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聰


2015年1月9日,“華人首富”李嘉誠宣布,意欲對其萬億商業版圖革新重構。
醞釀半年的“世紀大重組”,隨之公布于眾——伴隨香港投資者多年的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即將“壽終正寢”;兩個全新的長和集團與長地集團,則呼之欲出。
本著“清晰業務方向”的目的,長地集團承接了長和系原有的地產業務,而如港口、能源等非地產業務,則裝入了長和集團。李氏家族表態稱,這一重組有利于投資者。
據悉,本次重組預計在2015年上半年完成,屆時長和將成為規模更為龐大的跨國企業集團,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長地將成為香港最大的房地產上市公司之一,同時又是香港最大的上市酒店業主營運商。
市場用股價上漲的方式,為“世紀大重組”投了贊成票。
但根據重組公告,長和與長地的注冊地,不再是香港,而是在遙遠的開曼群島。此前,李嘉誠三番五次地表態,長和系“絕不遷冊”,看來超人也食言了。
李嘉誠解釋,本次遷冊只是出于“方便做生意”。但結合他最近幾年“一手減持內地和香港資產,一手豪購海外資產”的投資路徑,“世紀大重組”還是給外界留下了巨大的猜測空間。
87歲超人的“世紀大重組”
1月9日,87歲的李嘉誠,在香港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現場,“老超人”的扮相依舊,黑西裝、白襯衫,以及一副黑框眼鏡。
據說,這位華人首富臉上的這副眼鏡,自1972年以來,就再也沒有變過。這當然不能說明李嘉誠喜歡“念舊守舊”——因為他正操起手術刀,準備親手將陪伴40余載的“長和系”解剖重構。
在此之前,以長江實業、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兩家巨型企業為核心的“長和系”,旗下擁有多家分別在香港、倫敦、新加坡等地的上市公司。
“長和系”的足跡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及能源、地產、通訊、港口、零售等業務。
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長和系”在港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約為1.072萬億港元。而去年,整個港股的總市值為26萬億港元。
此外,“0001”的股票代碼,也能顯示出長江實業之于香港市場的地位。“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堪稱港股市場的定海神針。”近期,有香港財經評論員稱,它們承載著幾代香港股民的投資回憶。
隨著1月9日“手術方案”的推出,長和系的萬億帝國版圖,即將迎來一場天翻地覆的變革。
根據長江實業的公告,這場被外界冠以“世紀”之名的重組,龐大而復雜。“長實重組”“并購”和“分拆上市”,構成了這場世紀重組的三步。
具體來看,一家名為“長和集團”的新公司將被設立。隨后,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的資產,以換股的方式裝入長和集團。最后一步,長和集團將旗下所有的發展物業、出租物業和酒店,轉讓給長地集團。
長地集團也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換言之,長地承載了原來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的地產業務;而兩家公司旗下的非地產業務,則由長和集團“繼承”。
至此,登陸香港股市43年的長江實業、歸至李嘉誠商業版圖36年的和記黃埔,化作歷史。自此以后,李氏商業帝國的“主力軍”,將變為新的長和集團與長地集團。
清晰界定業務 ?避免同業競爭
從1月9日李嘉誠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解釋來看,此次“世紀大重組”,亦是深思熟慮后的結果。
87歲的李嘉誠說,自己總有一天會退休,“這次合并為公司鋪好路,使公司有了一個大方向和目標。”他同時稱,分拆后的長和及長地業務,界定清晰。
這句話也從側面印證,此前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的業務,存在著交叉重合的部分。其中,地產業務為重合的“重災區”。
長江實業官網介紹稱,長江實業為香港最大的地產開發商之一,“香港每七個私人住宅單位中,便有一個由長實發展。”除香港外,長江實業還在北京、長春、成都等多個內地城市建有樓盤。
地產亦是和記黃埔的主打業務之一。和黃擁有一家名為和記黃埔的地產公司,在中國內地、香港和英國均有地產項目。
此前,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在地產業務上進行過合作。比如,海逸國際酒店,即是由雙方合資成立。
齟齬也不可避免。2011年,市場傳言,李嘉誠有意推進和記黃埔的地產業務,借殼和記港陸實現上市。這在當時引發了市場對長實與和黃兩個上市公司平臺同業競爭的質疑。
遷冊開曼群島的便利
“超人”不凡的商業智慧,再次在“世紀大重組”上靈驗。
重組方案公布后,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股價雙雙大漲。據報道,只是1月13日一天,李嘉誠的個人身家,就因股價的上漲暴增22億美元。
亦有別樣的聲音出現。根據公告,此次重組計劃發布后,這兩家公司的注冊地為開曼群島。此前,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均注冊于香港。市場普遍將李嘉誠的這一舉動理解為“遷冊海外”。
近兩年來,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李嘉誠接連處置了部分位于內地和香港的資產。有不完全統計稱,過去的兩年間,李嘉誠家族通過拋售內地和香港的資產,共套現近800億人民幣。
硬幣的另一面,李嘉誠則像“跑馬圈地”一樣,連續豪購英國、澳大利亞等地的資產。媒體的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底,李嘉誠家族投入海外并購的資金,高達1445億港元。
兩相比較之下,內地和香港的商界和媒體界,開始大規模地探討“李嘉誠家族是否在撤離內地、撤離香港?”由此,還派生出了“他為什么這么做”等問題。
2013年底,向來低調的李嘉誠,突然公開接受了《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等媒體的專訪。李嘉誠否認了外界關于其“撤資”的說法,“說長和系撤資是一個大笑話”。
“超人”還重申了他對香港的感情,“我深愛自己的祖國和民族,家在香港;對我來說,長和系的根基在香港,我絕不會遷冊。”整篇專訪中,“絕不遷冊”的承諾,李嘉誠重復了三次。
言猶在耳。這一次,向來“恪守承諾”的李嘉誠食言了。2015年1月9日,承載李家基業的新長和與長地,把注冊地放在了開曼群島。
“把注冊地轉去開曼群島,并不是對香港沒信心,只為做生意更加方便。”李嘉誠在新聞發布會上再三解釋,長和與長地仍會在香港上市。
李嘉誠所稱的“做生意更方便”,主要是指,“按香港的條例,派息有一定的限制;若于開曼群島注冊,在派息方面則更具靈活性”。
事實上,為了避稅,很多企業也把注冊地選在了開曼群島。據媒體總結,可口可樂、寶潔等世界500強把注冊地也選在開曼群島。
而在開曼群島注冊能提供的另外便利就是股權、信托安排靈活而且保密。