不放過與老師討論的機會。“如果學員提的問題有質量,還會形成內參往上層報,給中央領導治國理政提供信息依據,反饋機制很好。”吳小華說。
黨校內一天餐費20塊錢
黨校紀律要求非常嚴格,采用“封閉式管理”,學員們全部在黨校內的學員餐廳就餐,早飯4塊,中飯和晚飯各8塊,刷“一卡通”吃飯,吳小華要自己充值,為自己的三餐買單。
縣委書記們都統一住在學員宿舍樓。記者在中央黨校實地看到,縣委書記每人一間10余平方米的單間,門上寫明所在班、組、支部、名字,內設衛生間,有一張單人床、一個書柜、兩個沙發和一張配有臺式電腦的辦公桌。學員宿舍樓設有門禁,必須刷卡才能進出。“很少有晚上出去的,晚十一點后都有門禁,進大門和宿舍樓的時間都能查清楚。”吳小華說。
課余時間,這些書記們沒有閑著。吳小華僅就旅游發展的主題就拜訪了五六位其他縣委書記,其中還專門向同小組的一位曾在旅游勝地云南騰沖任職過的云南昌寧縣委書記請教了旅游產業發展經驗。
另外,據《長江日報》報道,湖北省竹山縣縣委書記佘立柱還曾為拜訪請假,不過,請假頗費周折。張希賢指出,按照黨校的規定,累計請假5天以上就算退學。
本次輪訓與以前有何不同?
這是十八大后中央首次啟動對全國縣委書記的輪訓。經梳理發現,自2002年以來,有權威報道可查的縣委書記培訓主要有5次。而此次全國縣委書記輪訓有何不同?
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縣委書記輪訓,中央并未確定專題,具體培訓中,縣委書記在中央黨校進行的是理論、經濟、法治、黨建和黨性的系統學習。
通過十八大后首期縣委書記輪訓,張希賢認為,縣委書記培訓已經納入黨校培訓體系。他介紹,這一次,縣委書記開學之初拿到的是全校的教學計劃,同廳局級干部、省部級干部一樣系統學習,聆聽中央部委領導、國內學術權威的講座。十八大后,根據中紀委要求開設的“當前查辦違法違紀案件的形勢和任務”課程,本次輪訓縣委書記也一樣要學習。
縣處級領導中央黨校進修將成常態化
2008年的縣委書記輪訓,曾被視為是由中央黨校對縣委書記進行常態化、制度化培訓的破題之舉。時任國家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也在這次培訓時主持了學員代表座談會。習近平在會上指出,縣委書記在推進農村改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重大責任。
6年后重啟全國縣委書記輪訓,中央黨校進修部組織員牛衛國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以這次縣委書記研修班的舉辦為契機,中央黨校進行了一次教學改革探索,縣處級重要崗位的領導干部作為研修班學員,將長期固定下來。
“為了辦好這次研修班,中央黨校調動了精干力量。”牛衛國指出,中央黨校辦學格局由以往只是負責地廳級以上領導的培訓,變為省部級、地廳級、縣委書記等三個層級的培訓。
張希賢認為,中央黨校素有“政治家搖籃”之稱,十八大后重啟全國縣委書記輪訓,將縣委書記納入中央黨校的培訓體系,意味著中央決心要從政治家的角度培養縣委書記,豐富地方選拔,用人導向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